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名师,遇见成长的自己!——“智慧课堂”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李柏玲

<h3>要去长沙学习啦🤗</h3> <h3>忠以报国,恕己待人!</h3> <h3> 两天的学习,六堂观摩课,五场主题讲座,让“空杯”的我收获满满!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查阅资料,消化整理。以此记录下来,慢慢琢磨吸收,同时和大家分享交流。<br></h3><h3><br></h3><h3><br></h3> 新授课 <h3>  本次活动安排了三节新授课,分别是《方格纸上的数学问题》、《圆》、《分式》。</h3> 《方格纸上的数学问题》—孙琪斌 <h3>  孙琪斌老师,在教学互动方式上,提倡“自主尝试、同位互助、小组合作、班级展示”与数学活动的和谐融合。</h3><h3> 在教学程序上,提倡“尝试、展示、测试”的当堂完成。</h3> <h3>  《格点图上的数学问题》通过尝试合作,找出格点图上符合要求的轴对称图形;然后分组交流讨论找轴对称图形的规律;最后让学生发散思维,设计新的问题。</h3><h3> 在此过程中,孙老师现场当堂生成PPT,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新知的生成过程。<br></h3><h3> 娴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几何画板,微信截图,希沃授课助手顺手拈来。</h3><h3> 惊讶之余明白数学课也可以上成一种艺术,同学们在品味数学艺术的同时学到了知识,我们在品味教师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h3><h3> 信息技术为高效课堂护航!</h3> 《圆1》—陆志强 <h3>  陆志强老师认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从认知起点出发明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从而自我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方法。</h3> <h3>  《圆》——</h3><h3> 1、通过在黑板上、操场上画圆进行铺垫,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得到圆的动态定义;</h3><h3> 2、类比联想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定定理(无杂点、无遗漏)概括出圆的集合定义;</h3><h3> 3、应用圆的定义来解释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同时抓住有利时机,渗透数学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h3><h3> 4、将与圆的有关概念编组探究,进行比较,从数和形两方面深化对圆有关概念的理解。</h3><h3>5、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发现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相互对应。</h3> 《分式》—朱敏龙 <h3>  基于统领作用的章起始课的教学——</h3><h3> 作为一章的起始课,需通过回顾已学相关知识的方法和经验,生成迁移本章将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为本章学习起到高屋建瓴的统领作用!</h3> <h3>  《分式》这堂课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辨一辨、玩一玩、试一试、填一填、想一想、谈一谈”等一系列环节的实施,既“低头拉车”讲好核心概念,又“抬头看路,见木见林”构建出整张知识框架。</h3> 复习课 <h3>  要有特色得上好章节及专题复习课,三位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h3><h3> 打破了传统复习模式“知识点回顾——典型例题讲解——巩固练习——归纳小结”。本着“遵循数学复习课的显著特点,理解学生复习数学的认知心理,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这几个原则来设计课堂。</h3><h3> 给正在思考明年怎么上初三复习课的我来了一场及时雨,让我受益匪浅!</h3> 《特殊三角形的复习》—吴立建 <h3>  吴立建老师提出了“一题一课”的教学方式,即变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体现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风格!</h3> <h3>  以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引题,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通过问题串的设计与变式教学逐层推进,提倡多角度,多策略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注重学生归结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h3><h3> </h3> <h3>  问题设计的高水平就是引发学生设计问题!</h3><h3> 问题串的设计不能散而多,要有一个灵魂,有一个目标,往目标上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h3> 《行内外与正负性》—卜以楼 <h3>  卜以楼老师,生长数学的设计者,倡导者,探索者,实践者。</h3><h3> 生长数学关注学生从问题中生长思维,从探究中生长学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从感悟中生长品格,从内化中生长素养!</h3> <h3>  《行内外与正负性》,看到这个标题,相信你都能想象出这节课的美感😍</h3><h3> 卜老师通过“问题欣赏—联想欣赏—探究欣赏”几个环节将点在角内外求角,点在线内外求线段,角在线内外探角间的关系,线在图形内外探线段间的关系理得清清楚楚。</h3><h3> 一节课从美观—美好—美妙,体现的思想方法由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一脉相承—和谐共生—相得益彰,让我们直呼“美哉!妙也!”</h3> <h3>  案例赏析—《分式的混合运算》</h3><h3> 层层递进,追本溯源(为什么先算乘除?…)自探规律,感受知识的生长过程。纵观下来,真是上下求索路,解题如人生啊!</h3><h3> 卜老师语言理性、生动、幽默,一节课处处充满生机,体现自然规律,数学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助力。</h3> <h3>  案例赏析—《解方程(组)的复习》</h3><h3> 一个专题,一张PPT。通过问题驱动加知识梳理,学生复习了相关知识点,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结构,并再生长了新的知识体系。</h3><h3> 卜老师语言理性,生动,幽默,赋予每一个数字,符号,字母,式子思想,一堂课处处充满生机,解方程最容易出错的漏打括号,卜老师形象得说要关爱“弱势群体”来加深学生印象。</h3><h3> 听完卜老师的课,心底有个声音在呼唤:教给学生具有生长力的数学!</h3><h3><br></h3> 《初中数学世界的角》—潘小梅 <h3>  潘老师的复习课分为四过程:</h3><h3> 1、通过问题驱动和知识梳理对角的认识和分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构建新的知识体系。</h3><h3> 2、选择典型例题,注重一题多解和巧解,提取新方法,获取新认识。</h3><h3> 3、通过反思总结确定角的大小有哪些量?转移角的位置有哪些方法?获取新的经验。</h3><h3> 4、通过类比发散联想,应用角的相关知识,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彼此交流解决。</h3> <h3>  案例分析—一道中考题的解法</h3><h3> 找到特殊点,理清解题思路,从多个角度考虑,一题多解,多解归一。</h3> <h3>  不因平凡而不为,不喜平静而不为,不以平常而不为!</h3><h3> 未来已来,我们亦已在路上!</h3>

数学

复习

学生

知识

老师

教学

生长

问题

分式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