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现实,《都挺好》的团圆式结局

凯哥

<h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离不开家庭和谐,对于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是说:家是心灵的歇息地,家是生活的加油站,家是快乐安乐窝,家是烦恼时的出气所。总之,家是经受挫折时最觉得温暖的地方,家是我们倾情释怀的小舞台。</h3><h3><br></h3><h3> 中国有句俗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忱眠”,组建一个家庭不容易,我们每个人都祈盼自己的人生能够色彩斑斓,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然而,任何家庭的锅碗瓢盆协作曲,鸡毛蒜皮的小插曲,都会有跑腔走调的时候,生活的磕磕碰碰是绝对的,和谐是相对的。和谐家庭是需要用心来经营和维护,家庭生活中出现矛盾再所难免,关键要加强沟通和理解,以情晓“安”,以静至“和”,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产生矛盾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谦让、关心、包容、爱护,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想必这就是维系同一屋檐下和谐的秘诀吧。在家庭中大家都认真地扮好各自的角色,互敬互爱,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大家都是希望自己的家庭是一副完美和谐的拼图,相处和睦,其乐融融吧。</h3> <h3>  由江苏、浙江卫视播放电视剧《都挺好》25日落下帷幕,《都挺好》是由侯鸿亮制片,简川訸执导,王三毛、王磊编剧,姚晨、倪大红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原生家庭剧。都挺好剧情讲述了职场金领苏明玉从小不受家人待见,生长在家庭的边缘,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故事。</h3><h3><br></h3><h3> 表面上无限风光的苏家,随着苏母的突然离世,瞬间分崩离析。意想不到的隐患层层显露,对毫无主见却又自私小气苏父的安置和后续生活问题,打破了远在国外的大哥与本城的二哥、小妹三家的平静生活。父亲苏大强终于摆脱了妻子的铁碗,对几个孩子变本加厉,不断提出过分要求。</h3><h3><br></h3><h3> 在美国工作的老大苏明哲回到国内,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担,却又力不能及不堪重负,致使妻子孩子与其不断疏远。一直啃老的老二苏明成毫无悔改之心,贪慕虚荣一心发财,从而导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惨败。</h3><h3><br></h3><h3> 最不受父母待见,十八岁起就和家里断绝经济往来的老小苏明玉,曾发誓与这个家庭划清界限,却因亲情牵绊,再次搅进了苏家的泥潭之中,在苏家的一次次危机中出手相助。最终,苏家人明白到,虽然有血脉相连,但是一家人彼此间的沟通也不能忽视,终于实现亲情的回归。<br></h3> <h3>  观《都挺好》这部原生家庭剧,仔细品味这句“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真的是会得到很多的人生感悟。在我们生活中,或许我们担负着不同的角色,有人说:如果父母不在了,兄弟姊妹之间也就没有亲情了。这句话虽然是相对而言的,但是也不无道理。俗话说:父母在,家就在,兄弟姐妹血浓于水;父母在,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都在;若是父母不在了,那个家虽然还在,兄弟姐妹亲情虽然还在,但是兄弟姐妹却成了亲戚。没有了父母的家,兄弟姐妹就再也找不回回家的感觉了。因为父母在家里,孩子都有回家的理由,都会定时回家团聚,瞻养探望父母,但父母去世后,家里的关系就会发生改变了。虽然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但是毕竟都有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子孙,有了新的盘算,因此开始疏远,尽管亲情没有断,但来往少了,相互间的问候和关心也开始间断。久而久之兄弟姐妹间的亲情日渐淡薄,再难找回一个屋檐下的亲情的亲切。</h3> <h3>  《都挺好》聚焦当下社会如何处理好和谐家庭?剧中用“放大镜”聚焦灼烧当下最现实,且赤裸裸的家庭观,让观众近距离看清现实。很多人都用“一地鸡毛”四个字来形容当下社会现实中每个家庭的琐碎与那本难念的经,实则被放大,并且伤口也被狠狠撕开,还撒上盐。这就是为什么在兄妹手足间的恩怨,就像一把利刃深深戳中了观众们的痛点。说明了当下社会的众生相,其实都被安宁的表象包裹的风平浪静,实则社会里有太多家庭的恩怨情仇、暗流汹涌是太多人看不到也没有机会了解到的。编剧把这一社会问题放大并搬上电视荧屏,首先就是要让广大观众了解当下家庭的另一面现实,或许是一种观念主义的伸张,又或许是一次对荧屏前观众的呼吁吧。无论如何,这部剧开始的成功,就像如今现实主义和非虚构题材受到热拥的新一波验证一一小人物,也有大光芒。从生活中取材,不用多过多的加工,只是润饰一下在放到荧屏前,使得观众们越来越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故事和人物,因为这才是最接近现实,最接近你我他的“原生家庭”。</h3> <h3>  一直持续着热度的《都挺好》完美收官,在众多的观众眼里不要“大团圆”结局的呼声中,这部剧还是以和谐家庭的态式迎来了家庭伦理剧必备的“团圆式结局”!苏大强这个“无脑”了一整部据的爹在最后仅凭几句独白就引得无数观众爆哭,尤其是他患痴呆时,走丢为“小明玉”买试题卷子那一段可悲可泣的表演所感动,所泪奔!