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b04fbb">书名题字 苏子龙</font></b></h1><h1></h1><h1><b><font color="#ed2308"> 《照片上的五十年电视足迹》</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font></b><b><font color="#ed2308"> (1968年-2018年)</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序</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从1989年到1999年,我在江苏电视台工作时,同陆启明同志共事了整整10个年头。</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而在这之前,老陆早在1968年就进了江苏电视台(那时还叫南京电视台),比我进台早了20余年,是江苏电视台创业初期的先行者。他们这一代电视人,在十分艰苦、简陋的条件下,以坚靱不拔的精神发奋图强,为江苏的电视事业从初创到不断发展作出了不同凡响的贡献。</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时间跨进了90年代。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有幸主持江苏电视台的工作,得以亲眼目睹陆启明这一代老电视人的工作精神,才智风貌。他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忠诚于党的电视宣传事业,工作上积极主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出新。他们把一件又一件精品力作呈现给观众,让屏幕繁花似锦,让事业不断发展,孜孜不倦地绘制着江苏电视大省的蓝图。</font></b></h1><h1> <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167efb">让我深受感动的是,电视台这些资深而优秀的电视人,长期在电视园地里辛勤耕耘,付出了汗水,收获了硕果,却任劳任怨,无所索求。就说陆启明,在我十年台长任上,论他的工作资历和业务水平,是可以百尺竿头更上一步的,但他从来没有向我提出过任何个人的要求,是个淡泊的老实人!</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去年,启明同志自己办了一个没有场地的《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意在回顾五十年来的电视人生之旅。现在又编辑成《照片上的五十年电视足迹》美篇一书,通过照片讲历史,极具资料和史料价值。从这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陆启明等老一代电视人创业的艰辛、信念的坚定、事业的絷着和令人起敬的电视情怀,也领略了江苏电视事业从创业到发展繁荣的壮阔历程。老陆自称这是“自我回眸、自得其乐”,但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册《照片上的五十年电视足迹》,不仅能让过来人感到欣慰,也定能让后来者受到激励!</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祝陆启明同志宝刀不老,在多媒体时代继续发挥余热。也借此机会感谢老冋志们当年对我的支持和帮助!</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老同志万岁!</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 <b style="font-size: 20px;"> 苏子龙 </b><b style="font-size: 20px;">2019.3</b></font></h1><h1><b><font color="#167efb"> (苏子龙 曾任江苏省广电厅副厅长兼江苏电视台台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纪录昨日的瞬间 </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分享人生的乐趣</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1968年8月,大学毕业三年之后,我从江苏省革委会宣传组跨入省级广播电视界,并于当年9月9日起步投身江苏电视事业,至2018年9月已有五十年历程。</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五十年来,我喜爱摄影,也颇好收藏照片。</font></b><b><font color="#167efb">这里珍藏的照片仅是本人电视生涯中的片断花絮,虽平淡、平凡、平常,但历史瞬间的定格,从一个侧面纪录着电视成长的踪迹,展现了电视人的情怀风貌。</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1968年10月1日,停播三年多的南京实验电视台又以“南京电视台”的呼号恢复播出,标志着江苏电视事业迈上了新征程。</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当年的南京电视台(后改称江苏电视台)建在鼓楼北极阁山上省气象台大院内(上图右)。</font></b></h1> <h3><b><font color="#b04fbb">下图从左至右</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前排:李新光 王蕴</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二排:姜汉庄 马嘉益 蒋道荣 童丰宝 诸淦生</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三排:钱墉 张应持 陆启明 徐金城</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后排:方荣江</font></b></h3> <h1><font color="#167efb"><b> 1975年5月1日,我参加了省市庆祝五一劳动节游园活动的报道。