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摄影的诗情画境

佛林斋

我对艺术摄影的一点感悟 <h3>文字编纂:赵孝元</h3> <h3>摄 影:赵孝元</h3> <h3>从接触摄影到今天已近30年,从最初的青涩懵懂到如今的略有感悟,从胶片时代的充满期待,到现在数码时代的即拍即现,对摄影的钟爱一直没有改变。</h3> <h3>  生活中的快乐很多来自于摄影,感谢摄影,感谢摄影中的同道人!</h3> <h3>  摄影从最初的贵族专属到如今的全民手机摄影,拍摄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h3> <h3>时代的快节奏,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读图可以更快地获取信息,我们的生活似乎已被影像淹没,摄影的纪实功能似乎已被发挥到了极致!举手之劳就可记录这个时代!</h3> <h3>摄影最初似乎也是为纪实而诞生的,真实的再现景物、现场、人物等,我们感到摄影的神奇和伟大。</h3> <h3>随着我们对摄影认识的加深,我们发现,摄影除了可以纪实,可以再现外,还可以写意,表现摄影者内心的感受。</h3> <h3>有人说摄影是一门艺术,我觉得有些笼统,不是很准确。</h3> <h3>只有运用艺术的手法和语言,表达我们内心的思想情感及独特感受,将外在的客观景物以及人物转化为胸中之气象或意象,</h3> <h3>重点是在一个“化”字上,这样的摄影才能称之为艺术摄影,如果只是客观地再现,似乎离艺术还是远了些。</h3> <h3>有人喜欢拍大江大河 、大山大水 ,对小景小物不太感冒 ,总认为风景只在远处,近处无风景,于是乎坝上风光,西藏风情……一时间风卷残云,铺天盖地……大批千篇一律高饱和色彩艳丽的糖水片就轻易把我们湮没了,等被甜腻的片子喂饱后,很多摄影人对摄影失去了兴趣……赔上了大把的时间、精力、财力……最后相机束之高阁,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h3><h3>&nbsp;&nbsp;&nbsp;&nbsp;</h3> <h3>我更喜欢拍身边的小景和身边的普通人,一是时间上方便,投入的成本低,更主要的是小景也可以拍出大境 ,普通人也可以拍出别有的韵致。</h3> <h3>近几年,一直在这两类题材上用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将中国独有的文化和摄影有机结合起来,将中国的元素融入到摄影的体系中,运用中国写意画的塑造、构成和特有的绘画语言,突出表现画面中诗的意境。</h3> <h3>&nbsp;在实际拍摄中,注重前期拍摄,不过分依赖后期,一般在拍摄中就基本完成一幅作品,后期只做简单调整,如明暗、锐度等,尽量保留原始拍摄的构图、影调、色彩、气氛等。有时也会在前期拍摄中预留后期。</h3> <h3>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摄影中要将眼中之景物化为心中之气象,从繁杂的自然物象中提炼出符合画意要求的意象载体,运用艺术语言使之鲜活起来,如对比、反差、疏密、参差、虚实、浓淡、动静……等等。如此,才能呈现出符合艺术规律的画面关系。</h3><h3>&nbsp;&nbsp;&nbsp;&nbsp;</h3> <h3>‘看山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化的过程。</h3> <h3>如果停留在“看山就是山”的层面上,就是再现物象,拍摄出来的作品没有感染力,没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很难称的上是一幅艺术作品了。</h3> <h3>如果有后面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就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就可登堂入室,化为妙境了!</h3> <h3>正像齐白石的那句名言“妙就妙在私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也是一个化的过程。</h3> <h3>国画大师吴昌硕说过一句“老缶画气不画形”。就形象地表达出要将外在物象转化为胸中之气象</h3> <h3>&nbsp;如能熟练运用艺术手法去表达内心感受,还需多多学习中国文化,如中国的书画,中国京剧 ,中国民乐……等等。积累丰厚,自能运用自如!</h3><h3>&nbsp;&nbsp;&nbsp;&nbsp;</h3> <h3>在艺术面前,我永远是个小学生,唯有不断向古人、前辈、老师、友朋……学习,才能有点滴之进步!</h3> <h3>写此浅显感言,与有缘同道交流学习,更是激励鞭策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