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在路上——西昌中心小学清明节放假教育篇

听风等雨淋

<h3>亲爱的家长朋友:</h3><h3>  您好!在这春和景明的四月,我们即将迎来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这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为了让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清明"小长假安全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我校根据屯昌县教育局指示精神,特别提醒各位学生家长在假期要认真履行监护人的教育和监管职责。 现把放假时间安排及安全注意事项通知如下,敬请家长做好孩子的监护、教育工作。</h3> <h3>一、放假安排 </h3><h3>  清明节放假时间:2019年4月5日—7日(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共3天,返校上课时间:2019年4月8日(星期一)</h3> <h3>二、假期安全注意事项</h3><h3>1.保护环境"文明祭祀" 。清明节祭祀不是一种迷信活动,而是家人对已经逝去祖先的怀念,缅怀他们对后人、家庭及社会所做的贡献,激励后辈向他们学习,努力去做好更多有意义的事。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值得我们提倡、参与、弘扬!同学们尽可能同家长一道参加清明节祭祀祖先活动。上山扫墓祭祖倡导用植树、献鲜花、花篮、花圈等文明祭祀方式悼念逝者。同时,上山扫墓不要有乱砍林木行为,扫墓后要带走所有的垃圾,不要遗留废弃物在山上,以免破坏生态环境。在此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森林防火,因为清明节是火灾易发的时节。</h3><h3><br></h3> <h3>2.防溺水教育。</h3><h3>广大家长务必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孩子防溺水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和监管孩子不到江河湖泊及堰塘、沟渠等处私自洗澡、戏水、游泳,以免发生溺水事故;教育孩子若发现同学、同伴溺水时,要呼叫成年人开展救助,防止因盲目施救而造成更大伤亡。</h3><h3><br></h3> <h3>3.交通安全教育</h3><h3>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严禁乘坐无牌、无证车辆和超载车辆,防止各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满12周岁不要骑自行车电动车等。 </h3><h3><br></h3> <h3>温馨提示:</h3><h3>  近期由于天气多变,教育孩子雷雨天时,尽量少在户外活动。加强孩子自我防范、自我保护、防火、防煤气中毒、触电、烫伤等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h3> <h3>平安是福,安全第一。敬请各位家长务必在百忙之中加强对孩子的安全监督力度,时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一切以安全为重。相信在您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孩子一定会在浓浓的亲情滋润下度过一个安全、文明、祥和的假期!</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民俗知多少</h3><h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不少现代人的眼中,清明节几乎已等同于扫墓节。事实上,“清明”作为重要节气和传统节日,还有着更丰富的文化意涵。</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何谓“清明”</h3><h3>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春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节与寒食节</h3><h3>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伴随他十九年流亡生活的众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绵山山高路险,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悼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后一天为清明节,民间寒食、清明常常并举,且相沿成习。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清明节放假的历史</h3><h3> 古时候,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后,又逐渐增加到五天、七天。宋代的寒食节也放假七天:“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扫墓的仪式</h3><h3>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除了扫墓还做什么?</h3><h3>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清明踏青在山东极为普遍。临朐、滕州的儿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风筝。有的用柳条做成口哨吹,哨声十分动听。有的地方,儿童仰脸大口呼气,据说可以泄内火。</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节吃什么?——青团子</h3><h3>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节吃什么?——蒿饼</h3><h3>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此外,清明淮扬还有吃茶叶蛋的习俗。</h3>

清明

清明节

寒食节

团子

放假

介子

扫墓

教育

踏青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