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暮春时节,跟一个回馈客户团到汶川县水磨镇、小金县四姑娘山、丹巴县甲居藏寨进行了一次藏羌风情探秘游。了解了几地的风土人情,也因为车行的老路(省道县道,只是快回到成都时走了一段高速)除弯道曲折落差大,还经过了水毁、塌方严重的不少段单行道,算是个探秘探险之旅吧!(把游览观感记录下来,随时可以翻看回忆)</h3> <h3>这是紫坪铺拍的(车拍)庙子坪大桥(俗称紫坪铺大桥),08年5•12地震时断了的,现在修好了且是都汶高速的重要路段。水太好了!</h3><h3>回程时经过这座大桥,桥头有标示:成都饮用水源保护地</h3> <h3>水磨镇口的迎客广场。广场上的碉楼是羌族特有的建筑。碉楼是远古西夏人被游牧民族打败迁徙到西南、四川聚居后,为防备外人攻击而建的易守能攻的方形堡垒。它下大上小,下边墙厚实,上部墙体稍薄,一般有3层,上层有小窗,便于观察,窗口喇叭形,视野开阔。最具特色的是碉楼的顶部,每个角都有白色的尖角或是底座上面放一块白色的石头。这是羌族人的白石崇拜!相传西夏人败退四川后,有老智者告知可用白石蘸血还击敌人方能战而胜之。他们采用这种办法后,果然赢得了胜利,立住脚在当地繁衍生息下来。此后,羌族人(西夏后人)修房造屋都要在顶角摆上白石。现在怕石落伤人,建屋顶时一般用砖石粘合成尖角,涂成白色。这种造房形式被藏族人吸收融合了,所以,现在在藏羌地区建的藏寨羌寨无论是房屋还是碉楼都有白石尖角。</h3> <h3>这是水磨镇进镇口的几株繁花。</h3> <h3>水磨镇的藏羌风情街</h3> <h3>水磨镇藏羌街上很多房子一栋就是阿坝州一个县的经济文化、风情出产、旅游资源宣传展示厅,里面既有卖小食品、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柜台,又有介绍各县旅游点的线路品牌及接待方式能力的宣传站点。</h3> <h3>松州是松潘县的古名,这是松潘古城门模样的松潘县旅游景点宣传站。</h3> <h3>水磨镇的街上有很多羌族人的图腾信仰——羊头鼓</h3> <h3>水磨镇居委会设在一老建筑内。</h3> <h3>这一段街道是灾后重建修的仿明清建筑,主体呈浅灰色。(其他地段多是藏羌建筑,主体呈黄褐色)。</h3> <h3>瞧这房子的翘屋檐,有特色</h3> <h3>这是水磨镇的步行街。</h3> <h3>水磨镇的步行街又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h3> <h3>3月29号星期五,参观的人不多,街上有点冷清。卖食品的人看见几车游客去了,忙着往店铺跑,嘴里说“今天还有旅游团嗦!”。</h3> <h3>水磨镇的水巷子</h3> <h3>街上挂满了红灯笼,过年的喜气还保留着?或是旅游小镇常年的装饰。</h3> <h3>除了红灯笼,还有花伞装饰。</h3> <h3>这是水磨镇有名的禅寿老街牌坊,旁边是个小广场。</h3> <h3>禅寿老街牌坊的另一面上面显示的是“水磨羌城”。</h3> <h3>镇上有名的白塔。藏传佛教的重要标志!</h3> <h3>这个牌子上介绍:水磨白塔是古印度教和藏传佛教向东传播的实物佐证,也是历史上汉地藏民族间团结共处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标志,充分表达了这一时期各民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的珍惜和向往。</h3> <h3>水磨镇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白塔旁搞活动</h3> <h3>小广场上的休息亭</h3> <h3>镇上的咖啡馆、茶吧</h3> <h3>街上汉式客栈也很多</h3> <h3>镇上的碉楼和春风阁</h3> <h3>从步行街到春风阁的正门,内有羌秀展览等。</h3> <h3>春风阁内顶灯花纹是羌秀图案,与阁内展览的羌秀制品遥相呼应。</h3> <h3>从另外角度看碉楼和春风阁</h3> <h3>羌族风情的游客中心——西羌汇</h3> <h3>国家级汶川特别景区——水磨古镇的5A标识石牌。