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驾车从北京沿京开高速风驰电掣般向东京驶去。</p><p class="ql-block"> 从百度上得知濮阳县有美味“壮馍”。起源有二。</p><p class="ql-block"> 起源一:明洪武年间,开州有一位父母双亡、家道中落的书生寄宿在岳丈家中,备受岳丈嫌弃。其妻却对书生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恰逢皇帝恩科,书生欲进京赶考。岳丈吝啬,只许与死面烙饼带于身侧作为路上充饥之用。妻子不忍,偷偷于饼内掺入肉馅,外表与寻常烙饼无异。后书生得中状元,御街夸官之时,朱元璋询问其愿望。状元说:“愿再尝拙荆所做之烙饼足矣。”朱元璋好奇,问之。状元答:“此间滋味陛下一尝便知。”于是朱元璋下旨将状元夫人接入京城,择日献上此饼。状元夫人得知皇帝要吃她做的饼,则改良用小麦面半发,肉馅辅以大葱、粉皮去腻,包好后用鏊子煎炸至外表焦黄、内里爽滑脆弹。朱元璋食后龙颜大悦,问夫人此为何名,夫人胆小:”尚未取名,是油炸的馍”朱元璋说:“既尚未取名,又是状元举荐的美食,就叫状元馍吧!”人们简称状馍。后因平民不识字,就演变成了强壮的壮。取其吃了可以强身健体等功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起源二:始于隋末。之所以叫壮馍,一是因其用途。古代濮阳多战事,壮馍原是为战士上阵杀敌壮行之食物,故名“壮馍”。二是因其形状。一般壮馍的直径都在50公分左右,厚度5至7公分不等,每个壮馍重达10斤以上,是干粮中的“巨无霸”。</p><p class="ql-block"> 濮阳壮馍形如满月,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食之鲜而不腻,香而不腻。</p><p class="ql-block"> 看见馍中间那道缝儿了?那是向馍里面灌生鸡蛋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中王五辈壮馍被誉为“濮阳百年名吃”。前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濮阳时,曾品尝王五辈壮馍,幷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王五辈壮馍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食之后方知这壮馍乃用小磨香油炸制而成,果然是美味。朱元璋、李先念不愧是美食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餐罢壮馍,浏览濮阳。方知这里七八千年前已有人类活动。距今6400年左右的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6000年前这一带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p><p class="ql-block"> 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时迟,那时快。转眼便到了东京汴梁。</p><p class="ql-block"> 东京汴梁的酒店真是有特色,档次也高,有帝都风范。我们住的这家算便宜的,但文化气息十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每逢海外僧侣来华,皇帝都会诏令在大相国寺接待。四方使节抵达汴梁,也必定会入寺观光学习。日本佛教界出于对大相国寺的钦慕,在京都也设立了相国寺,秉承中土的佛教之风。</p><p class="ql-block"> 大相国寺是我国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如今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相国寺内的罗汉殿俗称"八角琉璃殿",系八角回廊式建筑,结构奇特,别具一格,世所罕见。</p><p class="ql-block"> 殿内回廊中有大型群像《释迦牟尼讲经会》,五百罗汉姿态各异,造型生动,或在山林之中,或在小桥流水间,或坐,或卧,或仰头,或俯首,形态逼真,情趣无限,堪称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汉殿中间,有一木结构八角亭高高耸立。八角亭内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像,高6.6米,是在乾隆年间由艺术巨匠用一株白果树耗时58年雕刻而成。</p><p class="ql-block"> 雕像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变相之一的男性化身,每面有六只大手、二百余只由银杏树枝雕刻的小手,每只小手的手心中均有一只慧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故名千手千眼佛。</p><p class="ql-block"> 这尊千手千眼四面观音像是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世上唯一。是我国的国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相国寺钟楼内的巨钟高约4米,重逾万斤。</p><p class="ql-block"> “相国霜钟”曾经是汴梁八景之一。日交四更钟声即鸣。人们听钟声上朝、入市。无论风霜雨雪从不间断。至今此钟仍每日敲响,钟旁挂着“钟偈”,敲钟人边敲边吟诵。钟下面还扣着一尊金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中有关于大相国寺建寺的故事。