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3月23日晚上,溪口镇各大宾馆客满,因为次日在这里举行2019奉化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比赛。我只好住在溪口镇附近的农家民宿。24日早晨我乘公交到奉化溪口镇蒋氏故居景区,蒋氏宗祠边的道路已经封闭,因为这里是马拉松赛道。好在到蒋氏宗祠不要过马路,所以我先到这个景点。</h3><h3>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祠堂门口牌楼上的横匾,上面有蒋介石亲笔书写的“忠孝传家”四个字。这里是溪口蒋氏宗族活动的传统场所,祭祖、庆典、嫁娶、出丧等都在此举行。这里供奉着蒋家自元末蒋士杰始祖迁居溪口后的历代祖宗神位,600多年家族史在此浓缩。</h3><h3> 但是导游说,蒋介石、蒋经国因为在台湾没有入土为安,所以这里没有他们的牌位。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一心想反攻大陆,但是直到去世,也没有踏上大陆的土地。他晚年看中了桃园县大溪镇福安里村,距离台北60公<span style="line-height: 1.8;">里,认为很像溪口老家,经常居于此,并交代蒋经国:自己死后棺材暂厝于此,有机会再移灵大陆安葬。但是蒋经国在父亲去世后,没有听风水大师入土为安的话,坚称其父心愿回大陆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葬,而且交代儿子蒋孝勇:“蒋家原则上希望你祖父移灵南京,你祖母百年后葬上海,我则回老家。”他说,自己年轻时没有陪伴母亲膝前尽孝,死后“适当时机,迁葬在母亲坟旁,生生世世陪伴母亲。”蒋经国1988年1月13日去世,次年他的大儿子蒋孝文54岁病逝,又两年,二儿子蒋孝武46岁病逝,又过5年,三儿子蒋孝勇病逝;同年,蒋经国的私生子章孝慈突然中风病逝。蒋家三代,至此男丁全部离世(只有蒋经国私生子章孝严当时不在台湾,是个例外)。有一次我在杭州虎跑,听一个台湾风水师说,蒋介石、蒋经国都没有入土为安,蒋家在台湾的三代男丁死光,这叫空前绝后。</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蒋氏宗祠由新老两座祠堂组成,前进为新祠堂,由蒋介石1930年出资建造,一楼摆设着蒋氏家族的历史陈迹,二楼是祭殿,有蒋介石为父亲撰写的《肃庵府君行略》,为母亲写的《哭母文》、《慈庵记》等,还陈列了宗普中对蒋氏祖孙三代的简述。还有由国务院台办、新闻办联合制作的台湾知识图片,系统地介绍了台湾的历史、两岸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台的方针政策等内容。</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里还展示了蒋介石手书的《先系考</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序》,考</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证了溪口蒋姓的历史渊源。还有蒋纬国生平简介、蒋介石与宋美龄和蒋经国等人在剡溪边欣赏夜景的照片、蒋介石同父异母哥哥蒋介卿出丧时蒋介石亲自前往墓地的照片、1949年3月20日蒋介石携妻儿孙在兄长墓前告别和4月25日永远离开溪口的照片。</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蒋氏宗祠后进为老祠堂,清康熙55年重修,戏台与中门相连,重檐歇山顶,螺旋藻井,有两副柱对:根深叶茂繁花荫武岭,源远流长时雨沛锦溪;望云思祖德,观水溯宗风。</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大殿阶梯式供奉将氏先祖灵位,牌位正上方有三块木匾,上书“永恩堂”、“乡国望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寿考咸钦”,廊柱镌刻对联。1937年4月,蒋介石长兄蒋介卿病故,灵柩停在蒋氏宗祠,4月14日,溪口蒋氏族人在这里参加葬礼。1939</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年,蒋经国母亲毛福梅被日本飞机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死,也在这里举办丧事。