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有多长?答案是30年。30年足以改变世界,30年足以改变人生。让我们回到35年前的1984年,看看那一年涌现出的虽已崭露头角但仍未闻名于世的三位年轻诗人。</p> <p class="ql-block">在当下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里有这样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必修课)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叫海子。</p><p class="ql-block">由于诗歌是一种以短小的文体来承载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作品,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欣赏能力与自我思考能力。</p><p class="ql-block">高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还指出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海子的诗作,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p> <h3>30年前辞世的海子,距离今天的我们已经有些遥远了,但他并没有被遗忘。</h3><h3>后来有许多人不远千里,来到查湾缅怀这位自杀的诗人,这位特立独行的诗人,这位被当代学院派推崇的重量级的诗人。 </h3><h3>重温诗人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尝试。</h3> <h1></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春天<br></b></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月兰飘飞<br></b></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19-03-26 的这一天是<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海子出走30周年<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祭日</b></h3> <h3>30年前的那个春天,海子走了。他静静地躺在那段铁轨旁再也没有回来。</h3> <h3>用海子自己的话说,他不是死了,而是走出了时间。从此每年春天,人们都会呼唤着海子回来,从此海子都会在每个春天里一次又一次地复活!</h3> <h3>同样的春暖花开</h3><h3>不一样的是没有了海子</h3><h3>他出走了时间</h3><h3>去到一个面朝大海的世界</h3> <p class="ql-block">天知道,那个地方有多么的遥远</p><p class="ql-block">我知道,那是伸手触摸不到的遥</p><p class="ql-block">我知道,那是目光所不能及的远</p><p class="ql-block">但那里却是一个春暖花开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的今天,天才诗人海子,留下“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切,但不会遇见你”的落寞,带着“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梦想,把温暖的阳光留在人间,只给自己留下一个落日黄昏。</p> <h3>三十年时过境迁,许多年少轻狂都被雨打风吹去。三十年,比他来人世一趟的时间还要长出五年。可直到今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温暖慈悲,“以梦为马”的深切呼唤,依然激荡着一代代青年的心灵。三十年过去,速朽的是肉体,不朽的是诗魂。</h3> <h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曾被无数人传诵,已然成为诗和远方的代名词,激荡着无数人的情怀。3月26日,海子卧轨30周年。海子走出了时间,却走不出我们的心灵。</h3> <h3>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说,凡是有美和生命的地方,诗歌就在那里发出光亮。</h3> <h3>海子的诗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火,在他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出噼啪声,火光映照着心灵,温暖着身体。海子的诗歌里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h3> <h3>错过海子,错过的不止是一部诗集,而是一个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 <h3>这个世界最寂寞的是什么,是海?不,当然不是!是沉寂在海底最深处的一种鱼,睡在海的幽静里流着眼泪,因此才有了这蔚蓝的海。而你,就是那条鱼。</h3> <h3>30年前,年仅25岁的海子躺在山海关龙家营附近的铁轨上,与这个世界告别。</h3><h3>他留下最后一首诗歌《春天,十个海子》,这首诗的开头是——“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30年过去了,海子并没有复活,但他的诗歌一直被人们传诵,他的故事一直留在无数读者心里。</h3> <h3>30年来,海子被戴上“殉道者”的花环,他在每一个春天里复活,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坐标。</h3> <h3>第一次知道海子,是因为他那首红极一时的</h3><h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h3>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h3><h3>喂马劈柴周游世界</h3> <h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h3><h3>喂马、劈柴,周游世界</h3><h3>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h3><h3>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 <h3>1988年夏天,去西藏的海子途经德令哈,他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写下了《德令哈日记》。他那一句:“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便令一座西北小城变成了世人心目中“孤独”的代名词。