《水浒传》中多次提到大相国寺,其中最耳熟能详的便是鲁智深倒拨垂杨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塑像,耳边似听到泼皮们的喝彩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北宋时为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p><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开封府题名记碑记载了二百余名开封府府尹的任职情况,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尹中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开封府任府尹。这座潜龙宫内供奉着这三位皇帝的坐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内的明镜湖畔,范仲淹的范公阁与开封府制高点的清心楼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登上清心楼,明镜湖一览无余。还能看到开封府的全貌及府外的包公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京汴梁的巿中心有广阔的包公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包公湖西边的大宋御河码头旁有一座包公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京汴梁乃中国十大菜系中“豫菜”的发祥地,以独特的汴京风味成为豫菜的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中华老字号《第一楼》是一家百年老店,当地排名第一的名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糖醋熘鱼”历史悠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市场上巳流行。其特点是色泽枣红,软嫩鲜香。</p><p class="ql-block"> “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其甜中透酸,酸中微咸。 据《如梦录》载:明代开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所谓“龙抬头”之日,“筵客吃龙须面,节礼送面”,为呈吉祥,官府、民间都以细面相赠,称之为“龙须面”。起初面用水煮食,后不断改进,过油炸焦,使其蓬松酥脆,易吸汁。</p><p class="ql-block"> “鲤鱼焙面”是豫菜十大名菜之一。用不零不乱、细如发丝的拉面油炸后覆盖在糖醋熘鱼之上。妙在一道菜肴,两种食趣。曰“先食龙肉,后食龙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楼》的小笼包子以用料考究,制作独到,薄皮大馅,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的风味特点和“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优美形状令人倾倒,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p><p class="ql-block"> 这小笼包子原名灌汤包子,俗称汤包。在北宋都城东京的市场上已有售卖,是当时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玉楼》的名品,时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在京第一”。《第一楼》之名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北宋南迁传到临安(今杭州)后又称“灌浆馒头”,为当时著名的市食小吃。当年岳飞带领中原百姓到达泰州定居,想必蟹黄汤包亦源于此,如今已是江南名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宋年代的名酒现在叫汴京啤酒。武松喝十八碗也是有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辣汤是中原知名小吃,起源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和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尤以逍遥镇胡辣汤出名。</p><p class="ql-block"> 民间有胡辣汤创于周代和曹魏的传说。但是,胡椒是唐代才传入中国的,故其产生的上限不应早于唐。据专家考证,胡辣汤的祖宗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这两种食物倒是可能在周代就有了。胡辣汤在宋代流传甚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的记载,估计是当时的社会潮流。由此推断,胡辣汤应是当时将酸辣汤和肉粥合二为一再加入胡椒的创新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家店乃东京汴梁首屈一指的胡辣汤店。二十四小时营业。当地人通常早餐吃胡辣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天要卖几十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叫葱花饼,酥脆可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牛肉盒子,当地人早餐四件套(胡辣汤、葱花饼、水煎包、牛肉盒子)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煎包,有荤、素两种馅。超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吃了牛肉胡辣汤、羊肉胡辣汤、两种馅的水煎包还有葱花饼。