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这个草长莺飞、春风和煦的三月,光明区科学教师一行36人,在教科研中心毕立刚老师、钟东平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天府之国的四川师范大学,进行为期4天的科学教育、创客教师研修学习。</h3> <h3> 坐拥狮子山头,毗邻三圣花乡,历史悠久的川师大让人流连忘返。此时的川师大海棠盛开,美轮美奂,与教学楼相互映衬,在青山胡畔间更显古朴典雅。春风将海棠花缓缓吹落,在绿意与恬静中飘荡,尽显成都的安逸和舒适,让人置身其中,迷醉不已。</h3> <h3>“开班典礼”上心理学院党委书记梁斌致词</h3> <h3>典礼结束,研修班全体学员在孔子像前合影留念</h3> <h3> 美景虽好,但此行的目的我们不敢忘记。拂去前一天旅途的疲惫,今天一早,大家便齐聚川师大课堂,梁斌书记简介了川师大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优势和成绩,毕立刚老师则提出了本次学习的要求和任务。在简短的开班典礼后,大家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h3> <h3> 第一堂课是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四川省特级教师陈雪松老师,给研修班成员带来的《常态化、普惠的小学创客教育实践与思考》。陈老师从创客缘起谈起,从先行者们的“停止抱怨,柔软地改变教育”到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STEM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兴起。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不仅是多学科的融合,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而创客是STEM的执行者,是STEM思维可视化表达的主体。陈老师认为,STEM教育应是一种常态,而非属于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这也正契合了他今天授课的主题,即如何常规化、普惠性地开展创客教育。接着,陈老师围绕着师资建设、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三个问题进行阐述,从他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研修班成员深受启迪和教育。</h3> <h3> 下午的课由张晓容老师主讲,她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教育研究工作,是四川省特级教师、科技教育培训专家。张老师以《STEM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为题,从中美孩子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差异引入,谈及我国STEM教育的现状和不足,深刻分析成因并提出对策,然后以自己学校为例,讲述了如何进行校本STEM课程的开发,用大量实际经验和真实案例,展现了STEM课程开发的方方面面。</h3> <h3> 一天的学习完毕,钟东平老师进行了小结:陈雪松老师的讲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实实在在做事的那份执着和感动,并以“我们身处沃土,但未必茁壮成长”自省;张晓容老师的授课进一步为我们清晰了STEM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具有极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希望所有成员能将两位老师分享的经验吸收并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当中。</h3> <h3> 第一天的学习虽已结束,但大家都感到意犹未尽,期待着明天有更丰硕的收获!</h3><h3><br></h3><h3><br></h3><h3>(图:黄光永 / 文:林茂 /编辑:朱艺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