</h3> <h3>水磨镇的水清澈透明</h3> <h3>天气好,水面没有一丝波纹</h3> <h3>从水磨镇到四姑娘山的老路途经耿达、卧龙,道路蜿蜒曲折,坡道很陡,必经近5000米高的巴郎山,好在在山中上部(高度3800米左右)打通了长达7954米的隧道,减少了翻山越岭的风险。巴郎山隧道前段在汶川境内,过了隧道就是小金县管辖了,百十公里山路的海拔从3800米下降到1000多米,险!导游会提醒:心脏不好的、有高原反应的不要往路边悬崖看!</h3> <h3>出隧道不远就是这蛇形下坡弯道。(车行较快,弯道没照全)</h3> <h3>巴郎山多个山顶积雪不化</h3> <h3>越往川西北走积雪越多</h3> <h3>离开成都前气温27℃,到小金县境内路边积雪很多,车内感觉到冷了,只有几度!</h3> <h3>四姑娘山到了!这是在猫鼻梁观景点看四姑娘山</h3> <h3>拟人化的山名,从右到左分别是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和幺妹峰,幺妹峰是最高最漂亮的那个尖顶。</h3> <h3>离开四姑娘山顶就有个加油站(天冷机动车耗油多,稍不注意就要抛锚哟)!</h3> <h3>这是红军长征时李先念率部迎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红一、四方面军进城遗址——“猛固桥”</h3> <h3>铁索是在桥头一段桥基上挂住的</h3> <h3>“猛固桥”的桥面。想当年没有大路更没有过河的石桥水泥板桥,过这铁索桥是非常困难的!</h3> <h3>桥的侧墙上也画的崇拜物</h3> <h3>这是藏传佛教的宝顶画石蹬</h3> <h3>猛固桥旁的白塔,绕塔转圈祈福是藏族人的必修课</h3> <h3>白塔侧有一群雕,塑的是藏兵将领阿木欀的故事,但雕塑太汉化了,像是明代战将在领兵打仗😂😂</h3> <h3>猛固桥对面,白塔侧还有一条小河,也有与猛固桥相同的一道铁索桥,保护得没猛固桥好,铁索锈迹斑斑</h3> <h3>四姑娘山山脚下的日隆镇是小金县的大镇,旅游业发达,晚上有篝火晚会及藏羌歌舞表演。团队住的圣洁度假酒店</h3> <h3>太阳落山了,酒店后院随拍一张。右侧房屋墙上画的是藏传佛教的崇拜物:海螺(右旋纹),据说是释迦牟尼佛曾接受了海螺的恩赐。</h3> <h3>这是酒店外侧不远的一个嘉绒土司部落,寨子不大,房子基本上是地震灾后重建的,但有几株老枯树说是有千年历史了。进寨口的桥上经幡飘扬,煞是好看!!</h3><h3>31号回程途中还专门组织到这个土司部落参观,听藏族的导游导购员讲解藏族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劳动分工、藏医藏药。比如:四川这边藏族分康巴藏族、白马藏族、嘉绒藏族、安多藏族(安多藏族现在还有一妻多夫制);藏族孩童实行免费读书,从幼儿园到初中都不交学费(为此他们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每家人的佛堂都敬奉有毛主席像);藏族男子负责放牧牦牛、修建寨子等,女子负责洗衣做饭种菜拾柴等;藏族人信教崇佛、尊卑有礼,藏族妇女到了50岁就是家里的“太后”,不做事还有晚辈伺候等等</h3> <h3>经幡上满是经文</h3> <h3>寨子的这面房墙上画的是藏传佛教的另一个崇拜物——佛经网。藏传佛教特别是嘉绒藏族有8个崇拜宝物:宝顶、莲花(宝座)、金杖、伞盖、海螺、佛经网、万字……在藏寨的房子外墙或室内都要选画这些宝物,既是崇拜又是祈福保佑的意思。</h3> <h3>快进丹巴县城的路边上,一座寺庙黄灿灿的,是用鎏金铜皮建造的房檐,名为墨尔多寺,属藏传佛教的政教寺庙。(只照到寺的背面,前面还要光亮点)</h3> <h3>从日隆镇往丹巴走,要经过达维镇,即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原有一座会师桥,年久损坏了,目前正在重修。丹巴县也是建在大山峡谷的河边上,进丹巴县城前,要过嘉绒大桥。大桥修得既现代(钢索斜拉桥)又有藏羌风情,桥柱顶上是羌藏白石崇拜的4个尖角顶。</h3> <h3>丹巴老县城很拥挤,有限的地皮上修满了高楼。河边的县城主要公路水毁严重,很多段路基被河水掏空,现正重修堡坎、补路,仅剩的一条车道只能单边放行,堵得很!