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校行”高端研学第二站:魔力和田,创造无限。

百川千韧

<h3>  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是一所公办学校,在校学生不到六百人。学校面积不大,只有三栋主楼,运动场环形跑道不足200米。但环顾左右,却处处见精致,彰显创意,设计感十足!移步换景中,我们处处驻足观赏,惊叹不已。</h3> <h3>  学生自主设计的涂鸦墙、旧平房改造的创造工坊。</h3> <h3>  创造工坊里自然凌乱地摆放着老师和学生们通过不同途径“淘”回来的“废旧宝贝”,老掉牙的自行车,城隍庙的古青砖......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创造的元素。从区域划分到室内设计,处处都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在这里,可以奇思妙想;在这里,可以胡思乱想;在这里,可以创造奇迹。每一个区域或墙面或区角都显现出学校的创造缩影。</h3> <h3>  用张军瑾校长的话说:和田路小学不是上海最好的学校,但一定是校园文化最有创意的学校,最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学校。和田路小学做创造教育至今39年,创造已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种理想。</h3> <h3>  在通往“创新学院”的小道上,我们就被和田路小学特有的“星光大道”吸引住了:“多用台灯”、“绕线器”“活动日历笔”、“环保黑板擦”……每一颗闪亮的星星上都刻印着一项小发明,标注着发明人和获得的奖项。每个获奖的学生都在学校里留下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创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去彰显自己的个性和才能。<br></h3> <h3>  走过“星光大道”,踏入“创造学院”。创造学院有四层:一楼是“艺术创新实践室”,主要是同学们进行陶艺、手工制作、纸艺等动手创造的地方;二楼是“科技创新实验区”,主要是给同学们进行节能、环保等创新活动的地方;三楼是“数字化体验活动中心”,主要是让同学们学习机器人、数码摄影、电脑绘画、创意制作的地方;四楼是“多功能会议中心”。</h3> <h3>  在创造学院门口处这个可爱有趣的卡通人物叫“小创”,他是和田学生共同创造的“新生命”。这是创造学院的形象代言人,是和田学子们数易其稿,从绘画图纸、动画设计,到造型制作的心血结晶。更有意义的是,他们赋予了小创9个创造习惯,即“多看看不同的做法、多学学创造的榜样、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玩玩新鲜的活动、多做做勇敢的尝试、多试试新奇的创意、多找找相关的信息、多想想解决的方法和多改改设想的方案”,并通过9种卡通姿态加以区别。</h3><h3>  一进入创造学院就是学校的TED发布小会场,是为学生搭建交流创新思维的平台。会场不大,但整体风格充满童真童趣,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字母椅和玩偶,学生自制的创意摆件……。解说员说一年全校每一位学生都会在这里至少展示一次!</h3> <h3>  这是一楼艺术创新实践室的一个学生活动室,从头顶上彩色的灯泡到斑驳露出土砖的墙壁以及墙上悬挂的竹篮,处处影射出创造的光芒。这个活动室里有纸艺坊、乐陶陶、民俗工艺区等多个活动区域。</h3> <h3>  活动室内陈列着孩子们精致的作品,有布艺、剪纸、泥塑、陶艺、纸艺等等。</h3><h3><br></h3> <h3>  这是学生创造的手工创意作品,每一件作品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创造的专业水平,每一件都那么精致、逼真。</h3> <h3>  一楼出口处墙面上挂着一幅大型图画,想想它象什么呢-------这是一双带有魔力的翅膀,让你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尽情地发挥,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创新、不断创造。</h3> <h3>  就连通往二楼的楼梯墙壁上的造型也是别具一格------一条在大海里自由遨游的鱼。鱼身格子里布满了学生创作的小作品。在这里,学生耳濡目染的都是创造,创造! </h3> <h3>  二楼科技创新实验区里摆放的学生作品可谓是“高精尖”,有未来城市模型构建、新能源探究活动、机器人编程、航模、精雕、3D打印技术、各种电脑辅助创意设计项目等前沿科技让我们大开眼界。区域内所陈列的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的“安全剪刀”“儿童椅”等作品无不彰显着创造的魔力,在这里学生将创造变成现实。