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瘦西湖

涵墨春秋

<h3>N年前的阳春三月,与同事一起慕名游览过瘦西湖。瘦西湖那特有的南方园林之美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于是乎,每年的三月,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名句。每年的三月游赏瘦西湖便会成为出游的首选和最美的向往。</h3> <h3>N年之后,已近花甲之年的我终于梦想成真。那魂牵梦绕的瘦西湖之行在几位好友的陪伴下终于再次成行。</h3> <h3>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素有“苏北门户”之称。与镇江市隔江相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休闲城市。 “十年一觉扬州梦”,扬州瘦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素有“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的风姿闻名于世。</h3> <h3>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胜古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别有一番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h3> <h3>游赏瘦西湖说是“一步一景”确实不错,沿着湖道前行,左顾右盼间随便构一个画框便是一幅景美精美的画面。</h3> <h3>瘦西湖原是纵横交错的河流,历次经营沟通,运用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风景建筑。四时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无穷。</h3> <h3>我们由北门而入,沿着蜿蜒的湖道沿岸前行,就进入风景独秀的“长堤春柳”。已然是阳春三月,湖两岸那柔柔的、长长的柳丝,或轻拂水面,或抚弄芳草,一派温情脉脉。湖上风来,婀娜起舞,如青烟,如绿雾,舒卷飘忽,妩媚极了。如果说水是扬州的经络血脉,那么垂柳则是扬州的冠带服饰。垂柳装扮了水乡的美丽,陶冶了水乡人的性情,成了让人难以忘怀的风景线。</h3> <h3>沿着长堤东侧的泱泱湖水缓缓而行,沿堤两侧皆植垂柳和桃树,桃柳相间,三步一株,枝条相接,柳围青眼,桃报红靥,绿柳红桃,柔情蜜意,更令人心旷神怡。</h3> <h3>“徐园”作为瘦西湖的屏风,原为徐宝山的私人园子,门头题字的是扬州有名的书法家风先生(人称疯先生) 墨宝。据说徐宝山虽权大势大,但他多次让风先生为其园子题字,这个风先生颇有些文人的骨气不愿与大军阀为友,更不愿在其园头上留下自己的笔迹。风先生虽为人高傲,但有一嗜好,就是喜欢饮酒,而且逢酒必醉。一次大醉后为主人写一幅“清风徐来,春色满园”,风先生大笔一挥,刚写了行书"清风徐来"四字,猛地一下子发现自己上了人家的套,人家取出这八字中的二字不就成了园名了吗?但又不能写一半就不写了,怎么办?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后四字马上变成了草书,心想你总不能在园名上用吧?但徐宝山也是顾不得这么多了,所以现在这园名一字为行书,一字是草书,两种不同的字体,却也是和谐成趣。</h3> <h3>长堤柳绿桃红,相得益彰。湖面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一湾碧水如清瘦的少女扭动着腰肢,扭出了婷婷袅袅的风情,也扭出了别有洞天的开阔。清幽的筝曲撩拨起一丝哀怨。总觉得古人太矫情,倾尽了所有的赞美和想象去丰盈唐诗宋词、写意山水,徒留后人在追寻的过程中,一次次地感受历史对文化的涂炭,一次次地体验现实与梦想的背离。</h3><h3>终于这次是不同的,瘦西湖在我不经意的眼光中回赠了我一份意外的情愫。</h3> <h3>  二十四桥横跨瘦西湖东西两岸,为单孔拱形桥。其桥身高耸,上围汉白玉桥栏,人站在桥上,有一种凌空欲飞的感觉,十分有趣。关于二十四桥之名的由来还有不少的争议。通常的说法有三种。其一,指的是一座桥。其二,是指扬州有二十四座桥。其三,是一个概数,谓扬州的桥多之意。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指那座桥,至今众说纷纭。不如我们丢开那些烦琐的考证,来细细的品味杜牧诗句中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意境吧。清代人刘大观说过:“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由此可见,扬州的瘦西湖园林是名震天下的。</h3> <h3>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h3>  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 12 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h3></h3> <h3>《望江南百调》中提到:“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如果乘船从桥下穿过,我们可以数出五亭桥一共有着 15 个桥洞。这 15 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h3>  站在五亭桥上向东看,远处的湖光水色就是一副典型的江南山水图景。而桥东面这座四面环水的建筑,叫做凫庄。凫庄建于 1921 年,因为形状类似浮于水面的野鸭而得名。它的整体建筑紧凑得体,有效地烘托映衬了五亭桥和白塔,成为瘦西湖上不可缺少的一处点缀。</h3></h3> <h3>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在这里多安排几幅照片,从各个角度让大家鉴赏一下。</h3> <h3>  我们看到了扬州白塔。年轻的女导游给我们讲起扬州白塔的传说故事。相传在 1784 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时坐船游览瘦西湖。乾隆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里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荫就很相似”。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后来,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从太监手中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h3><h3>   </h3><h3><br></h3> <h3>我们看到,扬州的白塔高 高矗立 ,白塔的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扬州白塔和北京北海白塔的不同之处在于,北海白塔厚重稳健,而扬州白塔则比例匀称,婷婷玉立。扬州白塔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十分和谐。“白塔晴云”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我们站在奇峰壁立的石刻“白塔晴云”之畔,从此向南望去,只见蔚蓝色的天空中,白云飘荡,喇嘛塔耸立云表,塔顶金光闪闪,蔚为大观。</h3> <h3>瘦西湖瘦,瘦的有韵味儿。错落有致的亭台楼榭,沉静地展现着“湖上园林”的风采。频频被收入镜头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融纤巧精致与古朴敦厚于一体,全然不见拼接捆绑的痕迹,极其到位地诠释了扬州的造园艺术。<h3>  </h3></h3> <h3>  瘦西湖瘦,瘦的有风骨。瘦的精妙不同于形销骨立的憔悴,而是洗尽铅华、脱去凝脂后的精神裸露,没有丝毫的取悦与邀宠。在这个精神操守日益向物质文明谄媚低头的世界,她依然秉持清明的心境,拒绝污浊,拒绝喧嚣。<h3>  </h3></h3> <h3>瘦西湖瘦,瘦的有灵魂。湖区遍地楹联儿,诗词荟萃。人文气息所酝酿的厚重逐渐游离出个体,沉淀在旖旎的湖水中。这水,便又回归了它本来的自然河道形态,追上了前世的游魂,传递着生生不息的依恋。<h3>   湖中水是远古的水,水思故园。</h3><h3>   湖中月是远古的月,月照今人。</h3><h3>   瘦西湖是仙女飞天舞出的一截水袖,摇曳着逶迤曲折的身段。</h3><h3>   瘦西湖是一只灵动的蜻蜓,透明的羽翼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h3></h3> <h3>扬州城的旗袍美女在与瘦西湖媲美。</h3> <h3>经过一代又一代扬州人的艰苦努力,扬州已经形成了“开放包容、创业创新、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城市精神。这种“扬州精神”,在扬州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扬州精神”的感召之下,扬州能够形成更强的城市文化影响力,扬州能够拥有更强的城市核心竞争能力。扬州的明天,会更加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