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尖九峰全线穿越(上)~西天目(20190323-0324驴天下)

墨汐76

<h3>临海体育馆到临安西天目农家乐,车程居然要五个半小时,乘车时间过久,有些腰酸背疼。队友们精力旺盛,车上开牌局呢。</h3> <h3>  周五傍晚六点整,驴天下户外群18人,在群主无梦和无所谓两夫妻带队下,自发组队包车前往临安,准备七尖两日徒步行。</h3><h3> 到达事先预订的农家乐(七尖穿越起点~西天目)已是深夜十一点多了。无梦考虑真周全,下车时两桌热腾腾的农家菜肴正等着我们享用呢,狼吞虎咽吃得暖暖的饱饱的已是零点后了。简易标间,赶紧轮流洗漱和整理装备。 </h3><h3> 被窝里暖了三个小时,凌晨四点半起床,五点就餐,五点半出发。一是考虑23日当天要走六个峰30公里上上下下山坡路,二是担心西天目景区查票。</h3><h3> 凌晨从农家乐出发,开始七尖穿越。今日穿越路线:西天目农家乐—仙人顶—龙王山—药王峰—千亩峰</h3><h3> 在睡眼朦胧中我们带着头灯出发了,天空中飘着牛毛细丝小雨,空气中裹着浓浓的雾气。看得出大家还挺兴奋的,走得又快又急。背着两天的食物和饮品,背包有二十来斤重吧,我高估了自己,结果半个小时都不到,彻底击垮了我的意志力。突发的身体原因,让我不堪重负,渐渐地远离了团队。背包已让队友帮着背了,可我两条腿还是像灌了铅似的,被动地挪着。这种状态下的我,十几分钟内心里已打算放弃七尖有好几次了。此时,对讲机里传来了前面其他队友的声音,他们都在等我,萍萍还打来了电话问候。继续?放弃?继续?放弃?犹豫了好一会,心跟着脚走吧,脚步在前行……</h3> <h3>漆黑一片,睡意朦胧中,戴着头灯出发了。</h3> <h3>  七尖穿越的起点和终点均位于浙江临安境内,它指的是从西天目山-仙人顶到东天目山-大仙顶(或者反穿)山脊穿越的路线。这条徒步路线全程约50公里,沿途主要经过七座山峰,所以号称“七尖穿越”。</h3><h3> 七尖又称“九峰十三尖”,七尖穿越除了户外所说七座大山之外,沿途还需翻越不少小山头,只是因为其中的“七尖”较为出名,才被大家称为“七尖穿越”。</h3> <h3>在华东户外圈中,“七尖穿越”的大名可谓尽人皆知。这条历时两天的徒步路线,凭借着海拔平均仅在1500m的山峰,便引得众多驴友慕名而来,成为大家周末求虐的上佳之选。</h3><h3> 它既没有高海拔徒步的重重考验,又没有九层石海那样使人崩溃的险峻路段,那么这条看似平平无奇的路线,究竟虐在哪里?</h3> <h3>  七尖穿越四季皆宜,每一季节都能收获不同惊喜。春日徒步,一路繁花相伴。夏日七尖,青山连绵至天边。秋天芦苇遍布山间,天高云淡,空远辽阔。冬日七尖,大雪与雾气相映。</h3><h3> 七尖穿越,最核心的特点在一“虐”字。七尖的海拔大多数在1500米上下,与鳌太线上鳌山和太白山3000多米的海拔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h3><h3> 穿越七尖中的任意一尖,单独来看都算不上虐。然而七尖的虐,虐就虐在多座山峰连续穿越,种种艰难情况互相叠加,接踵而至,使人几乎应接不暇。</h3> <h3>路线难点</h3><h3> 体能消耗大——虽然七尖没有鳌太、狼塔那样险峻,但短时间连续穿越九座山峰,对我们的体能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一日穿越,堪称自虐级的体验。</h3><h3> 在一路上上下下的艰难爬坡途中,是对体力的巨大消耗。路途补水点少,一整条七尖线路上人烟稀少。轻装穿越时,可以买水的地点有两个:仙人顶的小卖部;东关护林站。重装穿越时,如果是随身携带炉具、净水器,在茅草山山腰处的九条弯水渠补水是比较合适的。</h3><h3> 补水点不足意味着需要自行携带足量饮用水,增加了负重,山脊穿行又通常没有什么遮挡,在夏天对体力更是一个考验。