当天上午,在玄武湖公园的友谊厅内,经姜汉庄提议,受台领导嘱咐,我向时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彭冲转达邀请,期望他前往我台视察指导工作。因为我与彭书记曾有过接触,彼此认识(他在文革逆境中那种坚定信仰、乐观开朗精神,至今仍记忆犹新),初出茅庐的我也就向彭书记转告了台领导的愿望。没想到,第二天彭书记就来到北京东路4号的省电视台看望大家,非常关注电视事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记得当时彭书记对台领导说:电视处于发展时期,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要努力办好广播电视,为国家兴旺、百姓生活服务。还指示:(北极阁山上的)电视台(发射台)、气象台、瞭望台(消防大队),三台要协调发展。彭书记还亲切地勉励我:小陆同志,电视台工作很重要,要好好干,要成为电视行业的专门人才啊!<br></b><b> 5月1日见到彭书记时,因当场没有拍照,走出友谊厅后,我请同在采访的新华日报资深摄影记者陈哲为我拍摄了这張照片(上图),成了珍藏的记忆。</b></font></h1><h1><b><font color="#b04fbb"> 注:据“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台百卷丛书:江苏电视台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记载:“江苏电视台大事记:1960年5月1日,南京电视实验台(现江苏电视台)……正式开播。中共江苏省委候补书记彭冲同志和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同志到该台看望全体工作人员,祝贺播出成功。但未见1975年这次省委第一书记彭冲视察江苏电视台的记载。</font></b><br></h1> <h1> <b><font color="#167efb">这是79年3月欢送潘飞熊同志(抱小孩者)回老家上海奉贤工作时的合影(右上图)。当时的电视台从北极阁山顶搬至北京东路4号大院已有6年多了。70年代的机房、演播厅和大部分办公室就是照片背景中的这座三层大楼(后经装修改造成为新闻中心用房)。老潘是位专职影片放映员,从事新闻片和电影故事片的放映工作。如今这个岗位早已消失,但是早期的电视离不开它,因为那时的电视新闻都是用摄影机记录在胶片上,再经暗房冲洗、剪辑制作而成的。还需通过人工放映和转换后,才能让观众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电视新闻,电视中看电影故事片也是如此。90年代前电视曾被称为“家庭影剧院”,除实况转播戏剧和文艺演出外,电影故事片则是播出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老潘的任务很繁重,他和曾文景等人既要骑车接送电影故事片拷贝,又要安全直播电影片和电视新闻片,吃尽了辛苦(特别电视台在北极阁山上期间),却亳无埋怨,在平凡岗位上给观众带来了愉悦和欢乐。</font></b></h1> <h3><b><font color="#167efb"> 左页下图</font><font color="#b04fbb">陶佩芬(右一) 陆群(左一) 陆启明(左二)周达仁(右二) </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b></h3><h1><b><font color="#167efb"> 1978年3月后,录象机的启用,特别是便携式摄录一体机的出现,极大地增添了节目的活力,激励着电视人大胆探索节目的创作创新意识。这幅照片(左页下图)拍摄于电视报道《春风吹暖顾客心》的录制现场,记者正准备采访省劳模、南京市新街口百货公司营业员陶佩芬的先进事迹。尽管早期的摄录设备笨重、档次不高,但毕竟可以走出去到现场录制,并可以编辑成形式多样的节目,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真实感和影响力。</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1980年起,我台试办《文化生活》栏目,拍摄了一批文化文艺界的名人新秀。这是《影坛新星王馥荔》节目中的一个镜头(上图),王馥荔(左)和丈夫王群(右)正在家中讨论排练演戏的情景。该节目在1981年5月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文化生活》节目专业会议上,以“构思新颖、画面流畅、声画并茂” 受到与会者的赞誉,后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优秀节目。</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姑苏秀》是反映历史名城苏州秀美景色和风土人情的电视专题片(左页图),也是江苏电视台和苏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精心策划、联合制作电视专题片的新尝试。1983年夏天,摄制组走遍姑苏城内城外,还登上年久失修的苏州虎丘古塔,不畏艰险的摄像师张应宝(下图上方)把住摄像机伸出塔外,将脚下的锦绣大地尽收镜头,搬上了电视荧屏(下图下方)。这部专题片由我担当策划和编导,金磊参与撰稿,由军旅作曲家孟庆云谱曲、著名演员程桂兰、朱逢博演唱片中的主题歌和插曲。在省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苏州市政府将它译成英、日、粤等多种语言版本,并多次被苏州市领导出国时指定为宣传苏州的电视片。</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电视竞赛节目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于一体,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好形式。1984年,在丁群台长亲自指导下,精心策划制作了“庆祝建国35周年‘江苏之最’电视竞赛”系列节目(13集,22个节目,当年5月至11月播出)。这是在南京缝纫机总厂车间拍摄《江苏之最》竞赛内容的一个镜头(上图下方)。