牛肉盒子实在吃不动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铁塔是宋都汴梁最具代表性、文物价值最高、份量最重的宝物。</p><p class="ql-block"> 铁塔的前身是当时被称为“京城之冠”的13层木塔,高360尺,位于开宝寺福胜院内。始建于公元982年,谓之福胜塔,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宝寺塔。是宋太祖赵匡胤用来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轮,车驾临幸,舍利乃见,因赐名灵感塔”。</p><p class="ql-block"> 开宝寺塔在建成55年后毁于雷火。1049年宋仁宗重修,从福胜院改到了上方寺。吸取其前身木塔雷击烧毁的教训,建塔材料采用不导电的琉璃瓷砖。塔外壁采用28种仿木结构的模制琉璃雕砖砌成,每一层都有仿木塔的平座回廊、棂窗、空门和塔檐、斗拱以及额坊、倚柱之类的构件,仿造得惟妙惟肖。塔顶如盖,塔刹如瓶。建成今日所见之铁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铁塔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p><p class="ql-block"> 铁塔八角十三层,现高55.88米,底层每边宽4.15米。据《开封府志》记载,当年高大的石刻须弥座塔基周围有八棱水池,水清见底,修长秀丽的铁塔破水而出,犹如一朵擎天的芙蓉。因历次黄河泛滥,泥沙把塔基及8棱方池埋淤地下。可见那时的铁塔比现在高60多米。</p><p class="ql-block"> 塔体琉璃砖面上有飞天、五僧、菩萨、麒麟、降龙、伎乐、宝相花等花饰图案50余种,雕工精细,神态生动,观之仙境历历,妙趣横生,为宋代琉璃砖雕艺术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近千年中,历经37次地震、18次飓风、15次水患、9次雨患、无数次雷击。1938年6月5日,侵华日军以铁塔为目标发动猛烈的炮火袭击,塔身中弹七、八十发,塔身北侧遍体鳞伤,第八、九层被打穿了外壁,留下了两个二米大的深洞。而铁塔仍巍然屹立。</p><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说:“这座铁塔名不虚传,代表我们中国人民是打不倒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铁塔每层的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圭形窗。底层的四个圭形窗最大,与地面平,故称为门,门内为八角形小室。唯北门小室左侧有梯道绕塔心柱盘旋,我们踏阶而行登临第十三层塔顶。二层以上每层只有一个明窗,既可观景亦用于照明和通风;其余三个为盲窗,即不能打开的窗模。明窗按一层在北,二层在南,三层在西,四层在东,依次类推直至第十二层。第十三层为最高层,无明窗,迎面有一尊浮雕佛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窗可见一院落,现为陈列铁塔文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窗可见河南大学及中华民国陆军上将张钫所建的八角亭。</p><p class="ql-block"> 张钫生于1886年。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同年10月22日,张钫等三名策划者发动西安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二枪。1951年,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张钫到北京,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毛泽东见到他时,称他是“中原老军事家”。张钫晚年响应周恩来关于撰写文史资料的号召,写出约30万字的回忆录,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珍贵史料。1966年5月病逝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遮盖接引佛铜像的高阁被损。1930年张钫就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兼二十路军总指挥。当时开封城正在改造南土街,计划营建国货市场。张钫将公茂典当铺门面房拆下的木料砖瓦收集起来,修筑了这座八角亭供奉接引佛铜像,使其不再露宿野外。张钫有感于民生凋敝、遍野哀鸿,当政者不思体恤民艰、救民于水火,反而劳费民力、粉饰太平,遂将此亭命名为“知止亭”。亭北侧立有《知止亭碑记》一方,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系张钫所撰,告诫做官的要为国为民“知止有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窗可见铁塔湖及湖心岛上之何公轩,1997年由英籍华人何荣佳为纪念其先祖北宋末任宰相何栗而捐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窗可见供奉北宋文物“接引佛”的接引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铁塔还是一座斜塔。与其它斜塔不同的是,它的倾斜不是意外造成的,而是设计者在充分考虑到了当地西北风威力巨大的风险,在铺设地基时,就采用了东南高西北低的做法,故意做了朝西北倾斜。</p><p class="ql-block"> 铁塔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早在八百多年前就为它书写了称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园》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实景。