<h3> 有人经常关注我的作品,说我乡情太重,乡愁太浓,大多数作品都离不开家乡。是因为这里和我有着深厚的感情,如同血浓于水。就像孙犁老师的作品大多数都离不开白洋淀;贾平凹老师的作品离不开秦岭一样。不是生活所迫,我不得选择漂泊,响应网络一段经典的话语:“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安置不了灵魂。”</h3><h3> ——题记</h3> <h3> 在这里您能感受到滋滋涓流流淌作响,山路十八弯伸向远方;在这里您能感受到天蓝蓝,云朵懒洋洋飘逸划过眉梢;在这里您能感受到万亩林海,澎湃的浪涛;在这里您能听到百鸟朝凤般的争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甚好。这里生态文明,适合宜居的好地方。这就是我的家乡,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难以割舍的情怀,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上西沟。</h3> <h3> 在州城以西商州板桥镇的上湾村,一条丹江河蜿蜒流淌而过,西合铁路与西商高速交臂横旦连接去了远方,这里就是上西沟的沟口了。倘若你是外乡人士,不妨打开百度地图导航搜索,或者询问田间耕作的老者,都能告诉您进沟的具体位置及行走的路线,这样上西沟就不显得神秘了!</h3> <h3> 这里的山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忽高忽低、褶皱起伏、首尾相连。形成了沟、形成了岔,形成了一道洼、一道梁,形成了山路十八弯的景象。这就是传说中赶山人鞭策的杰作吧!我认为大山的美不是有巍峨的身躯,不是有险峻的山峰,大山的美是外表是否有绿色植被的包裹,是否有守护着这片山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h3> <p>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历经沧桑的柿子树,一棵棵枝叶茂盛的老药树,一棵棵饱经风霜的橡子树,都是现实的见证人。它们已经开枝散叶,繁衍了满山遍野的树子、树孙了,唯独不变的就是历代居住的人们,用一生的辛劳对大山的敬畏和守护。父辈替代爷辈,我们这辈替代了父辈.....。一代一代、一辈一辈传承下去,用毕生的心血保护着这片“青纱帐”,守护好这片绿洲,守住这片风景如画的栖息地。久居之后累了,听着山泉叮咚、溪流潺潺的声音;听着微风拂动、鸟鸣虫吟韵律,回归于这片山林,长眠于此。</p> <h3> 走进山林,看着松柏翠绿,一层层松塔露出饱满松籽;看着一排排白杨拍打着枝叶哗哗作响;看着漫山红遍的橡树叶;看着生长百年以上的葛条在树藤上缠绕;看着梯田上的露头的玉米棒子迎风朝阳,看着红红高粱穗子绅士般的弯下了腰......。躺在草丛上抬头仰望天边祥云涌动,几只老鹰忽高忽低探索着自己的目标,驱赶几只牛羊安逸的享用着鲜嫩的水草。每天迎接早晨的第一缕晨曦,晚上看着夕阳压山把天边染红的景象。一年一年,听着春雨的呼唤、听着夏雷的狂躁、吃着秋收的果蔬、看着冬日的白雪皑皑。生活在风景如画,景色旖旎,人在画中游的地方,不由得让人陶醉,让人眷恋,让人神往。远离都市的喧噪,慢节奏的生活,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尝。</h3> <h3> 待夕阳红尽,把肉身、灵魂安放。</h3> <h3>原创发表于晒丹凤平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