</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统帅毛泽东主席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蒋氏故居保存完好,也是毛主席以德报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 <h3> 从蒋氏宗祠出来,一部分马拉松赛道已经解禁,我到马路斜对面文昌阁。</h3><h3> 文昌阁,地处武山南端,始建于清雍正9年(1731),是溪口文士拜祭文昌帝君和同人聚讲雅集之地。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信奉佛教,常带儿子到文昌阁,跪拜文昌帝君。蒋对文昌帝君十分崇敬,第一次离开家乡前,跪在文昌帝君像前祈求文韬武略。1924年,他回乡扫墓,见文昌阁年久失修,规模狭小,出资请蒋介卿负责重建。翌年竣工,蒋介石把文昌阁改名为“乐亭”,并亲自撰写《乐亭记》,说明了文昌阁修建、更名的原因。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婚后,文昌阁成为蒋宋别墅和藏书楼。1939年12月12日下午,文昌阁在日本6架飞机轰炸中夷为平地。1986年由政府出资按民国原貌复建。</h3><h3> 蒋介石住文昌阁别墅期间,通常在大客厅接见重要僚属,有的还被安排在文昌阁下榻。1937年1月送至溪口的张学良,同年春,前来向蒋探伤的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都曾留宿于文昌阁。</h3><h3> 二楼有蒋介石、宋美龄卧室。当年,留声机置于卧室门外,午休时宋喜欢听轻柔而抒情的小提琴独奏曲。宋美龄对文学、音乐、绘画造诣较深,她能流利地弹钢琴,又会写一手秀柔的毛笔字。蒋宋起居室内,琴棋书案,曾伺候主人度过一段怡然自乐的美好时光。这里还有宋美龄的绘画作品。</h3><h3><br></h3> <h3> 文昌阁东侧,有一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涵斋”,1930年建成,原为美国军事顾问瑞纳先生所建,背靠武山,面临剡溪,西式三开间平顶楼房。房顶水泥平台,四周栏杆护卫,可乘凉赏月,览远山近水。出西侧门,有一条露天走廊通文昌阁。西安事变后,陈布雷在此代蒋捉笔,撰写了《西安半月记》。1937年4月,蒋经国携妻子芬娜(方良)和儿子爱伦(孝文)从苏联回到溪口,住在这里。楼上东边一间为蒋经国夫妇卧室,中间是会客室,西边是蒋经国书房。他在书房遵照父亲训示,补习已经生疏的中文,学习《曾文正公家书》、《王阳明全集》、《孟子》等典籍和“国父教诲”,接受中国传统思想熏陶,撰写“旅俄报告”——《我在苏联的日子》,按期交蒋介石批阅,以消除流苏期间赤化思想影响。以后他还乡也大多住在这里。</h3><h3> 日本飞机轰炸溪口时,蒋经国母亲毛福梅在半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的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回奔丧,发誓报仇雪恨,挥泪手书“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痛恨之情,刻碑立于丰镐房后门毛福梅遇难处。溪口沦陷后,日寇做贼心虚,捣毁了碑石。现存在小洋房一楼“以血洗血”石碑,1946年重刻。</h3> <h3> 出了小洋房,就到武岭城门楼,这里原是武岭庵。1930年蒋介石拆除旧庵,在此修建了一座武关城楼,以状溪口古镇门面。三间两层,雉堞起伏,檐翘角,城墙如铁,雄踞溪口镇东面成锁钥,尽显秀岭雄关入桃源之状。城门门额两面都有“武岭”二字,外面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里面由蒋介石亲题。之所以取名“武岭”,是因为,其一蒋介石崇尚武德;其二“武岭”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的谐音,进武岭门后三里老街,是蒋介石、蒋经国从小生活的故乡。</h3><h3> 从武岭城门楼下来就到武岭学校。1927<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蒋介石遵照母亲王采玉遗命,“所遗家产之半自办义务学校,教授乡里子弟之因贫失学者。”筹资20万元,在溪口创办了武岭学校。学校按照法国乡村教育模式,设幼儿园、小学部、农业职业学校(后改为中学部)、并附有农场、林场、医院、工厂、公园、电厂、民众教育馆等。