入园之人可免费穿上公园提供的宋代服装,更增添了历史色彩。</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园》入口处便是张择端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汴河上舟楫连樯的繁忙运输景象。</p><p class="ql-block"> 汴河的前身是战国时的鸿沟,是当时中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沟通了黄河与淮河。</p><p class="ql-block"> 公元605年,隋炀帝开挖大运河,通济渠是其中重要的一段。唐代以后,通济渠改称为汴河。北宋东京城的辉煌,很大一部分是汴河带来的。</p><p class="ql-block"> 这条船将人们带回当年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汴河“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通八达的河道促进了大宋的造船技术发展,而高超的造船技术又造就了大宋水师。</p><p class="ql-block"> 五条这样的金军战船也打不过一艘宋朝的战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艘金军战船同样不是宋军战船的对手。</p><p class="ql-block"> 这里每天上演《东京保卫战》,战况激烈、炮火连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乘船在汴河上游览了3.8公里,见到各种各样的桥。</p><p class="ql-block"> 九龙桥为清明上河园主要建筑主景之一,是清明上河园最高最长的桥。</p><p class="ql-block"> 那座红楼是园内最高的建筑,高31.99米,名拂云阁。四檐金瓦熠熠生光,雄健端庄又不失隽秀舒展。用于供放宫廷重要文件及国画书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座桥左右建瓦亭两间,为南北客人遮阳避雨,故曰“双亭桥”。中流设吊桥一座,供大船通行。此时正为我而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座桥既可过河,亦可上下船、登岸离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一座横跨汴河的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水大殿由宣和殿与宣德殿连理而成,造型一致,融为一体,远观似城楼,近看如皇宫,建筑结构精细,加以彩绘。两殿内分别演出皇家皮影戏和编钟乐舞,精彩绝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水大殿对面是看台。观众可在此欣赏每晚《大宋·东京梦华》大型专场水上实景大宋风情歌舞晚会,把穿越千年历史的游园活动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园不仅再现了《清明上河图》,而且把历史活化。</p><p class="ql-block"> 每天上午九点,清明上河园都要举行开园仪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天定时表演节目。有包公迎宾、杨志卖刀、林冲怒打高衙内、梁山好汉劫囚车、燕青打擂、李师师艺会情公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王员外招婿、宋式民俗婚礼、编钟乐舞、马术、气功绝活等20余个。以及曲艺、杂耍、神课、博彩、驯鸟、斗鸡、斗狗等民俗风情表演。</p><p class="ql-block"> 每晚的大型晚会《东京梦华魂》节目,游人可换作宋装,手持宋币,感受古人生活习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梁山好汉正在劫囚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的开封城,城门很多。据专家考证,《清明上河图》中浓墨重彩描绘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这座屹立于汴河南岸的这座《上善东水门》。上善门宏伟高大,庄重威严,既是出入开封的重要通道,又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城门高21.6米,面积1553平方米,门洞就高达8米。城楼上,金碧辉煌的彩绘更显示出它的辉煌与壮观,人们称赞它“勾梁画栋,气宇不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登上上善门城楼,汴京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汴河之中锦鲤如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汴河水面仙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园对流传至今的宋代民间手工艺和民俗文化进行广泛征集,对失传的古老艺术进行挖掘、抢救,并在园内集中体现。游于园中可欣赏如汴绣、木版年画、官瓷、茶道、纺织、面人、糖人等手工艺术的现场表演制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京食坊,长百米,路两侧是各种美食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炒凉粉乃当地名小吃。以凉粉为主料,加入少量的油,把凉粉放入平底锅内,佐以豆酱、葱、姜,用锅盖盖住闷少许。