</h3><h3>这是丹巴新县城边的“国家能源集团丹巴公司”的碉楼状大门,该公司主要搞水力发电。</h3> <h3>新县城街上的路灯都是盛开的花朵状</h3> <h3>丹巴县城建在小金河和金川河汇合处的峡谷边,河边有很多核桃树,现在都开花了。核桃花像毛毛虫,收起来晾干可以吃。我们的团餐就有凉拌核桃花这道菜</h3><h3><br></h3> <h3>出丹巴县城不远就进入甲居藏寨游览区了。这座藏寨牌坊正在维修,脚手架遮挡了牌坊上“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标识</h3> <h3>甲居藏寨主景区的全景照</h3> <h3>寨子中小块黄色的是油菜花田</h3> <h3>手机也可以拉近点照藏寨局部</h3> <h3>今天3月30号天气太好了,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山清(清晰)树绿,游人不多,团队成员玩得很惬意!</h3> <h3>这是观察哨碉楼,保卫藏寨安全的</h3> <h3>甲居藏寨的特色景观除了藏寨院落就是梨花遍山,但我们这次去晚了点,藏寨院落四周绿色为主,梨花已少见踪影,一路上拍了些其他花。(这张拼图中的迎春花和紫百合花是在水磨镇拍的)</h3> <h3>在二号观景台附近一户人家后院看到一棵梨树开得正欢</h3> <h3>换个角度拍这棵树才看到它旁边还有一棵桃树,相互影响都拍不好(院内无人,不能进去拍照)</h3> <h3>这是藏寨主景区侧的观景台区照的</h3> <h3>走到这个藏寨觉得眼熟,仔细看是本人2010年第一次到甲居藏寨旅游时住了两天的人家。二楼窗户边挂的玉米还是老样子,变了的是房顶上安了两组太阳能热水器。(借甘孜州建州60周年庆活动的东风,从泸定—丹巴—八美—康定—成都转了一圈)</h3> <h3>想进去拜访一下,铁将军守门!</h3> <h3>她家的院墙——典型的藏寨风格</h3> <h3>10年前没有这个客栈招牌,我们是问进来的(当年藏寨接待游客还小打小闹的,6、7个人的吃住问了几家才搞定)</h3> <h3>从3号观景台下2号观景台的途中,团队组织我们在那片油菜花田旁的坡上种了树,搞了个有意义的活动</h3> <h3>3月31号离开丹巴往回走,刚看到城边这“大渡河第一城”的雕塑要拍照,大巴车转弯了,挂到一点,还是浑的,只好圈起醒目。😅😅😅</h3><h3>因小金河和金川河在丹巴汇合成大渡河,所以丹巴县有“大渡河第一城”之称</h3> <h3>出城又过嘉绒大桥,我们原路返回,走的金川方向</h3> <h3>达维镇附近就是夹金山,看到这著名的夹金山如此险峻,不难想象当年红军翻越时的艰辛困苦,损兵折将是难免的🙏🙏🙏</h3> <h3>归途中的路边有一片梨花,抢拍!</h3> <h3>还没到四姑娘山天气开始变化,乌云聚集……,我们的团队太大(4大车),参观土司官寨时间长了,在日隆镇吃饭后,有经验的驾驶员不断催促快走,明说再不走大雪下来路都看不清了。后来的实际情况确实是雪花飘飘、白雾茫茫,有一段路能见度不到10米,危险性猛增</h3><h3><br></h3> <h3>又开始过那条蛇形弯道,回程是向上走,因下雪,大巴车雨刮器不停的刮,抢拍不易</h3> <h3>过巴郎山隧道前雪越下越大,过了隧道就没啥雪了,开始还有雾,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雾没有了,路也看得远了,大家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不悬了!</h3> <h3>路中突然滚下几段树干,又要汇车,双向暂停。(过了巴郎山隧道后还遇见两只猴子在路中间跑跳,索要食物。小车停路边,有游客扔吃食戏猴)</h3><h3><br></h3> <h3>在卧龙熊猫沟停车休息,一下车就闻到轮胎胶臭。雨雪大雾之中上山下坡,刹车不断,轮胎与路面磨擦得直冒烟,到了卧龙休息后经映秀镇直奔都汶高速,结束了这趟探秘探险之旅。</h3> <h3>后记:本美篇只为记录旅程,照片均为本人手机拍摄。文字说明一是观感二是记录的导游的讲解,若有不准确或不当之处,望各民族朋友和各位旅友包容海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