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伏尔泰有句话说得好:“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在新教育的春风里,我们龙腾小学语文组教师于今天教研时间分享交流了学习《学记》的心得体会。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兴,则国家兴。新教师身上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然而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而《学记》将会是我们本学期的良师益友,陪伴我们点亮我们的教学生涯。<br></h3> <h3>老师们齐读《学记》</h3> <h3>董老师分享没有《爱的教育就是伪教育》</h3> <h3>李老师给我们分享“禁于未发之谓豫”的亲身经历</h3> <h3>刘老师给我们分享“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启示</h3> <h3>老师们的读书笔记</h3> <h3>摘抄自老师们的读书笔记</h3> <h3> 《学记》心得体会</h3><h3><br></h3><h3>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时候学生们向我们提出一个难题,而我们一时答不出来,可能会让我们自己觉得很尴尬,但最让我们难堪的还是自己内心的虚伪所造成的。
记得一次,我在给我们班上课的时候,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我:“张老师,你明白怎样利用大树的年轮来辨别南北么?”我一下子被她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之间陷入于尴尬之中,因为我们这儿根本没有树墩,平时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类事,但是处于老师的虚荣心,又迫使我小声对她说:“此刻我很忙,以后再说吧。”这时下课铃响了,她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匆匆离开教室。过了几天,我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但是这位女同学却没有忘记,她再一次来到我的面前问起了这个问题,我这时候才焦急地去翻书查找,并告诉她:“观察一棵树桩,年轮宽面是南方。”那位女同学吃惊了,睁着大大的,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我,好象还有一肚子的疑问。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之后说:“因为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树桩断面的年轮,一般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听了我的解释她十分满意,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临走时,她微笑的对我说:“谢谢你,张老师。”
透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课堂内外,作为老师,我们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学记》告诉我们教室要有十备,平时要好好装备自己,一是知识的储备,二是能力的储备。这样学生提出一个让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就能及时应对,不至于很尴尬。<br></h3> <h3> 用爱心唤醒心灵</h3><h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何况是学生,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过错,不要大动肝火或简单惩戒,要用敏感、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犯错背后的原因,用真情去打动,用爱心去呼唤。</h3><h3> “上课”,“起立”……像往常一样,我和学生们相互行完礼,示意同学们坐下时,发现靠后墙边依然固执地站着一个男同学,定睛一看,原来是他,我心里已经明白了三分:他肯定又犯错了。为了尽快恢复课堂的平静,我轻描淡写地说:“小龙,站着干吗?快回座位去吧!”</h3><h3>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他的周记又没写。”“他上课故意挤我的桌子,干扰我听讲,他应该站着!”“下课后我们跳绳,他故意捣乱……”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个不停,小龙红着脸,低着头,有口难辩,只好“认罪受罚”。</h3><h3> 看着可怜的小龙,我清了清嗓门说:“这样吧,小龙的错误等老师了解后再处理,现在已经上课了,我想让我的每个学生都坐着上课,可以吗?”天真的孩子们齐答道:“可以。”我径直走到小龙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告诉他上位坐好,他怯生生地看着我,疑惑地向座位走去……</h3><h3> 这节课,我感觉到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始终注视着我,听讲十分认真,当我问道:你们知道生活中的农谚吗?小龙也缓缓地举起了手, 我立即示意他回答,他吞吞吐吐地说:“谷雨种甘蔗,立夏栽棉花。” 还没等他说完, 有的同学就叫起来: “ 老师, 他说的是书上的。”“能记住就是自己的了,这说明小龙作了充分的预习准备,这种学习方法很好啊,若坚持下去,定有很大的收获!今天老师要特别奖励你一枚学习星。”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龙的脸又一次红了, 不过头抬起来了,神情也舒展了许多。</h3><h3> 课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交周记,他说爸妈都外出打工去了,他跟奶奶生活,奶奶不识字,检查不了作业, 有时一贪玩就忘记写作业了,我肯定了他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跟他一起分析了不做作业的危害,并和他约定好了,每到周六、周日给他打两次电话,提醒他好好完成作业,平时遇到难题用电话或微信与我联系,他很惊讶,羞涩一笑。说到做到,每到周六、周日,我不忘给他电话,询问他完成作业的情况……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小龙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身边了,我问他有什么事,他很有礼貌地说:“李老师,以后您不用再打电话催我作业了,电话费很贵的,我一定会先完成作业再去玩的,一定的!谢谢您的提醒!”然后恭恭敬敬地给我行了个礼,多么细心和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啊,看着那灿烂的笑脸和自信的神情,我好欣慰!</h3><h3> 就这样,他的作业再也没落过一次,课堂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许多。</h3><h3> 李镇西老师说过:“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深入学生心灵,打动学生心灵,教育才会有成效,特别是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更应当用耐心去引导,用细心去浇灌,用爱心去唤醒,努力发掘他们灵魂深处的美好品德,热情加以培养,促其健康成长。</h3> <h3> 读《学记》心得体会</h3><h3>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视教师问题的光荣传统,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有了好的教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学的内容体系可以获得调整,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被明确,被突出出来。所以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h3><h3>关于教师的作用。《学记》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由于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社会的进步亦离不开教师,所以《学记》提出了尊师的主张。</h3><h3>关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因为“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只靠事先记诵,然后照本宣科,背诵现成的答案,是当不好老师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大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要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博喻”,即因材施教。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说,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含蓄而精妙,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h3><h3>关于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的问题,《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他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教师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教学相长”后来也将其引申为师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激励的辩证统一关系。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提出"教学相长" 的光辉命题都是《学记》对世界教育史的重大贡献。</h3><h3>《学记》是教育科学宝库中的一件珍品,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该珍视这份教育遗产,认真研究,汲取其精华,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从而构建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