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屯走出来的孩子们 —— 记一次学生聚会

杨柳青青 pony

<h3>我1970年从宝泉岭农场调到友谊农场八分场五队学校,在那里呆了11年,先后担任过科任,班主任,接触过不少孩子,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我1978年秋季接手的这个班,因为那是我教学生涯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一个班级。我从四年级一直带他们到六年级。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前些日子,他们提出要举办一次毕业四十年聚会,并邀请我参加。尽管我身体不是太好,我还是一口就应承了下来。因为我也很想见一见这四十年没见面的孩子们。</h3> <h3>这便是我78年秋季接手的那个班,大概不到四十人,照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都记不清了。但能记得的是照相地点是在我们校园前面的那片小树林前,人员也没全部到齐,现在挨着照片查看,也想不起所有孩子的名字了,直到今天聚会,看到他们的面容,还是怔怔的,久久辨认不出来了。</h3><h3><br></h3> <h3>这是和女同学的合影,都有谁?自己去对号入座吧。</h3> <h3>黑龙江的三月,天气还很冷,我从哈尔滨启程,坐了一夜的火车,一大早就到了友谊。梁正军——这次聚会的组织者,早早就等着接站了。不时,我们就到达了聚会地点——八分场。</h3><h3>这是先到的部分学生的合影。</h3> <h3>聚会的场所选在了八分场一家比较大的饭店——</h3><h3>胖姐饭店。</h3> <h3>为了这次聚会,他们也费了很多的心思。</h3><h3>小学同学筹聚会,</h3><h3>群策群力夜难寐。</h3><h3>不求春风换夏雨,</h3><h3>但求夕阳闪余晖。</h3><h3>宝山屯下共甘苦,</h3><h3>五彩人生梦一回。</h3><h3>四十年后重聚首,</h3><h3>清茶当酒君亦醉。</h3> <h3>大家聚齐后,他们的第一项程序便是回归故里,去看看他们的母校——宝山屯小学。</h3> <h3>车子缓缓进屯,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南北通透的水泥道,原来这是一条土路,由北向南,把屯子分成两半,也是屯子通向外界唯一通道。</h3> <h3>路面干净整洁,道两侧的民房都翻盖成了砖瓦结构的房子,原来的草房都看不见了。他们看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虽然找不到原来自家的房场,但看到村中的这条大道,心中都感到无比的亲切。</h3><h3>我自1981年离开这个屯子后,先后也曾来过两次,相比之下,这次村子的容貌,比前两次好多了。起码,土路换成了水泥路面,草房也都不见了踪影。</h3> <h3>这就是宝山屯学校,它建于六十年代后期,我70年去的时候,校舍还很新,当时拥有八个年级,数百名学生,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因为那时实行的政策是连队办中学,当时的教师队伍,除了下乡来的知识青年,还有一部分是各大院校分配来的毕业生,在我的记忆中,我去学校任教时,学校光本科生就有四五个,后来友谊县的教育局长曹善碌,友谊农场机务副场长薛振高……都是从这个学校教师队伍里走出来的。连同从它里面走出来的孩子们,现在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也包括现在站在它面前的我们这班的学生。</h3> <h3>现在它已无人问津,听说已经转让给个人了。门前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铁锁。看到它破败的样子,我们心中都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哀,原来村里的孩子,不用走出村子,就能读完初中,现在听说是集中办校了,就连幼儿园也要到远离村子数十里以外的分场去,也不知现在的社会,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h3><h3><br></h3> <h3>我们在学校门前合影留念。这块黑土地,它曾承载了我们满地芳华。</h3> <h3>学校前面,原先是一片密密的杨树林,我们的那张黑白照片,就是在这片树林前照的,现在它已经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棵了,不知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将它们砍伐掉的?,</h3> <h3>我们那个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片杨树林。在我们的记忆中,它的路面要比现在平整得多。</h3> <h3>这是五队的农具场,所有农机具都集中在这保养。七十年代的机务排,是连队生产的生力军,毕竟那个时候,农场无论是春耕,夏播,秋收,都离不开这些铁家伙。它们曾为农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我们在经过农具场时,也看到那里聚集着一帮中年人,但都是陌生的面孔,没人认识我们了!</h3> <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彩云飞,</p><p class="ql-block">宝山屯里走一回。</p><p class="ql-block">满目青山依旧在,</p><p class="ql-block">物是人非梦难追。