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h1><h3><b> (原创)</b></h3><h3> </h3><h3><br></h3><h3><br></h3><h3> 在北京德胜门外清河东有一个名叫洼里的地方,四十多年前,这里是洼里村生产队。那时的清河,河床不宽,两岸映绿着垂柳,河水清澈,水里有鱼有虾,自然景色非常迷人。</h3><h3> 在那个被要求学生,学工、学农的年代里,我们学校在洼里村旁,建造了一个学农基地。清河边上,有一个废弃的八字型的水坝,我们的小屋依坝而建,几间小屋,解决一个年级班来这学农,老师学生住宿的问题。</h3><h3> 那是初秋的一天,我们班从学校出发,背上打好的背包,一路高歌,徒步数公里走到这里,我校常住基地的金老师,操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讲了学农基地的规定和注意事项。</h3><h3> 我们的宿舍屋子不高,窗户不大,光线暗淡,女生住靠水坝北侧的屋子,我们男生住南侧的屋子,我和排长学志都睡在床二层的上铺,我试着躺在床铺的二层上,直不起腰,有点“未敢翻身已碰头。”的感觉,每次都得侧身上下床。虽说宿舍条件简陋,但同学们有机会能朝夕相处住在一起,每天有说有笑,也是一次难得相聚。</h3><h3> 在河的北岸,有一座解放军的农业基地,我们曾坐着小船过河,去军营学军,参观军营内务,聆听解放军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十分羡慕,穿国防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梦想有一天,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h3><h3> 一天在劳动中,我们在小水渠旁休息时,有一位本村和我们一起劳动的村民,大家都叫他老九,老九的,一位同学指着小水渠里的小鱼问他,你们这里怎么有这么多小鱼,它们是那来的?老九说:我们这里有水就有鱼,这时我们班一位姓段的同学说:我要撒泡尿,那尿水里有鱼吗?,这句话,引起来大家一阵阵的欢笑。</h3><h3> 一天,我们去稻田里锄草,我站在稻田旁的田埂上,脱去鞋袜,下到水田里,锄草没一会,腿上就爬上了好几条蚂蝗,我惊恐的跳上田埂,想用手去捏它,有的根本就捏不下来,这时有人说用手拍它,我连拍数下,蚂蝗终于掉了下来,而鲜血顺着它咬过的小伤口从腿上流了下来,有点血流不止。当时自已又心疼又害怕,虚汗都流淌下来。一天的劳动之后,腰酸腿疼。说真的,如果有选择,我宁愿在旱田里干活,也决不愿意下水田里去。</h3><h3>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若。”通过这次学农劳动,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农民一年四季在田里劳作的辛苦,粮食生产来之不易,从此以后,我真自觉做到了不浪费粮食。</h3><h3> 时光已远去,昔日的同学早已各奔东西,我当兵的梦想也已实现,但那段洼里学农的情景,时而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在人生岁月的长河里,那只是一个瞬间,但它是长河中最精彩的一页,青春美好的一页,包容和友情的一页。这也正是我不能忘怀的一段往事。</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