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选什么帖

至善堂

<h3>  学习书法是从临摹碑帖入手的,这是继承书法传统的唯一途径和根本方法,也是书法创新不可缺少的基础训练。</h3><h3> 碑帖是我国历代书迹保存和流传的重要形式。碑是指碑版刻石。或者说是经过加工而竖起来的石版,俗称"立碑",从我国最古的石碑上看,都没有刻上文字,竖石仅是作为某种标记,或者说作为某种记号而已。从秦始皇时开始就在石碑上刻上了文字,以纪其功绩。到了汉代时,碑的应用就很普遍了,作为上层的官吏要刻石立碑纪其政绩,作为民间百姓为了纪念贤哲或亡故的先人而在庙堂、道旁或墓前竖碑,这时才称为碑。西安市的碑林就算是较大而闻名于世的碑刻。帖是把前人的手迹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再拓印成帖,即叫做字帖。帖起源于唐代,从李世民开始了广泛应用。 </h3><h3> 碑帖的用途,在于临习和欣赏。我国的碑帖极其丰富,不可能遍临千帖,所以要有目的、有重点的选择范本作为学习楷模。</h3><h3> 要求:应当选用古代优秀的碑帖和字体。一般应先学楷书,它点画规范,笔法丰富,结构端正,法度规矩,集中体现了书法艺术用笔、结构的法则,最便于初学者打基础。应该选择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高水平的第一流碑帖来学习。这对学到正确的用笔法度和结体原则等书法的基本功及探索书法艺术的规律都有很大的帮助。风格上,由于我国书法流派众多风格各异,要选取有代表性的、难易适度的、适合自己、自己也喜欢的。 下面我介绍一些碑帖供选择:</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楷书类</font></b></h1><h3>1、《北魏郑文公碑》</h3><h3>2、《北魏元怀墓志》</h3><h3>3、《魏张猛龙碑》</h3><h3>4、《魏崔敬邕墓志》</h3><h3>5、褚遂良《大字阳符经》《雁塔圣教序》</h3><h3>6、欧阳询《九成醴泉铭》</h3><h3>7、虞世南《孔子庙堂碑》</h3><h3>8、颜真卿《勤礼碑》《颜家庙碑》《李玄靖碑》</h3><h3>9、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h3><h3>10、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隶书类</font></b></h1><h3>1、《乙瑛碑》</h3><h3>2、《礼器碑》</h3><h3>3、《张迁碑》</h3><h3>4、《石门颂》</h3><h3>5、《曹全碑》</h3><h3>6、《史晨碑》</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行书类</font></b></h1><h3>1、 王羲之《圣教序》《兰亭序》</h3><h3>2、 李邕《李思训碑》</h3><h3>3、 颜真卿《祭侄稿》</h3><h3>4、 苏轼《寒食诗帖》</h3><h3>5、 黄庭坚《松风阁诗》</h3><h3>6、 米芾《蜀素帖》《苕溪诗》</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草书类</font></h1><h3>1、 皇象《急就章》</h3><h3>2、 王羲之《十七帖》</h3><h3>3、 孙过庭《书谱》</h3><h3>4、 张旭《古诗四帖》  </h3><h3>5、 怀素《自叙帖》《圣母帖》《大、小千字文》</h3><h3>6、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h3><h3>7、 王铎的草书</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篆书类</font></b></h1><h3>1、《散氏盘》</h3><h3>2、《石鼓文》</h3><h3>3、《峄山碑》</h3><h3>4、 李阳冰《三坟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