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云滇(下)

老猪

<h3>  碧色寨——我原以为是一座云南省并不太知名的小火车站,只是由于电影《芳华》的拍摄和上映才使碧色寨出了名,现场参观才知道其实不然,这座车站在中国铁路建设和云南经济发展历史上曾经做出过重要的贡献。</h3><h3>  1903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会订滇越铁路章程》,法国取得了修建和经营滇越铁路的权利,1903年动工,经几十万民工的艰苦劳作,1910年全线开通。滇越铁路全长854公里,始点是越南海防站,终点是中国昆明站,途径河口、腊哈地、碧色寨、小龙潭、盘溪、宜良、昆明等站,是云南省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轨距仅为1米的窄轨铁路。</h3><h3> 碧色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车站之一。这里原本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名叫“坡心”的小山村,据传当年一位驻蒙自的法国官员发现这里有依山傍水的美景,遂将坐落于此的火车站命名为”碧色寨“,小村也因此闻名中法。</h3><h3> 1910年,由个旧、建水、石屏、蒙自等地乡绅、矿主、厂商筹资请修个碧石寸轨铁路,1915年动工,1936年建成通车,全长177公里,主要车站有碧色寨、个旧、建水、石屏、宝秀等,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条轨距60公分的寸轨铁路,随着个碧石铁路的通车,碧色寨成为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之间唯一的换装站。碧色寨1987年成为省级文物,2013年升为国家级文物。</h3><h3> </h3> <h3>  滇越铁路立体图</h3> <h3>  站台墙上老照片</h3> <h3>  墙上挂着的无指针挂钟是法国制造,左下角门槛上“BM143”字样是法国工程师标注的北回归线标识。</h3> <h3>  站台墙上张贴着冯小刚和电影《芳华》的大幅剧照,提示着40年前的血色岁月。</h3> <h3>  到此一游的人有许多穿着崭新的老款军装,有些花甲之年的人估计是上世纪70年代中越边境战争的亲历者,回到这里追忆逝去的芳华,令人感慨;有些人则是把这身军装当做道具,嘻嘻哈哈摆个姿势照张相而已,使人无言。</h3> <h3>  机车调头台架</h3> <h3>  寸轨铁路遗迹</h3> <h3>  寸轨铁路站房</h3> <h3>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到元阳梯田参观摄影是此行的重要内容。</h3><h3> 图为元阳麻栗寨梯田(3幅)。</h3> <h3>  </h3> <h3>  元阳梯田的核心区之一,多依树梯田日出(6幅)。</h3> <h3>  爱春梯田(4幅)</h3> <h3>  </h3> <h3>  年青女子,三个孩儿的妈,她的工作是向下田摄影的游客收钱。</h3> <h3>  哈尼哈巴梯田(2幅)</h3> <h3>  全福庄梯田(4幅)</h3> <h3>  哈尼小镇梯田(4幅)</h3> <h3>  元阳梯田的核心区之一,坝达梯田日落(6幅)。</h3> <h3>  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观览元阳梯田时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h3> <h3>  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 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 岸,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2010年人口为53.15万人。1994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h3><h3>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h3><h3> 图为建水县朝阳楼,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h3> <h3>  建水县翰林街(步行街)入口牌楼。</h3> <h3>  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成藻、朱朝瑛兄弟两代人苦心经营,自光绪至宣统二年前后营造近30年最终落成的大型民居建筑群,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3><h3> 图为朱家花园入口。</h3> <h3>  循规蹈矩</h3> <h3>  四水归堂</h3> <h3>  梅馆和兰庭</h3> <h3>  竹园和菊苑</h3> <h3>  朱氏宗祠</h3> <h3>  水中戏台</h3> <h3>  后花园一角</h3> <h3>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城内,是一座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文庙,始建于公元二十二年(1285年),后经明、清两代扩建,占地达114亩,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仿照曲阜孔庙的格局建造,有1殿、2庑、2堂、2阁、5祠、8坊,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h3> <h3>  抚仙湖,位于澄江县、江川县、华宁县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湖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该湖最深处155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泊。除东北长白山天池外,抚仙湖是中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h3> <h3>  湖边立有一个巨大的铜锅,是当地美食“铜锅鱼”、“铜锅鸡”的象征,我们当晚就品尝了铜锅鱼,鲜嫩绵软,口感味道俱佳。</h3> <h3>  湖边的笔架山海拔1808米,最高点距湖面76米,南北长约一华里,山上除部分表皮有一层红色薄土外,全由石灰岩组成。裸露的石峰奇形怪状,峥嵘挺拔,小径迂回,洞穴迷离,景观多彩多姿,山顶建有一座观音寺。</h3> <h3>  登顶笔架山,俯瞰抚仙湖和禄充村。</h3> <h3>  “东川红土地”位于昆明市以北偏东方向,属昆明市东川区管辖下的红土地镇。主要景点在海拔1800米至2600米之间。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小麦或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束,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h3><h3> 图为落霞沟景区的红土地(6幅)</h3> <h3>  旅友的无人机派上了大用场。</h3> <h3>  元阳日出,云海涛涛。</h3> <h3>  七彩坡</h3> <h3>  锦绣园</h3> <h3>  乐谱凹    </h3> <h3>  东川红土地的网红老汉,饱含着岁月的积淀和红土地的味道。</h3> <h3>  在东川入住“七彩人家”农民客栈。</h3> <h3>  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物茂乡罗兴村,距县城36公里,又称虎跳滩土林,总面积8平方公里,所在地海拔为1050—1200米之间,发育于一套河流相间砾石层、沙层夹粘土层的地层中。主要由一条主沙箐和34条幽谷组成,分为4个片区,有主景点9个,小景点127个。</h3> <h3>  气势宏伟</h3> <h3>  峻峭挺拔</h3> <h3>  亭亭玉立</h3> <h3>  质感生动</h3> <h3>  巨型“蘑菇”</h3> <h3>  场景宏大</h3> <h3>  一排排“立佛”和“坐佛”,有点像天水的“麦积山”。</h3> <h3>  浪巴铺土林又名新华土林,位于元谋县城西33公里处新华乡境内,海拔1560—1640米,面积1.4平方公里,它是流水侵蚀的一种特殊地貌形态,是特殊的岩性组合,在构造运动、气候、新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抬升速率快、流水侵蚀力强等综合因素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发育于湖相沉积的粉细沙层、粘土层夹少量的细砾石层中。</h3> <h3>  风催水浸有神力,精雕细琢妙景生。</h3> <h3>  天工造奇物,能挺多少年?</h3> <h3>  低头黄沙山,举目碧蓝天。</h3> <h3>  昨看七彩坡,今观五色岭。</h3> <h3>  奇形怪状在“林端”,遐想无边妙趣生。</h3> <h3>  山中小猴排排坐,不知大圣何时还?</h3> <h3>  美景甩身后,</h3> <h3>  前面更精彩。</h3> <h3>  下集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