当年该厂是《江苏之最》竞赛活动的联办单位之一。这个节目属于开拓性的尝试,突破原有竞赛模式,创新多种互动形式,先后参与的观众达130多万人次,牵动着省内外江苏人的乡情,宣传建国以来的成就变成了广大群众自已的事情。节目收视率高达44. 4%,在当年各类国庆节目中位居第二。活动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播出时间之久、社会影响之广,堪称江苏电视台节目史上的首创。《新闻记者》杂志曾刊文(1985年第一期)赞誉说∶“竞赛的本身又是一个‘江苏之最’,这种称赞一点也不过分”。 这张当年的照片(上图上方),它记录了系列节目中的一场竞赛镜头。在长江游览轮船上,来自未婚男女青年的选手展开激烈初赛。获胜者随后参加省内旅游,沿途边游边参与决赛。别开生面的竞赛节目形式和内容,使观众在轻松愉悦中了解《江苏之最》。</font></b></h1> <h3> </h3><h1><b><font color="#167efb"> 1983年6月,江苏电视台彩色电视中心大楼破土动工,于1987年5月,正式启动使用。这几年中,电视节目日益增多,工作人员也猛然增进,办公用房十分拥挤。照片(左上图)上的这个门就是因基建需要临时开设在丹风街的东大门。照片中的邓千红、陈希平、刘彤、乔引芒、韩工和疏恂等人则是1984年4月电视台首次公开招聘进台的专业人员。记得那年应聘者多达1700多人,共录取67人,为当时电视台实有人数的1/3。这批人员勤奋好学,大都事业有成,很多人成了台里的中流砥柱。</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乔引芒(左上图前排右二)就称得上是优秀者之一。他是《科学宫》栏目的编导,做节目十分认真,常年奔波在采编第一线,和新老员工奋力拼搏,开创科技节目新天地,使《科学宫》成为业界闻名的品牌栏目。可惜小乔因病英年早逝,但他敬业爱岗精神仍难以忘怀。</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1986年,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栏目发起组织拍摄《中国名花》系列节目,江苏电视台录制了其中的《梅先天下春》节目。1987年5月,在全国首届“星光奖”评选中,该系列节目荣获《文化生活》栏目二等奖。拍片中,我和摄像徐震洲(左页下图右一)、李京武(左页下图左一)曾奔波于南京梅花山、无夕梅园和苏州邓尉山等著名梅花景点,将诗情画意般的“梅先天下春”展现在观众眼底。</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日电教节目讨论会(上图3)和91年全国电视科教节目研委会成立,这是中国电视科教节目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江苏电视台的科教节目也从此时起步成长。</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江苏电视台于1992年10月在南京承办第三届全国电视教育节目评比和研讨活动,全国36个省市电视台和有关单位共78名代表参加评比研讨活动。这是代表们考察学习活动中在扬州的合影(上图4)。</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我退休七年后,欣慰地与洪民生(央视副台长)、汤克赢(北京台副台长)、徐景贤(上海台副台长)、李尊铎(湖北台台长)、赵希聚(山东台社教部主任)等20名电视工作者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中国科教电视传播终生成就奖”(上图1、2)。</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1987年5月出访日本爱鸟周之行。上图2:王顺南(右二)、陆启明(右三)、戴家乐(右四)。</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1986年春,在徐慧征副台长(左页图1右三)指导下,江苏电视台首次依靠社会力量,运用多种媒介(电视讲授、函授和面授相结合)与无锡书法艺专联合录制开放式的电视教学系列节目《中国书法电视讲座》(左页图1、2、3),同时首次出版(江苏古籍出贩社)配套电视教育用书,先后在中央台和黑龙江、河北、广西等地方台播出,被评为全国电教节目三等奖,赢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在制作这个节目时,中国著名书法大师林散之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左页图4)。那是1986年初夏,摄制组来到中央路林散之老人居住的家中,邀请他为《中国书法电视讲座》系列节目题写片名。临别前,我拿出随身带的采访本,希望林老能在本子上签名留念。老人家欣然答应,还兴致勃勃地在本子上挥毫书写一首“桃叶渡”的诗句,给了我十分意外的惊喜,使这别有情趣的“签名留念” 成了珍贵的墨宝(下图)。</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1989年在苏子龙台长的亲自指导下,录制了电视教育系列节目《名家书法诗词赏析》,并于1991年全国节目评选中获奖。</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北京全国政协书画笔会上采访书法大师、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启功(左页图5)。</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精卫无石衔枝苦,女娲有巢好补天。1990年,三十而立的江苏电视台已步入英姿焕发的成年期。当时具有4个播出频道,每天播出时间40小时,日制作节目2小时,拥有总面积达1万8千平方米的工作用房和演播区。在庆祝第三届江苏电视艺术节暨江苏电视台建台三十周年之际,我在彩电中心大厦大厅内留下了瞬间的定格(左页上图)。在演播大厅的舞台上,我(左页下图二排右一)还与台领导丁群(前排左三)、苏子龙(前排左二)、李绍成(前排左四)、李琴芳(前排右二)和同事们合影,站在这个历史交叉点上,共同缅怀以往,展望未来。</font></b></h1> <h3></h3><h1><b><font color="#b04fbb"> 1993年江苏电视台社教部《乡间彩虹》栏目在徐州铜山县青山泉马庄村举办了一台元旦农民晚会(上图1)。