</h3><h3> 在体力消耗大、补水艰难的两重不利下,七尖穿越途中还将接连面对的石林穿越,陡坡下降,密林徒步……都让精疲力竭的众多驴友大呼“好虐”。</h3><h3> 岩石断崖——在第三尖药王峰到第四尖千亩峰的途中,有两处近乎垂直的岩壁。脚下的路已不成为路了,像进入了云南的石林,怪石林立,走变为攀爬,行进的速度大大减慢。</h3><h3> 下山陡坡——登上仰天坪之后,下山是一个大陡坡,下坡时双脚找不到明显的着力点,只能脚踩草根防滑、手拉茅草借力、登山杖撑地保持平衡。仰天坪坡陡林密,使大家几乎精疲力竭。</h3><h3> 密林徒步——在七尖穿越的后半程,会穿越大片的树丛和箭竹林,潮湿的密林里方向难辨,稍不留神就会掉队,据说夏天还有可能会被蚂蟥光顾,对于疲惫的驴友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h3><h3> 当然,对于七尖穿越而言,石林、密林、蚂蟥、雨天雾气等都是次要的,最大的挑战还是短时间内的连续穿越。</h3> <h3>七尖穿越路线:</h3><h3>第一尖</h3><h3>仙人顶是七尖穿越中的第一尖。我们从西天目农家乐出发,沿着山间泥土路步行约一个小时(披星戴月中戴着头灯,山路湿滑,还有很多人为的拦路虎,一脚高一脚低地上行,顾脚也得顾头),可以进入景区的石阶路。路上见到了千年树王、晨曦中翻腾的云雾,赶紧拍下美景,调整一下状态,继续向仙人顶进发。仙人顶上山约一小时路程,下山约为半小时。大家兴致勃勃地走在山路上。</h3> <h3>七尖穿越安排</h3><h3> 时间选择——在进行七尖穿越时,通常有以下三种时间安排可供选择:</h3><h3> 一日穿:七尖一日走完对于体能、经验的要求最高,而且耗时较久,后程需要在夜间穿越密林,加大了徒步难度。一日穿在三种安排中最难走完,经验丰富的驴友可以挑战。</h3><h3> 两日穿:两日完成七尖穿越的时间较为恰当,中途体力不支的山友也可以只走完第一日直接下撤。七尖两日穿进可走完,退可下撤,是大多数驴友周末徒步计划的绝佳之选。</h3><h3> 三日穿:三日穿越七尖的难度最小,大家基本能够全程坚持,是入门级驴友领略这条虐线的不错选择。</h3><h3> 季节选择——七尖穿越春夏秋冬各具美景,但对于一日穿越七尖来说,最佳徒步时间在4月和11月前后。</h3><h3> 4月正值春季,气候宜人,饮水不会消耗得太快。春天的山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林间杜鹃花渐次开放,正是七尖徒步赏景好时节。但春季可能雨水频繁,出行前需要充分了解天气信息。</h3><h3> 11月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五彩缤纷,美如画卷。温度适宜且雨水较少,最易完成一日七尖穿越。</h3> <h3>大树王</h3> <h3>全程最舒服的路段在一尖到二尖之间,台阶路除外,基本是平路和缓坡。站在一尖观景台上,寒风刺骨,可云雾太美,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赶紧下撤。</h3> <h3>向二尖挺进!</h3> <h3>阳春三月,天目山半夜竟然下起了大雪,给我们此次驴行锦上添花。地上白雪皑皑,山顶云雾缭绕,真的美到极致!</h3> <h3>天很蓝</h3><h3>云很白</h3><h3>阳光正好</h3> <h3>地上众多灌木和曲干虬枝的盆松</h3><h3>独树成林</h3><h3>天上云雾缭绕</h3><h3>变幻莫测</h3><h3>一幅大自然独创的绝美佳作<br></h3> <h3>最喜欢这段路程</h3><h3>漂亮与惬意</h3><h3>隔断红尘三十里</h3><h3>蓝天白云两悠悠</h3> <h3>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h3><h3>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h3> <h3>第二尖——到了第二尖龙王山,会遇到一个三岔口。