炒好的凉粉热香鲜嫩,焦而不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羊肉炕馍也是当地名食。平底锅中放少量油,微热的时候把炕馍皮放入锅中。羊肉馅平铺于炕馍皮上,撒上孜然,葱花。面皮周边抹油后,取另外一张面皮盖上。不断加油翻面。外皮酥脆,甚是美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京食坊路中间为休息、用餐区。赏美景、品美味,甚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亦可进入店铺点菜、大餐。临水而坐,饮酒作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味道鲜美,汤好面筋,经济实惠,营养丰富,享誉中原,遍及全国。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多种类型,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京的大宋御河四通八达,到处都有码头,堪比威尼斯。从桥上跨过大宋御河,或乘船顺其而行,可从清明上河园去龙亭公园或天波杨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龙亭公园的古建筑,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适在位时(780-805年)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p><p class="ql-block"> 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金代后期,亦以此为皇宫。</p><p class="ql-block"> 元灭金后为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中的龙凤政权也以此为临时行营。至明代又大兴土木兴建周藩王府。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周王府旧址上设立了贡院,作为考试举人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万寿亭,亭内供奉皇帝万岁牌位,每逢节日大典或皇帝诞辰,地方官员来此遥拜朝贺。于是将煤山改为龙亭山,简称龙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龙亭公园南面有一条南北大道将两个大湖隔开。路东的湖叫潘家湖,路西的湖叫杨家湖,这是开封最著名的历史湖泊。据民间传说,东湖原是北宋太师潘仁美的住宅,而潘是宋朝奸佞,谗言误国,故而潘湖水浊;西湖原是宋朝名将杨业住宅,而杨家满门忠良,赤胆保国,故而杨湖水清,尽管两湖中有水道相连结,但一忠一奸,泾渭公明,虽湖水相连而水质不同。诸如此类的传说还有很多,究其根源,杨家湖地处偏僻,围居民稀少,所以湖水较少污染,水质洁净,清澈见底。潘家湖则周围居民较多,加上湖周有一些制作皮货的手工熟皮小作坊,因而湖水污染严重,浮游生物较多,湖水阴暗浑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名将杨业故宅在东京城西北角处。杨业战死后,其子六郎杨延昭奏请皇帝,将其旧宅改为家庙以祭祀其父。宋太宗嘉其孝意,赐名为孝严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开封胜迹志》记载,城内原有钟、鼓二楼,东西相望,以报昏晓,相传为宋太祖创建。早已不复存在。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宋代钟、鼓二楼遗址上又建起了钟、鼓二楼。</p><p class="ql-block"> 明代后期,河南巡抚认为钟楼、鼓楼妨碍了巡抚衙门的风水,下令将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将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现在看到的鼓楼曾是当年的钟楼。</p><p class="ql-block"> 鼓楼上悬挂的“声震天中”四个大字,明显感觉是描述钟声的。每字约一米见方,皆为楷书,甚见笔力,为海内外书法家所称赞,与鼓楼同享有盛名。数百年来,凡文人墨客来汴者无不到此大饱眼福。但这被誉为书法绝笔的四个大字究竟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却一直众说纷纭,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悬案。</p><p class="ql-block"> 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台基上两层楼为炮火所焚,仅剩下一座台基。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对台基加以整修,作为节日检阅观礼台和全市广播宣传中心。1976年11月,这栋在历次的战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革中屹立不倒的建筑不幸被拆除,辟为广场。</p><p class="ql-block"> 2013年10月16日,鼓楼重建工程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登上鼓楼,西侧的大宋戏楼每天都在上演戏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俯瞰鼓楼下的夜景,小吃摊密布,是东京最著名的夜巿。繁华程度不亚于大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甘蔗汁炒红薯泥,绝对是绝味小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排了50多分钟的长队才买到这份大强炒凉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记逍遥镇胡辣汤是东京排名第二的胡辣汤专买店。