</h3> <h3>  《都挺好》剧中的父亲苏大强可以说是一位“父亲奇葩”。当妻子去世以后,他在两个儿子面前各种“作”,归根结底一句话,这父亲太不替儿子着想了。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不论怎么“作”,从来不在女儿面前作。俗话说“你付出多少,才敢要求别人多少”就是这个理吧?由此,苏大强还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在他看来,这两个儿子欠他的实在太多了,他的人生被这两个儿子的家庭掏空了。有观众说:苏大强太不体谅两个儿子了,各种要求各种作,不肯为儿子付出了,这样的父亲真是奇葩。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天底下有哪个父亲比苏大强付出的更多?一个父亲三十多年没有零花钱,压制他没有任何嗜好,哪怕是累了喝上半杯小酒也是奢望。在小酒馆一碗面、一碟花生米、一盘炒青菜、一杯小酒就是难得一见的招待好友而所谓的好吃好喝了。三十多年来,他的工资全部供儿子,他因为私藏了几十块奖金想做零花而被妻子罚跪了一夜,自掌耳光。苏大强的一生,妻子对他无爱,儿子对他不敬,使他没有感受到父亲的尊严和家庭的温暖。这种父亲,试问世间有几个人做到呢?</h3> <h3>  一部《都挺好》让大家把目光聚焦在“原生家庭”上,看着苏母对待苏明玉的种种,很多人想到了自己的曾经,甚至是现在,不被父母理解、尊重的时刻。很难说,这样的经历到底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但是像剧中这样,被忽视、被指责、得不到尊重的感受,几乎每个人在童年或多或少都体验过,而被父母经常如此对待的孩子,会感觉自己是多余的、糟糕的、不值得被好好对待的,因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原生家庭欠你的,只有努力奋斗你终究要依靠自己赢回来。</h3> <h3>  纵观《都挺好》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反响,并非靠营销和演员流量,而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讲故事,用原汁原味得到大众的青睐。故事在发展,心急的观众,可能看的也是云里雾里,但只要能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的观众,就能在剧情缓缓铺开中知道主人公们冲突的来由,穿插回忆的镜头语言,其实能让观众去深入和反推,让观众产生了“哦,原来如此”先模糊后清晰的真实感觉,犹如突然间破解了一个心头的疑惑和难题般的畅快淋漓感觉,这些许就是要达到抓住观众心理和眼球的绝招吧。</h3> <h3>  电视剧《都挺好》火了起来,看似都是家长里短,可剧中里涉及到的原生家庭、教育读书、金钱人性、平民奋斗、婚烟择偶、家庭矛盾等话题,都是现今社会不少人都会面对的危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处理这些问题时,恐怕亲情还要大于法律,毕竟血浓于水。</h3> <h3> 在《都挺好》剧中,着重笔墨刻画了一幅“重男轻女”这一社会现象的中国原生家庭真实图鉴。赤裸裸撕开了中国原生家庭的一切伪善面具,深度展现了传统中式家庭所暴露的伦理困境。与其不是在观看电视剧,而是直面了那些我们曾经亲眼所见亦或是亲身经历的人生。众生百态,还原了中国原生家庭的浮世绘。在过去的社会环境下重男轻女的家庭屡见不鲜,但时至今日重男轻女的家庭现场仍是社会热点,剧情保留了原生家庭的描写,两个儿子按时间线推算是赶在计划生育政策推出之前的,恰巧明玉是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设施阶段保留下来的。由于母亲重男轻女,女主角苏明玉从小就和两个哥哥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在这怪念的思维中,苏母宁愿赞助二儿子两千旅游费,却不愿意花费一千让明玉报个强化班学习,只因为明玉是女孩。在一个多子家庭中,宠爱既可以是滋养,却也可以是慢性毒药,越被父母宠爱的孩子往往总是最不成器的人,但越是得不到爱的孩子,心中越是憋着一股努力向上爬的劲儿,明玉就是靠这股努力挣脱原生家庭束缚的劲儿,最终成为了雷厉风行赫赫有名的职场精英,虽然明玉刻意隐去了自己的姓,却依旧逃不出原生家庭的牵制,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是人类这一生都难以挣脱的牢笼,但凡是经历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都会用这一生来和“原谅”这两个字作斗争。</h3> <h3>  《都挺好》大结局让观众们得到了温暖,是的,有些东西拿着看不到,放下就明朗了,可以说是想象,也可以说是真的,都不重要了。石天冬说过,人可以不原谅别人但可以放过自己,让自己释怀。苏明玉当时说,人不放过自己是自己的基本权利。最后是明玉想通了,放过了自己,明玉终于和过去和解,放下了痛苦和不甘,放下所有不好的回忆走向未来,算是重拾亲情的意义,但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痛。大结局明玉说得最感人的一句话:“爸,虽然妈走了,你也病了,大哥二哥也回不来,但我真觉得这是我过的最幸福的一个春节。有家真好,谢谢您陪着我。”小明玉笑了,大明玉也笑了!</h3> <h3>  《都挺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原生家庭剧。该剧对于为人父母者如何做合格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和睦相处,儿女如何孝敬父母,给人以深深地思考和启迪。同时,父母为孩子着想,不停地输养付出,输养到何时才是休,也令人深思!</h3> <h3>图片选自网络</h3><h3>(鸣谢原作者)</h3><h3>背景音乐:叮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