一个栏目与一个乡村联手办晚会,这在台里是前所未有的。虽说晚会没有明星大腕,但节目仍精彩纷呈、别具特色。当年村党支部书记孟庆喜组建的农民铜管乐队登台演出,为这台晚会增光添色。</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附注</font></b><b><font color="#b04fbb">:</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州这个马庄村时指出,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马庄村的村民乐团远近闻名。在村文化礼堂,习近平饶有兴致观看了他们为宣讲十九大精神排练的一段快板。习近平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我与晚会编导徐震洲(上图3右一)在现场筹划晚会节目。</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副台长陈良超到现场指导并观看晚会节目(上图2)。</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拍摄专题片《一路春风满车情》(上图1)是省委宣传部下达的任务,要求运用电视手段宣传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连云港长途汽车站学雷锋的动人事迹。</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那年,我和孟惠兰、王休平合作,临近春节前,顶风冒雪二度赴连云港采访拍摄(上图2、3)。春节期间连续加班36小时,如期完成制作和播出任务,并于1999年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被评为省首届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新闻作品三等奖。如今再回首时,这个节目已成了我在江苏电视台从事编导电视节目的终端谢幕之作。</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电视台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为观众咨询节目服务。当时在江苏电视台大门旁部分工作人员的留影(上图4)。</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江阴市横塘镇上有一个和睦相处的五世同堂大家庭,共有270多人。最年长的老人(右页左图3左一)己百岁高龄,他的妻子(左二)也98 岁,最小的才出世不久。1997年初,我们争取到中央电视台《中国家庭》系列节目的合作项目时,就送报这个选题,决定拍摄《好大一个家》节目。这张照片(右页左图3)记录了我(右一)和摄制组朱耀东(右二)、何其灼(右三)在百岁老人家中采访的情景。该节目于1998年分别获江苏广播电视社教节目一等奖和《中国家庭》系列节目评比中获优秀奖。</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采访歌星张咪(右页左图4右三)。</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1982年江苏台首次录制科普儿童电视小品《眼儿亮晶晶》,并于当年8月1日在央视播出。这是摄制组工作人员在拍摄场景地南京军区招待所的合影(右页左图5)。该节目于当年6月18日、8月1日分别在江苏电视台和央视播出)。</font></b></h1> <h3></h3><h1><b><font color="#b04fbb"> 1994年春节前几天,我赴北京给央视送审江苏电视台社教部录制的《彩虹颂:1994年春节农民晚会》(左图2),节目通过后,已买不到春节前返宁机票。2月9日(农历大年夜)在央视文艺部主任邹友开的帮忙下,我去央视演播室,观看春节晚会现场直播节目,并留下了珍贵的纪念物品(下图)。</font></b></h1><h1><font color="#ed2308"><b> 1997年江苏电视台社教部门录作的《春满大地一96年春节农民晚会》荣获第十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综艺节目类地方组三等奖(左图1)。</b></font><br></h1> <h1><b><font color="#b04fbb"> 江苏电视诞生五十周年庆祝活动(2010年5月1日)(右图)。</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2018年6月22日上午,应电视台老社教电视人、现任省总台南京电影厂书记徐震洲邀约,曾为江苏电视社教专题节目留下奋斗踪迹的季世昌、陆更胜、陆启明、蔡翔翔、濮传铮、陆群、马国荣、孟慧兰、朱耀东、王越、高庆麟等十二位同仁喜相聚(右图),欢声笑语忆往事,共享快乐夕阳红。</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2004年初,我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退休之后,又先后被总台卫视新闻综合、靓妆频道返聘(10年),以及省、市广电主管部门聘为收听收看中心专家评议员(2005年初起,14年),参与评审监看电视节目(左页图3、4)。</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从1998年起,至2010年,我还致力于电视新闻、社教、文艺等节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在省电视大学、南方摄影学院、钟山学院、晓庄学院等多所院校担任电视专业的客座教授。2009 年被聘任为省广播电视学校(大专)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科带头人。</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因此,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为江苏电视事业耕耘了五十年(退休前35年、退休后15年)。