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剑客的美篇

画坛剑客

<h3>姑父李维栋与姑姑沈玉芝和他们后人的故事</h3><h3>&nbsp;&nbsp;&nbsp; 沈占德</h3><h3> 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北京沦陷、华北沦陷。姑父李维栋、姑姑沈玉芝在河北省滦县李各庄成家立业。李维栋识文断字、知书达理,为人忠厚善良。沈玉芝出身农民世家,父亲沈景泉65岁因病去逝,家中一女四子,姑姑排行为长,四个弟弟,两个大弟弟各自成家,四弟沈福发、五弟沈田发还是少年。姑姑沈玉芝帮助母亲沈史氏(奶奶这一辈女子有姓无名)照料两个弟弟。日寇的烧杀掠抢闹得百姓永无宁日,为求生路姑父李维栋、姑姑沈玉芝随着“闯关东”的人群,来到吉林省敦化县。姑父凭着能写会算的本事,到一家烧锅(酒厂)作了账房先生,把家落在了敦化县。</h3><h3> 1941年在敦化县落脚谋生的姑父、姑姑把滦县家乡的奶奶沈史氏(旧社会女子出生后有姓无名)、13岁的父亲沈福发、11岁的叔叔沈田发接到了吉林省敦化县。奶奶和姑姑照料家务,父亲和叔叔靠给财主家种地、喂猪打零工,全家维持生计。</h3><h3>&nbsp;&nbsp;&nbsp; 听妈妈说淑媛姐1943年出生在吉林省敦化县。姑父李维栋、姑姑沈玉芝在敦化县收养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少女孤儿,取名李淑琴。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对日开战,一举解放东北。敦化县解放后,大姑父李维栋到长春谋生。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很快解放了东北大片中小城市和乡村,1948年6月兵临城下包围长春,当时守城的国民党军缺少军粮,只要发现谁家有炊烟就到谁家抢劫。长春城内的国民党军不顾市民死活顽固死守,街头巷尾饿殍遍地。当初姑姑就跟奶奶说:“长春无亲无故,不论饿死谁都得先饿死你姑爷儿!维栋准得饿死! ”奶奶说了一句话:“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没想到正是姑父当初前往长春之前,正是姑姑沈玉芝知道出门在外,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姑姑把一个金戒指缝在姑父李维栋衣服角上以备急用,没想到正是这枚金戒指救了他的性命:姑父在最艰难的时刻,口中没有一粒粮下肚的时候,他摸到了金戒指,用这枚金戒指在“大粮户”手中换了一捧黄豆粒儿,装在贴身衣袋里。每天偷着嚼两三粒喝凉水维持生命。姑父后来讲:他白天随着饥饿的市民在街上转悠,寻找吃的,大家都是一无所获,黑夜来临时席地而坐,有人靠着墙根,他和三个人背靠在电线杆坐着。第二天亮天以后,几个人都横躺竖卧的在地上倒着。他爬起来分别摇一摇三个人,都已停止了呼吸。他看到街上饿死的人有的缺胳膊少腿的,不远处就有人踉踉跄跄的烧着铁锅,里面煮着人的手臂和大腿,只见油花翻滚,根本见不到猪腿羊腿一样的肉。街景惨不忍睹,一片狼藉。一直挺过了兵困长春三个月的艰难岁月。长春解放后,有的饥民得到食物暴饮暴食,瘦骨嶙峋的人撑起个大肚子,很快就被撑死了;有的饥民由于胃肠功能已经失调,吃啥拉啥,也很快死掉了。姑父到解放军熬粥放粥的地方领稀粥喝,慢慢调养了过来。共产党政府安置饥民,无房的分房,没有工作的安排工作。姑父李维栋得到了新工作,后来回到石岘与家人团聚。这些故事都是姑父回到石岘向亲人们讲述的。后来据原国民党长春市长尚传道后来在回忆录中提供的数据:“病饿而死的长春市民共达十二万人之多。”</h3><h3> 1948年3月,爸爸沈福发被新建的石岘造纸厂召为工人,去参加工作。5月份叔叔沈田发也去石岘造纸厂参加工作。6月母亲修志敏去石岘。