慕名来此早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素胡辣汤和牛肉胡辣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好吃的是鸡蛋布袋,也叫鸡蛋蟞,油饼中包裹着鸡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繁台在东京汴梁东南,相传为春秋时师旷吹台。五代后梁高祖朱温曾在台上阅武,所以曾有一个时期叫高台为讲武台。后有繁姓居其侧,故名。繁字念pó。</p><p class="ql-block">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曾在台上兴建寺院,落成之日,恰巧是周世宗柴荣的生辰“天清节”,便取名天清寺。北宋时期,天清寺的名声很大,与当时的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并称为京都四大名寺。</p><p class="ql-block"> 繁塔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皇家寺院天清寺内,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台之上,俗称繁塔。是汴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当地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繁塔是等边六角形宝塔,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繁塔为六角九层、80余米高的巨型佛塔,极为壮观。是当时东京最高的塔,比著名的铁塔高很多,至今仍流传着“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搭繁塔腰”的说法。有诗曰:“台高地迥出天半,了望皇都十里春”。故而,“繁台春色”成为著名的汴京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元末,天清寺毁于兵火。九层繁塔因雷击损毁了两层,但仍十分高大。</p><p class="ql-block"> 明朝初期,朱元璋在黄河大堤上远眺东京,见繁塔白云缭绕,散发出奇光异彩。朱元璋疑东京王气太盛,恐东京又出真龙天子,发起“铲王气”事件。“塔七级去其四,止遗三级”。</p><p class="ql-block"> 清初在残塔上仿损毁的六层缩建六级小塔,封住塔顶,便形成了大塔上面摞小塔、状似编钟的独特形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繁塔下部三层,是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式佛塔。最低一层每面宽13.10米,从下向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三层呈平顶。平顶上的六级小塔高约6.5米,下部三层大塔的高度约25米,从下面大塔低部到小塔的顶尖,总高为31.67米。</p><p class="ql-block"> 塔基南北均有拱券门,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从南门入,为六角形塔心室,顶部以小砖叠涩砌成藻井,有木梯可上达三层。从北门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层。欲从第三层登上大塔平台,须出洞门,由外壁磴道盘旋而上,这就是所谓的“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繁塔的内外壁均镶嵌佛像瓷砖,每块砖都是一市尺见方,为凹圆形佛龛,龛中有佛像凸起,一砖一佛,跌坐其中,佛像姿态、衣着、表情各具特色,共108种,7000余尊。有端坐在单莲座或束腰莲座中之佛像、手执各种法器的佛像、骑着青狮的文殊和骑着白象的普贤二菩萨、六臂或十二臂的观音菩萨等等。佛像表情细腻,生动逼真。这也是其名扬天下的特点之一,十分少见。</p><p class="ql-block"> 繁塔是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塔内现存碑刻200余方,以宋代为主。有178块宋代佛经碑刻,其中更以宋代书法家洛阳人赵安仁所写的“三经”最为著名。均为楷书,有欧、柳书法之长。“三经”刻石四周均饰有莲瓣开花图案,技法精妙,线条顿挫婉转、劲利自然,毫无雕刻凿痕,如同模制一般,表现出宋人极高的雕刻技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繁塔东面有一座梁园,汴京八景之一“梁园雪霁”即为此处。</p><p class="ql-block"> 说起梁园,人们总在纠结刘邦之孙西汉梁孝王刘武所筑的园林。有人认为应在宋州(今商丘),因为宋州梁园在汉代古藉中多有记载,宋州是汉代梁国之都。有人认为应汴州(今开封),因为汉代梁国之都先在大梁(今开封西北)后迁宋州。</p><p class="ql-block"> 本人认为汴州梁园在汉代之前已有之。刘武所筑梁园乃仿之,宋州在汴州以东,故《史记》说刘武“筑东苑”。明代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记载:“梁园,在城东南三里许,相传为梁孝王游赏之所”。说明刘武来过此处。至于“把商丘的梁园雪霁列入汴京八景之一是以讹传讹”的说法本人亦不赞同,因为汴京八景明代才有记载,那时宋州梁园恐已成废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高适曾同游梁宋(汴州、宋州),留下不少有关梁园的诗篇。如李白的《书情赠蔡雄》、《梁园吟》、《鸣皋歌送岑征君》、《秋浦寄内》、《自代内赠》等;杜甫的《赠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遣怀》等;高适的《古大梁行》等。