虽没参与创建和开播(1960年)南京实验电视台工作,仅属江苏电视台恢复期间的老电视工作者之一。但是,至目前为止,我称得上是连续为江苏广电事业耕耘50年的“江苏电视传媒第一人”。</font></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监看电视播出节目 江苏广电总台播控中心(左页图1、2)。</b></h1><h1><b><font color="#b04fbb"> 在江苏省广电局收听收看中心会议上发言(左页图4)。</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省局收听收看中心领导和专家评议员赴无锡广电总台考察、评议电视节目(左页图5、6、7)</font></b></h1><h1><font color="#b04fbb"><b><br></b></font></h1><h1><b><font color="#167efb"> 2011年10月21日,陆更胜、陆启明、孟慧兰、王杰相约一起探望老台长韩玲,祝福她健康长寿(上图上方)。</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2018年7月17日上午,在贾德荣操劳下,相约陆更生、樊玉媛、陆启明、李忠信、孟慧兰、邓伍文、钱爱东等八人,前往中山陵省级机关老干部疗养院看望88岁的原江苏电视台副台长徐慧征,表达问候祝福致敬之意!感谢老领导对员工的关怀和培养(上图下方)!</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步入疗养院食堂共进午餐之时,巧遇原江苏广电厅副厅长、江苏电视台创始人之一、副台长王蕴,原江苏电视台创始人之一、江苏金陵之声电台台长谷立兆,原省广电总台副总编辑杜汝淼。几代江苏电视人喜相逢,大家分外高兴,同忆往事,合影留念(21、22页)。</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见面会(2018年9月9日)(本页、右页)</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2018年9月9日是我为江苏电视事业服务五十周年的喜庆日子。为此我编制了《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这个既没有展厅,也不出版书稿的回望,纯属自我筹划,自得其乐。我采用纸质二折册页(左页中图)与互联网相结合,将文字、照片、声音、视频融于一体,通过“微信”、“美篇”、“微博”、“自频道”等多元化传播渠道展现在您的眼前,与我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和启迪。</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附录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展名题字赵绪成(江苏省委宣传部同事,曾任江苏文化厅副厅长、省国画院院长等职)。</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序文作者杨晓堂(江苏省委宣传部同事,曾任江苏省副省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等职)。</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 序</font></b><br></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和启明老友相识于1965年,都是当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的大学生,曾在溧水城郊公社薛岗大队一起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宣传部“阎王殿”被砸烂后,大家各奔东西。之后就很少交往,难得相聚,但经常在江苏电视台看到启明的作品,特别是文化科技教育类的专栏节目,有特色,有内涵,印象深刻。那种娓娓道来的创作风格,就如同他浓重的吴浓软语在谈古论今,很有味道。直至退休后,相互往来交流增多,对他人生历程和电视业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近,欣闻启明老友将要编制《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采用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回顾和展现他从业电视的踪迹,留下时代发展的纪录,感悟人生的追求和乐趣,这是很有意义值得庆贺的事。</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启明老友是个为人宽厚热诚,务实低调,而对事业充滿激情,踏石留痕、抓铁有痕的拼搏人。他学的是师范学院数学专业,从业新闻媒体却是个门外汉,但他虚心求教,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从1968年9月投身于江苏广电事业起,亲历电视的初创、成长、发展年代,在探索创业创新创优电视节目上辛勤耕耘,砥砺奋进。创办《文化生活》、《法与大众》、《科学宫》、《电教之窗》等品牌栏目,编制众多优秀节目在江苏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国家政府奖8个、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奖(最高专家奖)5个、省级政府奖5个;发表论文8篇,其中获奖论文4篇。主要电视节目代表作品有《姑苏秀》、《影坛新星王馥荔》、《庆祝建国35周年‘江苏之最’大型电视竞赛系列节目》、《中国书法电视讲座》、《名家书法诗词赏析》、《爱我中华∶周恩来纪念馆》、《春天的使者》、《好大一个家》等。这些内容丰富,品种多样的电视节目,在传播当今时代风采,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传递英模名人事迹,传扬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作出贡献,取得了可喜成绩。