</h3> <h3>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h3><h3>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h3> <h3>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h3><h3>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h3><h3>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h3><h3>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h3> <p class="ql-block">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p><p class="ql-block">德令哈 …… 今夜 </p><p class="ql-block">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p><p class="ql-block">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p> <h3>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h3><h3>让胜利的胜利 </h3><h3>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h3><h3>一切都在生长 </h3> <h3>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h3><h3>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 </h3> <h3>无论在任何一个城市</h3><h3>只要我看见一轮满月挂在天上的时候</h3><h3>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德令哈</h3> <h3>我是在月色正浓的时候走进德令哈的,那时的德令哈,已是一座空城,除了皎洁的月光和婆娑的树影,城里安静得只剩下茫茫的夜和呼啸的风,那风是从戈壁荒漠吹来的,带着原始的无法阻挡的野性。</h3> <h3>德令哈的远,不止是隔着千水万山,也不止是隔着时光的河流。在人们的意识里,德令哈就像是诗人手中握不住的一滴泪,它的远已超越了地理位置上的距离。</h3> <p class="ql-block">今天是青年诗人海子卧轨的30周年祭,我又重读了他的几首诗。喜欢读他的诗,我想几乎每一个诵读过他的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的气息,光阴的流转,风吹麦浪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背后,也有一个隐秘而孤独的海子,他内心的孤傲是无人能知晓的。诗里有怅惘、悲伤、迷茫、甜蜜,却依然能带给我们感动和希望,关于爱情,关于理想 …… 都说怀念一个诗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的诗,又是一年三月时,让我们一起重读海子。</p> <p class="ql-block">那一天是1989年3月26日,海子25岁生日刚刚过去两天。他真诚地努力过,可最后却选择了放弃。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纯真年代的终结</p> <p class="ql-block">他找到一处无人的铁轨,躺好,平静地等待火车的到来,就像在等待一首优美的诗歌。那悲壮惨烈的一幕和他那首《太阳》中的意境几乎一模一样:“正是黄昏时分,无头英雄手指落日,手指日落和天空,眼含尘土和热血,扶着马头倒下。”</p> <h3>海子4岁的时候,因为会背《毛主席语录》而被誉为“神童”。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文学创作。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h3> <p class="ql-block">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作为新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和论文。</p> <h3>三十年过去,海子的幸福,海子的爱,依然在一些人的心中延续。读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自我的决然,有对尘世的温暖慈悲;读他的《德令哈日记》,就像走向远方后回首原点的皈依;读他的《海子小夜曲》,会记起年少时那不曾得到又终将逝去的爱情。</h3> <p class="ql-block">海子的诗歌里,充满了渴望、焦虑、伤感和理想,当你沉浸其中,身边没有了喧嚣,只有安静,只有一种心与自然的呼唤与回应。你会明白海子为什么会决然地躺在铁轨上——在喧嚣的人群中,纯粹的诗人活得太累了,他需要那种宁静,那种灵魂的皈依。</p> <h3>青草开满鲜花</h3><h3>青海湖上</h3><h3>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h3><h3>我就是那个情种: 诗中吟唱的野花</h3> <h3>与那些风云一时旋即被遗忘的诗人相比,海子是幸运的,他没有速荣的显赫,可也没有速朽的悲哀。就像诗人谢冕在《不死的海子》一文中说:“他的一生似乎只是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h3> <p class="ql-block">诗人往往是孤独的,他们的诗是经历痛苦,吞下利刃,磨砺血肉,方可从内心抒发出来的。倾心死亡是海子对艺术和生命的一种终极式的哲学理解,这也使他的作品焕发出神性与不朽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海子,走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祝你出走快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愿你在二月兰飘飞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春天,回来!</b></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共同记住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海子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出身寒微,工作后工资微薄,可以说是一生清贫。但重要的是,他的诗歌生前一直未得到文坛的承认,甚至屡遭批判 …… 海子天性敏感、偏执,这一切使诗人始终与现实的关系紧张。</p> <p class="ql-block">现实容不下海子,海子也拒绝现实。在这种矛盾中,海子只能逃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精神世界 ……</p><p class="ql-block">海子追求精神生活,淡化物质世界。在海子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西川语)。在物欲横行、物质至上的当代社会,成为“精神的漫游者”(周立文语)。有人这样评价北大人:“或者成就自己,或者毁灭自己。”</p><p class="ql-block">海子以毁灭的方式成就了自己。“他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p> <p class="ql-block">海子的作品主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拍摄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将府公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19-03-26</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恰逢海子30周年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