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君画展

黄红

<h3>3月29日,应同学墨河画廊老总郭玉平先生之邀,和明辉等前去青岛博物馆参加了王君先生的山水画展暨山水画册首发式。</h3><h3>我不懂画,实话实说。第一次看王君画作印象,其手法独特,乍看是版画,又像油画,既是中国画传统,又有西洋画之风格,运用红黄蓝原色,使用焦干浓淡湿章法,把中国画创新并向世界展示,加之墨河画廊的精装细裱,使王君画作如虎添翼,锦上添花。的确很棒,非常稀罕王君的画,手机随拍少部分,与大家共享。</h3><h3> </h3> <h3>画家王君(中)和同学们等合影</h3> <h3>王君先生,1957年出生青岛。1980年拜著名画家梁天柱为师,开始研习国画。他秉持“师法造化”的艺术理念,经年累月地学习与临摹之后,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与此同时,他也主动接受了严格系统的学院教育。通过把西方绘画手法与国画传统技法相融合的绘画实践,使得他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在过去近40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内重要的展览活动,并屡获大奖。2006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h3> <h3>这里有青岛别致的山海景观。流清河、雕龙嘴、太清宫、元宝峰、棋盘石、八仙墩、田横岛、二龙山、华楼山、狮子峰、北九水、龙潭瀑布、马山石林、崂山书院、石老人渔港……等等。凡是我们到过的地方,画家基本都到了;那些我们还没有到过的地方,画家也在作品中一一展现了出来。我们无法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劳作过程。固然,“搜尽奇峰打草稿”是许多山水画家的一种追求,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却并不多见。毫无疑问,王君是出类拔萃的一位。他在写生领域深耕多年,没有枕流漱石的精神是根本做不到的。</h3> <h3>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在谈到他的作品《山居》时指出:“写错落有致的山间民居,其中夹有程式化的树木与云彩。画面别有一番风味。”著名画家梅启林评价王君先生“把自由书写的笔墨与一些传统程式化的符号以及写生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自己的画面。这可以说是他自觉追求的一种个性化的风格面貌。”(自网络)</h3> <h3>王君先生以《岛城印象》系列为代表的绘画作品,把青岛重要的城市风光“一网打尽”,展现得淋漓尽致:高耸入云的教堂塔楼、层次分明的红色屋顶,还有那些静卧的礁石、澎湃的激浪、翩飞的海鸥、隐约的白帆,以及那些隐匿于街角深处的市井风情。用淡墨刻画城市风光,强调复形的组合,运用点线面与黑白灰控制画面的结构和节奏。另外,还有浓淡干湿的灵活运用,以及远近虚实的准确把握。这正是王君先生暴发出来的绘画功力所在,也是其在绘画领域里的一个大胆尝试和重要创新。</h3> <h3>纵观王君先生这些年的画作,一个深刻的印象便是“最青岛”。虽然,他的写生脚步也曾经抵达过国内许多名山大川,但他在表现青岛方面却用功最深、用情最专。读他的画,也是在读青岛。翻阅王君先生的画册,更像是在青岛大地上一次潇洒的行走。这种对青岛景致深入肌里的刻画,几近百科全书式的描绘。在画家群体里,王君是优秀的,也是虔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青岛成就了王君,王君精彩了青岛。</h3> <h3>(个别照片有条黑竖是橱窗玻璃逢,影响到画质,见谅)</h3> <h3><br></h3><h3>拍摄制作:黄绪红</h3><h3>文 字 自网络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