</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启明老友是个助人为乐的热心人。退休后,除了仍为电视事业服务外,还特别关爱支持公益事业,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增光添彩。近五年来,他以老新闻工作者的视野,关注参与镇江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的精准扶贫助学活动,积极推荐给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同时又经常往返于南京和镇江,发挥自身电视专业的特长,用家用摄像机和电脑等设备,为协会拍摄编导录像片。其中“大爱镇江的缩影”、“专访丰福生:昔日时代楷模,如今又有新作为”、“精准扶贫: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展新姿”、“夕阳别样红:礼赞姚美玲率领协会扶贫助学育人的善举”等近40个作品,在互联网上的微信、微博、美篇,优酷自频道等自媒体渠道上传播,受到网民粉丝们的好评,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应启明老友之约,写成此文,祝贺他编制的《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与大家见面,并一起分享其中的晚年乐趣和人生感悟!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杨晓堂</font></b></h1><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1><b><font color="#ed2308">附录二</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老同学老同事的祝贺和感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江苏电视台创始人之一王蕴(原江苏电视台副台长、省广电厅副厅长)并代表老公谷立兆(台创始人之一、原省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台长)发来的祝贺(根据语音整理):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老陆:你发来的回眸展的短片,我跟老公在上海的女儿家一起看了。非常好!首先我们祝贺你的回眸展圆满成功,谢谢了啊,给我们也看到了那么多老同志。仿佛我们又回到年轻的时候了,但是话说回来,我们都老啦,向大家都问好,谢谢,谢谢,再次感谢你啊。</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电视台同事谢玉盛</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杨晓堂先生的评价:为人宽厚热诚,务实低调,对事业充滿激情…精准入微,恰如其份。祝老陆开心快乐每一天!</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电视台同事李忠信</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昨夜今晨,认真的拜读了启明兄的电视终极片《庆贺我的电视生涯五十年》,内容详尽,数据真实,短短九分九秒,涵盖五十年电视生涯,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珍藏版”!</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毛主席说过: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老陸正以他热爱电视,忠诚电视,勤奋电视的精神,走过他熠熠生辉的五十年!不仅荣获了《终身成就奖》,还为我们江苏电视人树立标桿榜样!</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再次祝贺你的《五十年》,祝贺你与众友重逢的可喜日子!! 忠信于北京敬上</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电视同仁韩景文</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老陆同志在江苏广电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究其原因,其中有来自江苏电视台的影响与地位,有老陆同志自身在电视专业上的深耕勤奋、五十年不偏离航道的电视情缘以及他的热情、真诚的人格魁力,实属难能可贵。所以在有关场合,我曾多次开玩笑地称他为“省宝”。外人以为我在恭维他,实则是我在了解江苏电视台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基础上,很诚恳、很中肯地去评价老陆同志对江苏广电的贡献。</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这个评价,在老陆同志新近亲手编制的《庆贺我的电视生涯五十年(珍藏版)》中得到了很好验证。</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虽没有参加此次省内多位电视同仁和前辈为他举办的“五十年从业”庆祝座谈会,却也从这个珍藏版的自媒体图文集中,感受到了老陆同志对江苏电视台的热忱。</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想,正是一代代象老陆同志这样的电视人,用青春和汗水,用智慧和奉献,才构筑起江苏电视台的精神大厦,而这正是江苏电视台最弥足珍贵的财富!</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省委宣传部老同事朱净之</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启明:瀏览了你的《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觉得很有价值,不仅反映了个人事业发展道路,而且从个人个性侧面反映了江苏电视台发展史。标题与内容、图片与文字结合恰切,手段创新,雅俗共赏,是新时代新传记的智能呈现。祝福!