蒋介石亲自筹划校舍,担任校长,题写校训:“礼义廉耻”,过问校务,使该校成为当时一流的、有影响的学校。据学校1927——1936年大事记载,这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间他到学校29次,规定溪口街上蒋、毛、王、周等姓氏弟子免费入学。</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学校大礼堂东北角是校长室,许多重大决策在此作出。宋美龄49岁生日庆典也在此举行。学校成为国民党高级人物和蒋氏家族活动据点及军政指挥中心。1949年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渡长江。这天晚上蒋介石在武岭学校礼堂看戏,小蒋匆匆回来,同他耳语,他径直出了戏场,随员紧跟其后,戏也就散了。</span></h3> <h3> 出武岭学校,到蒋介石故居丰镐房。这里地处溪口三里长街东段。蒋氏家族中长辈从蒋介石承袭“周房”,宗谱中属“周”字辈为由,推及西周丰邑、镐京两座都城为名,定房名“丰房”、“镐房”给瑞元(蒋介石)、瑞青(蒋介石弟弟),两房合称“丰镐房”,祖房共6间。1932年,蒋介石扩建丰镐房,至1935年竣工,大小房屋增至49间。前厅门额“素居”,楼上设有佛堂,是蒋介石元配毛福梅诵经之地。后堂“根本堂”,为3间高顶平屋,是蒋家敬天祭祖之地,神龛内供奉蒋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神位牌。根本堂之左西厢房楼上是毛福梅居所,之右东厢房楼上是宋美龄住地,1910年4月27日,蒋经国出生在这里。西厢房西侧有一幢独立的二层小楼,是蒋介石母亲毛采玉旧居。根本堂运用堆雕、彩绘、木雕等手法,美轮美奂。根本堂堂额由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所题,柱联为沙孟海所撰,蒋介石手书。1937年4月,蒋经国与蒋方良在毛福梅的住处补办了婚礼。走廊上“寓理帅气”横匾,是1949年4月15日蒋介石为蒋经国40岁生辰所题。</h3><h3> 这里还有蒋介石家庭简介:他有兄弟三人,三个姐妹,妹菊瑞、弟瑞青早殇。他先后娶四房妻室:元配毛福梅,奉化岩头村人,1927年与蒋介石解除婚姻,毛福梅以蒋的义姐身份住这里,操持家务;妻子,宋美龄;侧室姚冶诚,江苏吴县人;侧室陈洁如,浙江镇海人。有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他有4个孙子,1个孙女,8个曾孙。他的母亲王采玉(1864——1921),嵊县葛竹村人,初嫁奉化跸驻乡曹家地俞某,夫亡,回娘家进金竹庵带发修行,23岁再嫁溪口45岁的蒋肇聪。她和公公都信佛,迷信算命看相,听了“必出贵子”看相人言,公媳对蒋介石格外疼爱,寄以“光宗耀祖”的期望。但好景不长,她31岁时81岁的公公去世,第二年丈夫蒋肇聪病亡。她命运多舛,两次守寡,为求下辈子不再受苦,成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曾拜雪窦寺方丈果如禅师为师,在寺内设有佛堂,是雪窦寺常客。少年蒋介石常随母亲进寺拜佛,对雪窦寺印象极深。</h3> <h3> 出了丰镐房,经过民国特色照相馆到玉泰盐铺。这里地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西段。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二字。1871年(清同治10年),蒋介石祖父蒋玉表开设了盐铺,三间店面,后设作坊,楼上家居,初售盐、酒,后兼营大米、菜饼、石灰及杂货。蒋介石出生翌年,邻居失火,殃及盐铺而焚,不久重建。1895年,蒋介石父亲病故后,兄弟分家,蒋介石分得丰镐老房子,其兄蒋介卿分得玉泰盐铺。建筑分前后两幢,1887年农历9月15日(公历10月31日),蒋介石出生在前幢楼上东首房间里,其祖父取其乳名瑞元,谱名周泰,成年后以“中正”自称,而外界名其字“介石”。</h3><h3> 蒋介卿曾在台州、广州、英德县等地做官。这里的客厅是他乡居或回乡期间接待重要客人的场所。1948年,因白蚁蛀蚀拆建了石库门院落,蒋介石手书“玉泰盐铺原址”,以资纪念。</h3> 蒋氏故居还有王康乐艺术馆、博物馆、蒋母陵园、杜鹃谷,因为时间关系我就没有去了。吃过饭后,买了一点溪口特产蒋师傅千层饼、奉化芋艿头,就乘997路公交返回宁波长途汽车南站。<div><h3> 摄影:在水一方</h3><h3> 2019年3月29日作于杭州浦沿</h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