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h3> 1941年元旦,毛主席给保育院金德崇小朋友的题词:<b>又学习,又玩耍</b>(资料图)</h3><h3><br></h3> <h3>孙力篆刻 红色记忆『中国梦』系列</h3> <h3>历史记忆:"延安保育院"是当时设立在延安的"儿童保育院""托儿所""保育小学"的统称,据不完全统计,十余年间养育了5000多名孩子。</h3><h3>这些孩子中,有李鹏、李铁映、邓林、伍绍祖、刘太行、任远征……"可以这么说,保育院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为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才。我们党在那样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能够细心地考虑到接班人的培养和教育,的确是高瞻远瞩。"73岁的刘歌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h3><h3>刘歌和四个同样诞生于延安的小伙伴,在一个喂牲口用的笸箩里长大,他的父母要去东北,他由此被送进延安第二保育院,正是这家保育院跨越千山万水,突破无数艰难险阻,把140多个幼儿,无一伤亡地送到他们的父母身边,"这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h3><h3>"当时杨家岭被轰炸得啥都没有了,边区大礼堂没有顶子,窑洞里都没有门窗。老师领着我们一边建校一边上学,操场到处长着草,宿舍没有门。我们就用东西把门和窗子挡住,睡在里面,老师睡在边上。有时候晚上有狼,经常把我们喂养的羊啊猪啊吃掉。"75岁的刘志文回忆。</h3><h3>"写大字,没有墨,就到延河河滩去捡石头,捡来一种红色的小石头,在石板上磨出红墨汁,可以代替黑墨汁写字。没有纸和笔,就自做沙盘,在盘中练习写字、认字。"72岁的马晓文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