</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省委宣传部老同事梁昆义</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认真地看了一遍,太棒了。一生贡献给了电视,江苏不多,全国少有。江苏电视从筹建、成长、发展、乃至壮大,功不可没,获“终身成就奖’理所当然。值得庆贺,应当赞扬。</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高中同学周荣</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你的五十年回眸展在同班同学中开创了三个第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第一你将耕耘五十年电视生涯,用9分9秒电视片作出了精彩的总结。</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第二你将个人事业的成就紧密地与社会开放进步融为一体,给予年轻人及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和启示。</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第三你能将两个99巧妙地有机结合起来,显示得十分贴切,既表达你的才华又是对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最好的注释。</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相信三(1)班老友中还坚持在人生奋斗史中耕耘者一定会从你的作品中汲取到精神力量!</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电视同仁文文(郭之文)</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与广电共成长!与时代同前进!</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大学同学王鸣华</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读、看和听你的《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高品质的美篇啊!我感动!我们共享和共鸣!</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你的电视人生路,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美好的回忆,留下了珍贵的人生感悟和启迪,留下了美好的追求和奋斗精神,留下了你对事业的忠诚和取得的光亮业绩。</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们这一代人,人民用助学金培养了我们,我们知恩、感恩和报恩。我们是一代有人品、有智慧、肯努力、出成绩人。我们班的同学是在不同岗位上无愧于人民的人。</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想念老同学了,思念之情从灵魂深弥漫,却又难以忘怀。苏州聚会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你的电视人生路,与电视亲密为伴,一起成长,一起发展,一起壮大。那时候,人们喜爱电视,因为她给人信息,给人知识,给人乐趣,给人开广的视野;现在,情况在变化,她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这时候,看到你正能量的美篇,很欣慰!为你骄傲!</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有机会,大家再相聚!</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大学同学王自强</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拜读了你推出的美篇“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令人十分感动!五十年来,你业绩辉煌令人钦佩!祝贺你并向你致敬!!</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大学同学周灿清</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启明老友,看了你的“五十年电视生涯”,为你高兴,感动,你五十年在电视业界辛勤耕耘,辛苦劳累,为江苏的电视事业发展壮大作出你的巨大贡献,为此你的成果累累,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功成名就之之,这是你退休后的骄傲,我也为老同学自豪骄傲,向你致敬祝贺!祝你幸福快乐健康。</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大学同学唐如松</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读了你的“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感到你这五十年为电视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平淡,不平凡,不简单!作为你一个老朋友在此向你表示最真挚的祝贺!</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大学同学翁美芳</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祝愿老同学们教师节快乐,我最近跟着一群旅友去西班牙摩洛哥葡萄牙看看,昨天在大巴上认真看、听了啟明的“电视生涯五十年”十分感动,祝福您。祝愿大家健康快乐。</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电视台同事贾德荣</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看了你的短片很激动。