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公开课——春分

王婧

<h3><font color="#010101">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font></h3> <h3>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今年的3月21日凌晨5时58分20秒,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3月26日,正值春分二候的第二天,重庆一中寄宿学校含弘楼2012教室里,王婧老师正带领孩子们领略一堂大自然的公开课“二十四节气——春分”。</h3> <h3>  春分,是满眼的春意,是美好的希望,是传承的文化。王婧老师的展示课《春分》,深入挖掘了春分节气与生物学知识的联系,燕子的迁徙方向,雷电的固氮作用,野菜的观察辨认,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践,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特色,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节气里的生物学奥秘。</h3> <h3>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本堂课以古代诗词和春色美景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凸显了春分节气的美感和诗意。</h3> <h3>  课堂上,王老师借助自制教具,带领学生认识春分的由来;借助哈尔滨、北京、重庆市三地实时温度数据表,引导学生分析春分的气候变化;借助大量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探秘春分的三候特征。</h3> <h3>  “春分识野菜”的课堂实践活动也让学生感知到春分习俗的乐趣,充分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h3> <h3>  蒲公英,是重庆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类野菜。本堂课以观察两株不同叶片形态的蒲公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光照强度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老师层层设问,通过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制定出探究实验的最佳方案,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生物科学素养。</h3> <h3>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堂上,孩子们亲手种下了自己的蒲公英,王老师也将带领孩子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细心培育一个个小生命,等待、见证蒲公英的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春分里,嫩苗茁壮成长,燕子翩然北归,世间万物都在春天里奔跑。王老师,从培育生命的角度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从春分里的蓬勃景象鼓励学生珍惜春光,不负年华。</h3> <h3>  王老师的这堂课详略得当,张弛有度,课堂设计能让学生生情、生思、生问,从而得到了市教研员和生物组同行的一致好评。</h3><h3>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春分节气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了春分节气的由来,认识了春分节气的三候特征,了解了春分节气的习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了民族自信心。</h3>

春分

节气

学生

蒲公英

王老师

本堂

探究

课堂

公开课

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