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完善教职人员在幼儿外出活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小班年级组以春游活动为契机,策划、开展了一项特别活动――“防骗演习”。</h3> <h3> 此方案经过三次梳理完善,并通过自愿报名产生了十位爱心家长志愿者为活动助力。活动前组织了教师、爱心家长的两次集中会议,确保分工明确,参与者清晰活动流程,为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保障。</h3> <h3> 演习活动就要开始啦,活动前,爱心家长们在做些什么呢?</h3> <h3> 他们在召开小组会议,现场再次确认细节,确保活动万无一失。</h3> <h3> “骗子演员”佩戴上统一标识,这是演员“身份证”哦!</h3> <h3>“骗子演员”来个合影吧!😊</h3> <h3> 秀秀我们的演员道具:漂亮的项链、好玩的泡泡、多彩的玩具……</h3> <h3>我们是“安全协助员”!</h3> <h3> 演习活动即将开始,先来听听我们的活动宣言吧!</h3> <h3> 演习开始了,“骗子演员”使出浑身的感召力:道具上场、甜言蜜语上场、各种套近乎上场……</h3> <h3>结果是……</h3> <h3>案例1</h3><h3></h3><h3> “骗子”取出玩具:“不要大声,其他小朋友听到了,都跟我们走了,玩具不够分。”于是4名小朋友乘家长、同学“不注意”,开心的跟着走了!</h3> <h3>案例2</h3><h3> “骗子”:“小朋友,你的裙子好漂亮呀!是妈妈买的吗?”</h3><h3> 幼儿:“是的。”说完“骗子”用手摸了摸她的头说:“头上全是汗呀,阿姨在亭子那边放了好多饮料,我们去拿一杯吧!”</h3><h3> 幼儿:“我妈妈呢?”</h3><h3> “骗子”:“妈妈在那儿等你呢,阿姨带你去。”于是这位宝贝跟着走了。</h3> <h3>案例3</h3><h3> “骗子”在班级活动范围开始自由表演“吹泡泡”,个别孩子观望,3名幼儿走过来踩、打、抓泡泡,“骗子”鼓励表扬他们真厉害,幼儿4加入,他们玩得更开心,笑的大声,吸引幼儿5、6加入,“骗子”一边鼓励、一边表演,直至离开父母视线。</h3><h3> 不知不觉中很多宝贝都被吸引,完全忘记老师和家长平日里的安全教育与提醒,纷纷“中招”。</h3> <h3> 当然,过程中也有安全意识超强的宝贝,任凭“骗子演员”百般忽悠也不上当,“骗子演员”炫耀玩具,娃说:“我家有!”“你是**班的吧?老师让我来找你,我太累了,你能帮我把这袋玩具提着吗?”宝贝依旧摇头,跑到父母身边。点赞!👍</h3> <h3> 对于过程中上当受骗的孩子,现场及时开展安全教育。</h3> <h3> 并在家长“安全协助员”与教师“安全联络员”的看护下回到家长身边,确保演习安全。</h3> <h3> 本次演习,通过现场记录,5名“骗子演员”共与41位幼儿互动,34名幼儿被骗,仅有7名幼儿具有防范意识。</h3> <h3> 老师、家长深有感触:幼儿的防骗意识较为淡薄,尽管生活中反复进行安全教育,但在实景演练中,确是另一面的反馈。我们将会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安全教育,通过家园携手,让安全意识的种子扎根在每一位宝贝的心中,树立起自我保护“安全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