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歌情缘

静守流年

<h3>  我向来一直喜欢听一些民歌,不知为何,它似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总能激起一层层涟漪,总能触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接地气,它符合我这种普通听众的口味,词曲容易上口走心,它鲜明的地方特色加上方言化的通俗易懂的词和或粗犷大气或悱恻缠绵的曲,走进了每一位听众的心里,打动着热爱民歌的你和我。对于走心的民歌,一般听一两遍便可牢记于心。</h3><h3> 民歌源自民间,它流传千古,我国诗经中的《国风》便是最早有记录的民歌。我们作为国人,只有懂得了民歌,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它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也就懂得了我们的中国是一个诗意大写的中国。</h3><h3> 《挡不住的思念》是最近几天偶然听到的一首民歌,当时一下子就被这种让人悸动的旋律和纯朴的歌词所吸引,演唱者用浓厚而又地道的陕北方言演唱,给人一种亲和之感。 这首歌和《山那边》应属同一题材的较为优秀的作品,对于民歌而言,我一直偏爱于这种风格的作品,就像歌中唱的:“对面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川也挡不住哥哥对妹妹的思念之情啊”!而《山那边》这首歌是去年在一朋友圈里听到的,后来它又被配成庄浪微电影《颠山》的主题曲,所庆幸的是,演唱者惠明霞是我以前见过面认识的一位老师,听她声情并茂的演唱,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道山梁上站着一个头戴花手巾的妹子望眼欲穿在等她的情哥哥的情景。当一个身处异域他乡的漂泊游子,无意中听到自己家乡的民歌,伴着那深邃悠长的曲子,哼唱几句时,两眼不由地泛出了泪花。民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血液中的文化情愫,一种融入到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情怀。<br></h3> <h3>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我们用汗水挥洒青春,用硕果来收获喜悦。我们也曾激情澎湃过,也曾迷惘徘徊过。上初中的时候,正值流行歌曲遍地祖国大江南北的年代,像毛宁的《涛声依旧》,郑智化的《星星点灯》,周华健的《风雨无阻》等这些在当时居排行榜首位的歌曲被我们这一群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们一天疯狂地去追唱模仿。我的同桌——云同学,喜欢唱歌。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在我看来,至少他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悟性和极强的模仿能力,一曲《花心》他能唱得几乎和原唱一模一样,一天嘴上哼唱不停,我也就在无意之中被他身上的音乐艺术气息而慢慢地熏染着。他那专注的神情和浑厚的嗓音迷惑了我,也迷惑了班里一大群男女同学们。在那个追星的年代里,我才开始对流行音乐有了一个最初的接触和认识。后来又陆续听到有关“校园民谣”的歌曲,沈庆的《青春》和老狼的《同桌的你》。当时学校里是不允许学生唱流行歌曲的,记得下午课前必唱的一首歌,那次在班里几个调皮鬼的带领和同学们的集体起哄下,全班一起唱起了《娃哈哈》,这是被大家一致公认的班歌。而我们的班主任也只能是远远地站着“望歌兴叹”!这首歌歌词简短,节奏明快,大家依旧唱得兴致勃勃,听得心花怒放,最后在一场嘻嘻哈哈欢快地气氛中草草收场。那次不知为何,在班长的怂恿下,不知谁飙了一句《让我一次爱个够》这首歌的歌词,于是,大家也一起跟着唱了起来,正当我们唱得酣畅淋漓时,却被准备上课的历史老师一顿大骂:“你们——竟然——还唱——黄——色——歌——曲”!哈哈哈,同学们先是窃喜,后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就这段小插曲在后来十六年的同学聚会上还被同学们提起笑侃一番呢!给我们教音乐的老师,是一位体态有点胖的中年女教师。记得同学们叫她魏老师,每次上音乐课前,我们几个大个子男生要承担一项任务,就是要去老师的房子往教室里抬一架破旧的棕色的木制脚踏风琴,抬它的时候它是那样的笨重,而我们的身体也随着琴摆动的频率在左右摇晃着。课堂上,在老师那双灵巧双手的弹奏下,风琴发出一串串跳动的优美的旋律,身体上的疲惫也就很快忘记了。还记得老师教我们的第一首歌《小背篓》,直到后来才知道,它是一首湘西“边城”山歌,可以说这是我生命中遇见的第一首民歌,它浓郁的民族地方色彩已留在了我记忆的最深处。第一节课老师把歌词和曲子写在一张大白纸上,贴在黑板上让我们抄到本子上,先熟悉一会歌词,然后才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学唱。那优美的曲调和意蕴深长的歌词至今我都记得:“小背篓……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多少次爬出背篓来,我光着脚丫走……”。现在回忆起来,还得感谢我们那位可爱可敬的音乐老师,感谢那架笨重的棕色的木制脚踏风琴,是音乐的力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那段充满歌声的难忘的青葱岁月。<br></h3> <h3> “人到中年,才知道生活是一本厚重的书,在蔚蓝的天空下,每个人心中的牵引,都来自书中隐藏的光芒”。中年的人生,既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又要操心未成年的孩子,身心的疲惫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在闲暇的时光里,静默安之一隅,听一首原始而古老又贴近生活的民歌,任心中千丝万缕的思绪自由飞扬。近日,内心颇不宁静,一首淡淡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把内心的惆怅化解在了优雅的曲调里,把生活中的不悦抛到了九霄云外。这首曾在香港回归祖国的政权交接仪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唱过的歌,以它优美平和的旋律,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听着它就像有一种天籁之音在苍穹里回荡,我觉得它就是从天地之间飘来的最美的声音。</h3><h3> 百味人生,总会有残缺的存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去度那些平淡的日子,而这种仪式感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读一本好看的书,听一首动听的歌,品一杯清茶,悟一句禅意,笑看人间世事繁华,保持一份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最终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而在中国众多的民歌中,我偏爱于陕北民歌,因为它开阔奔放,扣人心弦。就像《梦中的兰花花》唱得那么地凄婉,让人回味绵长。《走西口》听之动情,唱出了妹妹送哥哥分别时的一种悲伤苍凉之感。旋律自由舒展,音域宽广,从黄土高坡走来带有黄土的气息的《信天游》等。还有《人间第一情》和《沂蒙山小调》这类节奏比较舒缓,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民歌。我喜欢悠长嘹亮,作曲深沉,作词质朴的草原民歌《鸿雁》,马头琴那低沉的音色营造出一种悠扬空旷的意境,唱出了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我也喜欢清秀灵动,细腻婉转的南方民歌如《山歌好比春江水》、《浏阳河》和《十送红军》等,它们就像一幅温和,闲适,婉约的江南水乡画,美不胜收。虽然我不能以一个专业者的身份来演唱这些民歌,但是我从心底是喜欢并渴望走进这些民歌的世界里的。当结束了一天忙碌的时光后,打开手机聆听它们那优美的旋律,吟唱它们那质朴的歌词,为我平淡无味的生活带来一些欢快的歌声与微笑。中国民歌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迷人的艺术风情,在中华大地上永远绽放着艺术光彩!</h3><h3> 生活中我们的确需要一些感悟,感悟民歌的纯朴自然 ,也就是在感悟生活的真实自在。民歌于我来说,是一种无法割舍的艺术情结,它是我们的祖先留给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应该去追求的传统的中华文明。我与民歌的情缘,就一个“悟”字 ,浓缩了人生的多少千言万语啊!</h3> <h3> 2019---4--1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