三位诗人也许两个梁园都去过,但从诗的内容上看,三人相聚应在汴州梁园。况且,公元750年李白在开封娶了曾三任唐朝宰相的宗楚客的孙女宗氏。两人之间还发生过千金买壁的故事:当时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挥笔在墙上写下著名的《梁园吟》。宗氏就和仆人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恰有梁园之人要擦掉此诗,宗氏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p><p class="ql-block"> 后人在园中建三贤祠纪念三位大诗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晋国少年师旷,自幼酷爱音乐,慕名来此地投师学琴。因生性爱动,为专心练琴自毁双目,终成音乐大师,谱写了《阳春》、《白雪》两首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此地原有一土台,相传师旷常在台上弹琴吹乐,仪邑百姓无不称赞。仪邑百姓听到噩耗十分悲痛。师旷夫妇被晋平王害死时,为悼念师旷夫妇,筑台建祠,这便古吹台。</p><p class="ql-block"> “古吹台”三个大字是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河南地方官何煟书写。宋代称“二姑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二年(1523年)在台上建“禹庙”,故有禹王台之称。</p><p class="ql-block"> 禹王庙东西有两院。东为“三贤祠”,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为纪念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适在此台饮酒赋诗,留下了《梁园吟》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而建。西为“水德祠”,明朝为纪念中国历代治水有功的人而建,历代对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有贡献的人,在水德祠内奉祀牌位,祠建初期29人,后逐渐增至37人。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禹王台周围有回廓环绕,壁上镶嵌有大量的石刻题记。在禹王庙正殿后面,有座御碑亭,亭中碑上刻有清乾隆皇帝南巡开封吹台时亲笔写的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吹台下有环水河,名为莲花池,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开凿。后有一水榭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梁园之内有一栋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小楼,红色砖墙、红色屋脊、红色木质地板、红木板墙围,墙壁亦涂有红色颜料,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均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楼。窗上有花雕玻璃,屋内穹顶绘有图画,隔热层填充锯末。</p><p class="ql-block"> 红楼与修建陇海铁路有关,由比利时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至1905年修建,难怪比利时足球队被称为“红魔”。</p><p class="ql-block"> 修建铁路的外籍人员走后,1923年铁路工人曾在此召开二七大罢工前的秘密会议,故也叫“二七楼”。</p><p class="ql-block"> 1927年任河南省建设厅长的张钫在此组建河南省农林实验总场,常住在这里,故有人称其为张钫别墅。当时的河南省农商局、森林局、农业改进所都曾在这里办公。</p><p class="ql-block"> 1930年中原大战时,冯玉祥的战地医院设在此。</p><p class="ql-block">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第一任省长王芝圃曾在此办公、疗养。</p><p class="ql-block"> 1950年至1960年作为河南省农学院图书馆使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京梦醒,驱车直奔黄河北岸的陈桥镇。正应了王安石嘉祐五年(1060)诗作《陈桥》中的“投鞭日午陈桥市”。</p><p class="ql-block">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举行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宋朝,史称北宋,定都汴梁。陈桥为宋史卷首,永载史册,名扬中外。北宋京城东京汴梁曾设“陈桥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桥始建于五代,后晋时已有其村,相传,有一小桥失修,故名陈桥。后周时,设驿站,名陈桥驿。</p><p class="ql-block"> 如今陈桥驿犹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崇宁四年(1105年)宋徽宗下诏,改驿站为“显烈观”,以纪念祖宗的功业。</p><p class="ql-block"> 大殿中供奉着宋太祖的坐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殿前有“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石碑,碑阴是乾隆年间的诸生金梦麟的《题系马槐》诗。