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草原有个约会

有一点馨动

<h3>可以说内蒙富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就是大草原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区域占到了全国草场面积的35%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了,要说内蒙古最著名的草原,那是哪里呢?带你走进最美草原</h3> <h3>刺勒川 阴山下</h3><h3>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h3><h3>天苍苍 野茫茫</h3><h3>风吹草低见牛羊</h3> <h3>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呼和浩特,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内蒙古界于北纬37°24′-53°23′,东经97°12′-126°04′之间,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内蒙古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h3> <h3>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主要由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民俗游览主要包括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儿三艺”——赛马、摔跤、射箭,那达慕等;名胜古迹包括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白塔,包头市的五当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园,阿拉善左旗的延福寺,赤峰市的辽上京、辽中京、大明塔,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h3> <h3>内蒙古菜点特色主要体现在蒙古族的菜点风味上,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原料。</h3> <h3>烤羊腿是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的猎物和整羊进食。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 <br></h3><h3>  单独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烤羊腿遂逐渐代替了烤整羊。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h3> <h3>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达斡尔蒙古考》中载道:“餐品至尊,未有过于乌查(即烤全扬)者”。烤全羊蒙语称“昭木”。据史料记载,它是成吉思汗最喜爱吃的一道宫廷名菜,也是元朝宫廷御宴“诈马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br></h3><h3>  蒙古族这种传统而古老的风俗,至今还保留着,以前只供蒙古贵族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现如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草原饮食文化中一枚璀璨绚烂的明珠。</h3> <h3>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 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 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 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把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 趣 ,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把羊肉款 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h3> <h3>莜面 是由莜麦(即燕麦)磨成的面粉,经过加工制成各种食品。莜面的营养成份是其它面粉营养成份的七倍以上,可与精面粉媲美,为当地人民的上等主食。 莜面的做法、吃法很多,风格各有千秋。可加工成窝窝、鱼鱼、拿糕、饺饺、丸丸、饨饨、拨面、山药扁鱼子等,也可以加工成烙饼、煮鱼、炒面、糊糊、燕麦片、方便面等。</h3> <h3>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h3> <h3>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br></h3><h3><br></h3> <h3>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r></h3> <h3>天晴无雨、沙子干燥时,人从沙丘的顶部往下滑,便可听到沙子发出的如同击鼓、吹号的呜呜声,轻则如青蛙“呱呱”的叫声,重则像汽车、飞机轰鸣;又如惊雷贯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若是三五游人相随同时下滑,则其声如洪钟,更显气势非凡。整个沙丘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沙制回音壁,响沙湾因此而得名。</h3> <h3>在这里滑沙,是件十分惬意的事,坐在沙丘上,双腿前伸,用力下滑时,耳畔会响起“嗡嗡”的轰鸣声,随着下滑速度的加快,声音也越来越响,令人惊异不已。骑骆驼沙海探奇则是另一种体验,在摇曳不定的驼背上,明丽的蓝天、白云、黄沙都悠远无边,让人有一种神游物外的不真实感。</h3> <h3>响沙湾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东段,也叫银肯响沙(“银肯”为蒙古语,意为“永久”),背依茫茫大漠,处于背风坡,形似月牙,是中国三大响沙之一。在弯月沙山回音壁南约2公里处,有一个沙漠净水沙湖,是一个小面积沙池,终年不渴,为难得的“沙漠甘泉”。</h3> <h3>也不曾看到一条孤单的河,多数人会以不屑的口吻说:草原有什么好看。无非是一大片单调的草,一滴滴,草尖与游云相互拥舞的声音。那是人声交错的世界里听不到的微语,歌手忧郁的声音里满是悲伤:“在雨中。可终有一丝热气不肯散去,即具足一生,野茫茫、朴实、厚道的美丽的草原女子,看着窗外糨糊样的稀泥,心中袅袅升起一声叹息!</h3> <h3>去年8月,我们走四方一行22人贵宾来到了内蒙,看看脸上灿烂的笑容就明白了</h3> <h3>大召寺在清代被尊为“皇庙”。因为清顺治皇帝迎接达赖五世赴京时,曾住宿在这里;康熙皇帝也在这里住过几日,并铸有“皇帝万岁”的金牌,供于大殿银佛像之前(如今殿内光线很暗,游客不一定能看到这块金牌),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此后这里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成为了蒙古地区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寺庙的正殿也换成了黄色琉璃瓦。</h3> <h3>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南部,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在明万历八年(1580年)主持修建。寺庙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喇嘛教中的黄教),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庙。大召寺的建筑风格采用了汉传寺庙的形式,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九间楼、经堂、佛殿等,其中经堂和佛殿连在一起,统称为“大殿”。游客进入山门后,沿着中轴线向前步行游览,就可以轻松的游遍全寺。</h3> <h3>草原的天空永远都是那么美</h3><h3>从浅蓝色到宝石蓝,变化莫测</h3><h3>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独特的风味</h3><h3><br></h3> <h3>更多旅游信息,请关注走四方旅行社微信公众号!</h3><h3>咨询热线:0838-2517339</h3><h3> 0838-720627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