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很久就想写写城关中学的往事了,作为城关中学的一名毕业生,对自己的母校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当年很自豪地从饮马初中考入城关中学,当时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情。在城关中学生活了三年,这三年数不尽的故事,仅仅靠我几千字的文字是说不完的 。</h3><h3>衣------自己是97年升入城关中学的,96年出了个山东理科状元---李继伟,一时间小小的城关中学出名了。虽然比起当时的昌邑第一学府----一中,略显寒酸,但是城关中学却籍此站在了和一中同样的高度,成了昌邑县的重点高中。我们应该是第二批招收的重点生,我印象中的,不一定准确。</h3> <h3>升入高中,很荣幸地分到了一身校服。校服是那种深蓝色的,没有今天学生校服的大红大白,完全是蓝色基调的。穿到身上,感觉有种土鸡变凤凰的感觉。可知当时我们的同学大部分来自农村,那时的穿着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比起人家那些穿着运动服的城市孩子,总感觉有点自惭形秽。穿上校服,我们都没有了差距,但是脚上的鞋却是改变不了的。时间久了,有时髦的同学,来到当时的大棚,和小贩激烈地唇枪舌剑,拦腰再拦腰砍价,最后摸出一张张浸满父母汗渍的人民币,换回了一双双“liming”,”naike”诸如此类的运动鞋。穿在脚上,仿佛自己突然之间成了城里人,昂首挺胸,踏步起来。</h3><h3>由于自己的零花钱十分有限,高中三年,实在没奢侈过一次,有限的钱都换了学校的饭票,直到毕业,也没穿上“李明”这样的名牌,不失为一种遗憾。</h3> <h3>食-----说起城关中学的伙食,实在是不敢恭维的。印象中,学校的食堂在一个小胡同里,位于学校的东南角。学校的厨师和服务员,全是一些老男人担当。现在回想起来,一个场景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一个大爷一手拿着打菜的勺子,一手叼着一支香烟,打菜的空隙,还时不时来上一口。自己是男生,打的菜总是比不过班里女生的,尤其是略有姿色的女生,盛菜的盆总是满的。</h3><h3>学校的食堂是不允许用现金的,开学后,父亲用自行车驮来一袋小麦,换成学校通用的饭票。饭票用的多了,也成了一种文化,各种段子,在饭票的背面流传。对比自媒体发达的今天,我觉得学校的饭票文化也成了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3><h3>每周的星期六下午最后两节,是属于我们学生的放风时间。对于整天吃惯了学校白菜豆腐,豆芽土豆的素食主义者们,出去吃个包子,烩个火烧,就是最好的改善生活了。记得出了学校东门,往南200米,就有两口子烩火烧,当然家里的电视机,更是我们出来的诱惑。对于我们这些爱看球的同学,他家的14寸电视就是我们了解中国足球的最好窗口。当然两口子的手艺也是很好的,两个火烧烩出了浓浓的家的味道。想想他们现在也得70岁的老人了吧!感谢他们,给我们单调的高中生活带来了饮食的乐趣。</h3><h3>高二的时候,学校的食堂承包了,我记忆犹新的是老林两口子。现在还偶尔遇见他们,都是当爷爷奶奶的人了。当年他们的“活络面”可是一绝。老林师傅两口子操着浓浓的双台腔,一个闺女,一个儿子都在跟着帮工,两口子很和气,态度也很好,我基本每天都去他们那里吃饭。就是今天在街上遇见他们,两位老人也是非常热情。</h3> <h3>住-----城关中学的住,可是一绝。高一时,八个人一个宿舍,上下铺,那个床,一上就晃,床板是竹子的,上面不多铺上几层,是不能入睡的。一到晚上,老鼠打架声,梦话声,磨牙声,各种脚臭味,混在一起,真是开了个水陆道场,各种滋味都冒出来了。写到这里,我不禁笑出声来。一开始,我们在北边小楼上住,后来搬到了南边的教学楼上,一个宿舍三四十人住在一起,脚臭味道更浓了,尤其到了夏天,这么多人凑在一起,那个热自不必说,汗臭味混合着脚臭味,熏得人头晕。</h3><h3>但是这个热是无法抵挡的,等着查舍的老师一走,便成了我们的自由天地。各种赤身裸体的,各种盆子遮挡的,奔跑在走廊里,一时间各种尖叫声,哗哗的流水声混合在一起,经过一个小时的狂欢之后,一切才归于平静。</h3><h3>后来我们的宿舍搬到了东南角的两层小楼上,由于厕所在外面,冬天的时候,总有怕冷的同学,不想走那几步路,出门就小便,时间久了,宿舍前,竟形成了一道“黄河”。想想那时我们的住宿条件是多么艰苦啊!虽然艰苦,但是我们却很快乐!</h3> <h3>行-----这里还是说说我们同学的学习吧!由于我们城关中学的孩子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当时还是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考上大学,对农村孩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或许这种信念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同学,拼命学习考上大学成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座右铭。比起今天被老师逼着学习的高中生来说,我们那时的动力也不知来自何方。只知道早上5点20准时起床,一年四季皆是如此,然后跑操,上自习,开始一天的课程。那时的老师基本不管我们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发自内心的学习,晚上回宿舍,每个同学都是带着书的,在充满脚臭味的被窝里学习,是我们很多同学的家常便饭,我们的努力,换来了高三毕业时的一张张录取通知书。</h3><h3>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也没有多少体育活动,城关中学有限的空间限制了我们的活动。小小的操场上,尘土飞扬,一群孩子在追逐着一个足球,飞起一脚,不是球飞了那个老师家里,就是打在了那个老师家的玻璃上,免不了一阵赔礼道歉。爱好篮球的同学,在学校坑洼不平的砖铺场地上,追逐着自己的NBA之梦。</h3><h3>那时学校里也是名师云集,今天不一一提教过我的老师了,但是数学老师王振宇老师,朱美荣老师对我的高中生活产生了最深刻的影响,今天和他们成了同事,也从内心里感激他们,一个在班里学习不入流的学生后来考上师范,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多亏了两位老师的教导,不光是知识上,而且在生活中对我的鼓励和照顾。感谢所有教过的我的老师们,正是你们撑起了城关中学的一片天!</h3><h3>写到这里,夜已经很深了,只好罢笔,最后感谢我的母校——城关中学,也感谢城关中学的所有老师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