江苏电视台今日的辉煌与你们这些老同志们的敬业,奉献是分不开的。向你致敬,给你点赞!</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电视台同事陈惠明</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热心的拍摄,倾心的制作,珍贵的史料 …… 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 ,一帧帧重现历史的图片……, 一颗为中国电视事业拓荒者的赤心跃然屏上……,尤其是退而不休,依然耕耘,更难能可贵的是组织了对镇江茅山地区的捐资助学 …… 赞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该谢谢您给了我们电视历史的美好回忆!</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电视台同事邓千红</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盛赞陆主任的《电视生涯五十年》!有幸又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我在您手下工作多年,您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电视台同事黄志毅</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为您广电生涯中的业务成就和敬业精神点赞!</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电视台同事石玲</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为您的电视生涯阅历点赞!配乐很煽情!看到了我年轻时的模样。</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初、高中同学吴全冠</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看了启明同学"庆贺我的电视生涯五十年"(珍藏版),很有意义。启明同学为江苏电视工作奋斗了半个世纪,他的工作受到了许多同事的肯定和赞揚,是值得纪念和祝贺的。其中看到路德同学精神饱满地代表同学们发言,十分高兴,並表示感謝!</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初中同学吴盘英</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祝贺陆启明同学为江苏电视五十年作出重大贡献,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再次向你表示祝贺!</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初中同学孙美君</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五十年成就不小!这辈子值了!赞了!</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初中同学汪梅</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五十年作出贡献值得赞扬。</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初中同学章树萱</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为你点赞!为你鼓掌!</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初中同学王毓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祝贺陸启明辛勤耕耘五十年为江苏电视作的贡献,真了不起!</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初中同学俞祟音</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期待启明学长取得更好成绩。</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初中同学葛晓明</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启明是有心人,他用照片视频记录了珍贵的五十年的辉煌历程,难能可贵!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初中同学关志勤</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今天看了启明同学五十年电视生涯片很好!向你祝贺!</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初中同学徐元春</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不简单不容易。</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附录三</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分别扫一扫左页和26页上的6个图中二维码,即可在手机微信中观看更为丰富详情的美篇:《电视生涯五十年回眸展》、《庆贺我的电视生涯五十年》、《改革开放造就我的电视生涯》、《获奖感言感言,分享美好》以及录像片《我的电视生涯五十秋》(片长9分9秒)、电视片《姑苏秀》(片长22分)。</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制作人:陆启明</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2018年9月编制</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2019年4月8日再次修改</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