同年8月份,工厂给爸爸分了小灰楼南面的白房(此白房为白墙土坯房,1960年8月24日大洪水来临全部泡倒),爸爸沈福发与叔叔沈田发返回敦化县把奶奶和姑姑沈玉芝、姐姐李淑琴、李淑媛,还有爸爸的孤身舅舅,接到石岘白房两间房安家住下。此时的姑父李维栋还在兵临城下的长春城内,经历着与饥饿死神的抗争。</h3><h3> 由于爸爸和叔叔一家老少三代住房紧张,工厂重新安排到白房北邻的小灰楼1栋10号-12号居住。10号是二楼,我父母居住,11号是一楼,奶奶和老舅爷及叔叔居住,12号一楼西头由姑姑沈玉芝带领李淑媛、李淑琴居住。</h3><h3> 1951年夏季,在我出生以后,姑父李维栋从长春来到石岘,家人团聚,共同生活了几天,就带着姑姑、淑媛姐和淑琴大姐举家搬迁到了长春。我家和奶奶住到了小灰楼12号,叔叔一家住到了一楼邻居11号。</h3> <h3>石岘小灰楼1栋12号房山西墙,如今墙上还有白灰写的字"小楼1栋1-12"。</h3> <h3>石岘小灰楼1栋12号前门。</h3><h3>说 明:石岘小灰楼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占领了东北,设计兴建的楼房,样式独特,一二楼错落有致,楼墙表面如同摔上去的灰渣,牢固不掉,故称“小灰楼”。伪满洲国时期是石岘日本党政军官员携带家属的住所, 二楼10号曾住过日伪镇长。</h3> <h3>石岘小灰楼1栋12号,站在西南道边望小楼外景。</h3> <h3>1950年代大姑父全家在长春合影。</h3> <h3>1954.10.24.母子合影,后排左起孟凡中、李淑琴、王大哥。</h3> <h3>1954.11.24.姑父李维栋在大同工作时留影。</h3> <h3>1957.2.19.淑媛姐、淑琴姐来石岘探亲全家合影。</h3> <h3>1957年2月,淑媛姐与占德在石岘合影。</h3> <h3>1958年李维栋、沈玉芝、李淑媛、李淑琴合影。由于姑父李维栋已经在山西大同煤炭管理部门工作了几年,从长春搬家姑姑和淑媛姐一同前往,淑琴大姐就留在了长春吉林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不知道姑父姑姑和淑媛姐一家在山西大同生活了几年?又由于姑父工作调动,再次举家搬迁,来到包头市石拐子矿区。这里就成了一家人的第二故乡。</h3> <h3>1960年代姑父姑姑与玉明姐夫、淑媛姐的家庭合影。</h3> <h3>1974年国庆节父亲沈福发来包头探亲,家人合影。</h3> <h3>1980年代姑父李维栋、姑姑沈玉芝全家合影。</h3> <h3>1988年11月,姑父李维栋八十大寿留影。</h3> <h3>1988年11月,姑父李维栋八十大寿。</h3> <h3>1988年11月,姑父李维栋八十大寿,祝寿场面。</h3> <h3>1988年11月,姑父李维栋八十大寿。</h3> <h3>1988年11月,姑父李维栋八十大寿家人合影。</h3> <h3>2000.10.沈占德到包头市与亲人团聚合影。</h3> <h3>2000.10.沈占德到包头市与亲人团聚合影。</h3> <h3>2008.9.5.玉明姐夫、淑媛姐来富裕与母亲合影。</h3> <h3>2008.9.5.富裕合影。</h3> <h3>2008.9.5.富裕合影。</h3> <h3>2008.9.5.富裕纸厂门前合影。</h3> <h3>2008.9.6.漫步富裕街巷。</h3> <h3>2012.5.11.包头合影。</h3> <h3>2012.5.12.沈占德、孙忠娟、沈占云与包头亲人祭奠姑父姑姑墓。</h3> <h3>2012.5.13.沈占德、孙忠娟、沈占云包头游览与亲人合影。</h3> <h3>2012.5.黑龙江亲人来包头旅游合影。</h3> <h3>2012.5.黑龙江亲人来包头旅游合影。</h3> <h3>2012.5.黑龙江亲人来包头家人团聚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