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后李半世情

nbayws

<h3> 《欢聚后李半世情》</h3><h3>后李洒泪迎挚朋,沈城南北情意浓。</h3><h3>含笑顾盼故乡人,半个世纪各西东!</h3><h3>有缘后李白发聚,知青村友见真情。</h3><h3>友谊长存深似海,幸福安康度余生!</h3> <h3>  2019年3月26日,68届、70届、74届下乡到后李的知青,应当地村友的热情邀请,再次回到我们的第二故乡—后李。</h3><h3> 为这次聚会,村友们忙碌了多日,精心为我们置办了两大桌丰盛的菜肴。那散发出的香味,打开了我们的胃口,勾起了我们的回忆……在上山下乡的青春岁月,虽然历尽磨难,但与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夕相处的村友们,却结下了深厚情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难忘记忆。</h3><h3> 我们有68届、70届和74届知青来自不同学校、不同时间,却在同一乡村插队,在同一块田地上耕耘,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一同伴随共和国坎坷步伐,走过那跌宕沉浮的艰辛历程,这段经历把我们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无论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友情依然是割不断的情分不开的缘。</h3><h3> 祝你,祝她,祝福所有的知青朋友和第二故乡的乡亲们,幸福、吉祥、如意、安康、友谊地久天长!</h3><h3><br></h3><h3><br></h3> <h3>崔作新、关秉义代表村友致欢迎词</h3> <h3>姜增源、张国志、田桂敏代表知青致谢词</h3> <h3>刘纯江赋诗两首。杜俊芳朗诵刘纯江为她写的诗。</h3> <h3>姜增源回忆当年后李的父老乡亲救治张明仁同学的前后经过及关怀我们知青的肺腑之言,深深感动了在座的所有人。</h3> <h3>“杨家大院”为这次聚会制作出了很多美味佳肴,并提供了美好的环境。</h3> <h3>赵清平看望当年水稻技术员肖德福及其老伴,如今已步履蹒跚,但还能叫出她的名字。</h3> <h3>田桂敏、杜俊芳和徐秀梅到青年点原址留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