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新课标”,把握“新课堂”

阿杜

<h3>  平时的教学中,总觉得教材很有用,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素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有抓手。而“新课标”阐述的是理念方面总体的教学建议,离实际教学很远,不能直接指导具体内容的教学,于是就不关注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长此以往,课堂教学就可能偏离课程改革的方向,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美好初衷。</h3><h3> </h3> <h3>  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3月26上午,我分别与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再次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h3> <h3>  </h3> <h3>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h3><h3>首先,让大家了解为什么重新学习课程标准。</h3> <h3><br></h3><h3>1、课标解标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h3><h3> 如果对教学工作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课程标准就是圆心,教学目标是半径,无论圆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课程标准作为实施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圆心找不准,我们的教学就谈不上有效和高效。因此,解读课程标准就是找准圆心,然后通过研读教材来理解课标,同时用对课标的理解来把握教材。<br></h3><h3>2、课标解读是的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h3><h3>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上一节课之前需要考虑三个问题:</h3><h3> 一是要将学生带向哪里(学习问题)?</h3><h3> 二是怎么样将学生带向哪里(教学问题)?</h3><h3> 三是怎样确定已将学生带向哪里(评价问题)?</h3><h3> </h3><h3>3、解读课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h3><h3> </h3><h3>4、细化解读课标是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需要</h3><h3> </h3><h3>5、细化解读课标是规范叙写教学目标的需要。</h3><h3><br></h3> <h3>二、核心理念</h3><h3> 围绕“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开展教学。</h3> <h3>  思想决定行动,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力落实“四基”,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h3> <h3>三、教育观念</h3><h3>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h3><h3>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h3><h3>3.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h3><h3>4.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h3> <h3> 老师们深知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h3> <h3>四、课程目标</h3><h3><br></h3> <h3>1.明确了课程标准总目标</h3><h3>2.分别与一、二年级明确了各学段具体目标</h3> <h3>  通过深入学习,教师感受到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教材而已,而是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h3><h3> </h3> <h3>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让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学指明方向,让我们不再盲目,少走弯路。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更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更丰硕。</h3> <h3> </h3><h3> 审核:贾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