冲顶往返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可以将行李留在龙王山山脊防火带上,轻装冲顶再折返至路口,也可以不冲顶直接继续穿越。如果选择不冲顶,那么从仙人顶山脚到龙王山绝望坡底约需要一小时二十分钟。如果选择冲顶,冲顶往返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h3><h3> 听说冲顶也就是石林,没啥特别的风景,我就原地等待,继续调整不适的身体。</h3><h3> 龙王山到药王峰之间有一段长且陡的下坡,被称为龙王山绝望坡,此处海拔落差二百多米,尤其在泥泞状态下非常难走。</h3> <h3>路遇苏州、桐庐户外团队,温州独行侠一帅哥。图一是我和萍萍与苏州户外团队三美女合影。</h3> <h3>冲顶龙王山</h3> <h3>由于不是雨雪天,我们是直接从乱石堆上一路降下来的。坡很长还蛮陡的,感觉有五十度左右,坡陡上每一脚踏下去都是松动的石块,天气好也的确不太好降。</h3> <h3>第三尖——药王峰作为第三尖,山路中岩石众多,从药王峰下来去往千亩峰途中还将经过近乎垂直的岩石断崖,让大家的行路速度大大减慢。<br></h3><h3> 从绝望坡底走到药王峰山脚下的千亩峰垭口,约需一个半小时。</h3><h3> 从药王峰到千亩峰的路迹相当明显,一路沿着山脊上的防火带前行即可。</h3><h3><br></h3> <h3>第四尖——经过千亩峰的线路有两条:</h3><h3>一条路是爬上千亩峰后从直接从乱石堆下降,这条路难度更大,较少的驴友会选择。另一条路是上了千亩峰后原路返回,再从旁边绕过千亩峰。</h3><h3> 最虐当属四尖</h3> <h3>绕过千亩峰去往千亩田的路线约需30分钟。翻越千亩峰,然后从乱石堆下降的路线约需35分钟,乱石堆比较危险:</h3><h3>到了千亩峰顶,下降路线的乱石路是七尖最危险的路段,200多米垂直落差的下降几乎在巨大松动的石头上行走,一不小心很容易崴脚或者卡在石缝里,如果不小心摔倒也很容易被尖锐的石头所伤。如果潮湿有雨或者下雪结冰天气,不推荐从此处下降,应在垭口处绕行千亩峰更为安全。</h3><h3> </h3> <h3>岩石断崖——在第三尖药王峰到第四尖千亩峰的途中,有两处近乎垂直的岩壁。脚下的路已不成为路了,像进入了云南的石林,怪石林立,走变为攀爬,行进的速度大大减慢。</h3> <h3>下了千亩峰之后,不久就来到千亩田。原来千亩田内的农家乐已经关闭。需要休息补给的山友可以从原来农家乐房屋旁的小路下山到平溪村。从千亩田到平溪村大约走一小时。<br></h3> <h3>第五尖——桐杭岗是七尖穿越的第五尖,但由于千亩田沼泽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封路,现在大家一般不再走桐杭岗。如果仍有山友想登桐杭岗,就要走一段回头路,大约多耗费两小时的时间。沿平溪村的机耕道走到深王公路铁塔下,大约1小时,然后沿草甸土路上山,看到桐杭岗顶上的铁塔……我们放弃了第五尖的攀爬,在护林员的指点下,直接在这个点已关闭的农家乐旁边的山路下山。</h3> <h3>过了这座桥后</h3> <h3>徒步路上的每一里路,都拷问着身体的极限,眼前的每一处风景,都冲击着灵魂,而脚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挑战自我征程的印记。</h3> <h3>西天目穿越,累计爬升约3700,徒步30多公里,其中洞坑岗封道没去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