想必这碑文也是他写的。可以肯定的是这碑最早也不过是清朝的作品,因为宋朝的的皇帝是穿红袍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殿另一侧有一石碑,上刻“系马槐”三字。碑后有一株千年老槐树,树已枯死,当地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化学处理,以免风化折断。据说前几年还长出新枝叶。这棵树当年肯定是系过驿马,但能立个碑,显然是表示当年宋太祖的战马也在这树上系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院的大殿想必是当年供神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过现在供奉的却是伟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卷尖是河南省封丘县汉族传统名菜,属于豫菜系。由大肉、鸡蛋、芡粉以及各种调料制作。曾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御用菜”。是河南封丘传统宴席上最常见的荤菜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传赵匡胤尝后心甚悦曰:“此何菜,味甚美。”赵谱曰:“猪肉。”赵匡胤说:“猪肉为何有这般味道”。赵谱曰:“猪肉本是很平常,但它披上黄袍就能如此鲜美”。赵匡胤无语,只是一个劲的喝酒,一会就酒醉在帅案前。</p><p class="ql-block"> 因为外皮是用鸡蛋摊成的薄饼卷的,色泽金黄,所以卷尖又称为“黄袍加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桥有一个湿地公园,是湿地鸟类保护区。位于黄河背河洼地滩涂地带,面积一万余亩,当地人称为“东大荒”。</p><p class="ql-block"> 黄河大堤北沿是历代黄河冲积形成的数千亩的沼泽地,区内水域,滩涂广阔,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风光优美,鱼翔浅底、鸟鸣其间,有白天鹅、灰鹤、芦雁、野鸭等珍禽,是自然形成的人间乐园。</p><p class="ql-block"> 只是这满地的油菜花不知道是哪位赶时髦的大师画蛇添的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宋朝的疆土虽然不大,却国富民丰。一年的GDP超过同期全球GDP总和的80%。有钱就是任性,大宋的人每天竟然吃三顿饭,“一日三餐”就是从宋朝开始的。而且大宋有四个京城,东京开封府(也称汴梁、汴州、汴京)、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浒传》中的梁山108将几乎全去过大名府,有不少人家就住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经典人物形象之一,玉麒麟卢俊义祖居北京大名府,是当地富商、大财主、员外。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浪子燕青是他的仆人。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p><p class="ql-block"> 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当年在北京当过警察。</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城墙显然最近重修过,还是宋朝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大名府,赫然见一座教堂巍然耸立。原以为大宋太富,把欧洲人引来移民了。</p><p class="ql-block"> 查了资料才知道,教堂叫《天主教宠爱之母大堂》,是法国人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为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堂内设施富丽堂皇,别具一格。礼拜堂高约18.5米,堂外墙磨砖对缝,堂内砖饰券顶,中间净跨11米,38个墙柱,22个金柱,窗用从法国运来的彩花玻璃镶嵌,东西两壁为《苦路十四处》油画。</p><p class="ql-block"> 此天主教堂和徐家汇的天主教堂从结构到面积到构造均一模一样的,只是后来徐家汇的教堂扩建了门楼,才使这座教堂屈居为国内第二大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 教堂内精雕细琢的小装饰都是当时中国的工匠纯手工用整块石头打磨出来的,出活非常的慢,又是给洋人打工,据说后来就有了磨洋工这个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堂的院子里有一座神龛,供奉着一尊圣母像。做工可谓巧夺天工。圣母头戴金冠,美丽端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钟楼高46米,三面各有一直径1.42米的大钟。一尊圣母抱耶稣的大理石像屹立在钟楼上,是这个教堂唯一一处件后期复原的东西,原来的塑像是青铜的,重达一百多吨,因损坏被整体拆之。</p><p class="ql-block"> 在圣母的注视下,驱车从大宋的北京返回现实中的北京,完成了三天二夜的东京之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行饱览了汴京八景中的繁台春色、铁塔行云、梁园雪霁、汴水秋声、相国霜钟。金池夜雨、隋堤烟柳因路远而未去。州桥明月只看到了明月,州桥尚埋在地下等待挖出。还顺路领略了中华龙乡、陈桥、北京大名府。品尝了当地的美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