</h3> <h3>  区域内所陈列的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的“安全剪刀”“儿童椅”等作品无不彰显着创造的魔力,在这里学生将创造变成现实。</h3> <h3>  未来城市模型构建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这全是孩子们的作品啊!</h3> <h3>  这是几千份学生的科技作品。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100种工具、100种材料、100种项目”,竭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多元发展,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激情,充分践行了 “让创造成为一种乐趣、让创造成为一种习惯、让创造成为一种理想!”的办学理念。</h3> <h3>  三楼“数字化体验活动中心”为学生提供数字化互动学习的体验,通过数码摄影、虚拟创造、动漫设计、平面设计、互动游戏体验等全新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h3> <h3>  高端的“数码摄影设计室”,从摄影到设计到出图一条龙服务。</h3> <h3>  更高端的“动漫工作室”,孩子们超喜欢,从美术设计,造型设计,分镜头台本、场景设计、人物剪辑、配音配乐一直到成片,每个细致而又专业的流程孩子们完全搞定。真的是大开眼界、大开脑界啊,真的是令我们惊叹不止!</h3> <h3>  设计独特的计算机教室,呈s型编排,真的不一样的感觉。老师正对这个班级的学生们提交的科创作品项目进行逐个评估和认证。 </h3> <h3>  学校将创意的种子播撒到各个方面。为了发现孩子们蕴藏的创造潜能,借鉴了“专利申请”的模式成立了“专利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专利认证制度,将专利领域细分为“生活、才艺、运动、创意、学业”等五大申请领域,每一名学生都有获“专利”的机会,获得专利的孩子们可以获得由学校“专利署”颁发的“和田路小学创造发明专利鉴定书”。对于“专利”,和田的解释是凡是对学生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作品、创意、行为,都认可为学生的“专利”。这些“专利”永远都不可能获得国家认可的批号,但每一个教师都坚信,这将让每一个孩子受益终身。</h3> <h3>  四楼“多媒体会议中心”,一个偌大的环球屏幕,据说是和世博会同步安装的。会场并不大,容纳不了一百人。</h3> <h3>  和田路小学张军瑾校长在朴实而又率真的介绍中提到, 和田路风风雨雨39年,坚持了一个事------创造教育,真的是奇迹。在上海是第一个敢吃磅蟹的人。</h3> <h3>  从1980年,学校在全国开展了以“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论文、小制作”为代表的五小活动;1984年,和田路小学推出了独具匠心的“创造十二技法”,并编印了《跟老师学发明》、《发明一定有方法》等校本教材;到1999年,和田路小学已经成为全国创造教育学习观摩的样本。也是在这段时期,和田路小学生在全国各项发明创造比赛中摘金夺银,甚至出现了四年级学生勇夺国际金奖的奇迹。</h3> <h3> 然而,她从2001年接手三校合并的和田路小学时,学校的创造教育已风光不再:金牌教师退休,学校生源改变,教学质量下滑;三校合并,人员冗余,不少教师开始另寻出路,留下的教师大多对和田的传统特色不甚了解。怎么办?已经走过20年历程的创造教育品牌难道就此抛弃?她给出的答案是------用工匠精神做教育,以生为本,立足课程。</h3> <h3>  此时,正值上海新课改全面推行。经过一场历时数月的全校教师大讨论,终于形成共识:要给创造教育注入生机,用变革推动创造,从以往培育精英模式走向面向全体,从以往兴趣小组模式走向立足课程,下大力气培养和提高全体教师拥有创造的热情与能力。学校几乎把所有的经费用在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上和学生活动、工具材料上。创造教育让老师们无一例外地感受到自身蕴藏的强大潜能,他们成为设计师、艺术家、工程师、高级技师、工艺美术家、摄影师、编程大师等等。纸艺坊、乐陶陶、民俗工艺区、未来城市区的几位老师,有门卫、外勤、打字员、档案管理员等。<br></h3><h3> 从校长、老师到学生,每个和田小学的成员都是创造文化的缔造者和受益者。在和田路小学,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灯一墙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一种文化赋予一所学校用之不竭的成长力量。历经18年的今天,和田路小学的全体师生却都像着了魔似地离不开“创造”,这种创造的魔力已在教室、走廊、操场——全校的各个角落里弥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