</p><p class="ql-block">校舍门前留个影,</p><p class="ql-block">村中大道排成队。</p><p class="ql-block">陌生老人面带笑,</p><p class="ql-block">重拾英姿满载归。</p> <h3>七十年代初结缘,</h3><h3>相识相知四十年。</h3><h3>年少已步风尘去,</h3><h3>只留真爱在心田。</h3> <h3>信息时代再结缘,</h3><h3>相见难辩旧时颜。</h3><h3>记忆中的小丫蛋,</h3><h3>转瞬也把孙辈添。</h3> <h3>人间最是难留住,</h3><h3>红颜辞镜花辞树。</h3><h3>毕业一别四十载,</h3><h3>仍有神韵似当初。</h3> <h3>席间举杯相互诉,</h3><h3>几回梦里与君游。</h3><h3>完美纵有天作合,</h3><h3>得来全凭苦中求。</h3><h3><br></h3><h3><br></h3> <h3>今日同饮杯中酒,</h3><h3>师生情意传千秋!</h3> <h3>和我合影的这个孩子叫刘强,在校时个儿不高,也很老实。没想到这些年个子长这么高了,我惊讶地望着他:个子长起来了?因为他妈妈个子就不很高,肯定是遗传了他爸爸的基因。他爸爸刘万庆,当时是连队的木匠,技术工种在当时也很吃香,加上他爸手艺好,又为人和善,在村里享有很高的威信。后来我们又发现刘强歌唱的还好,这就不知道遗传谁的基因了。</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个女孩叫温秀春,有一段时间我们两家还是邻居。开始是在群里看到了她,一点都认不出来了,见面后仔细瞧,还是有小时候的影子。姑娘能干,虽然没念多少书,但她能吃苦,加上她有经商的头脑,经过这些年的拼搏,她现在在烟台有自己的事业,听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平时我们都认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看温秀春,她既没有学历,又没有背景,然而她却成功了,里面的艰辛,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span></p> <h3>我身后站着的这个女孩子叫杨桂娟,小时候就很瘦小,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旧,别的孩子我得端详上半天才能认出来,杨桂娟不用,一见面我就认出她来了。她当时是班长,学习用功,在班上也享有很高的威信,同学们也都拥护她。在和她的聊天中,她很健谈,也很乐观。她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和姑娘姑爷住在一起,姑娘两口子对他们都很孝顺。爱人对她也好。她现在还在为孩子们做奉献,在家里她仍然是班长!她这种坚韧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应该是承传她的父母,她家兄弟姐妹十人,能把十个孩子都抚养成人的父母,是多么伟大的父母,为那一代人的精神点赞!</h3> <h3>照片后排最右边的那个女孩子叫王秀萍。在校时个子不高,坐在教室的最前排。文文静静,脸上总是笑咪咪的。你永远看不到她生气时的模样。这次见到她,虽然她变化不大,但我还是端详了半天才认出来。还是那副宁静的面容,白白净净的。她的父亲王林岐是五队机务排的拖拉机手,当时也是连队的生力军,没想到却英年早逝,父母的早逝给她的打击该有多大,但从她那平静的面容中,也能看出父母过早的离去,同时也给她注入了坚强。愿她的生资生意,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好!</h3> <h3>看到了吗?我身后低着头,跟我说什么的那个男孩叫程金富,小时候个子就不高,长大了还是不高,这么多年不见,小男孩变成小老头了。但很幽默,他说他那个时候很淘气,但没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估计是太小,无论他怎么淘气在班上也翻不起大浪的缘故吧?反正在淘气的孩子里,他还没排上号!</h3> <h3>我身后那个穿藕荷色外衣的女孩叫宋春香,她是女生里面最老实的孩子了。她家住在后屯(后屯其实不叫宝山屯,)只是兵团组建后,前屯后屯并为一体,改建为十八团七十六连,连队一所学校,建在两屯中间的一个小山坡上,前屯的学生上学的距离比后屯的学生稍近一点。那时班上后屯学生也不少,他们来回走读还是很苦的,特别是赶上不好的天气,他们好像也从来没迟到过。宋春香属于那种不前不后的孩子,学习既不拔尖也不落后。在我的记忆中,她应该没受到过老师的批评。这次看到她,我发现她变化很大,性格开朗了不少,在聚会的游戏中,落落大方,不像小时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姑娘了!</h3> <h3>后排中间的那两个男孩子是哥俩,杨金钱、杨金财。看起来他们的父辈是希望他们哥俩能发财,不缺钱花。这哥俩也真就没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哥俩虽然没离开连队,还在父辈耕种过的土地上拼搏,但与他们的父母,不能同日而语了,特别是杨金财,他们现在拥有了自己的农机具,自己的交通工具,劳动强度比他们的父辈,要轻松得多,收入也比他们的父母高得多!他们是标准的现代化农民,农村的面貌,要靠他们来改变!</h3> <h3>第二天,我们一行又驱车前往绥滨农场的热带植物园,遗憾的是园子装修,参观成了泡影。不管怎么说也算孙大圣到此一游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并没受多大影响,返程是仍然是兴致勃勃。</h3> <h3>返回途中,中午进了一家"家香饭店",它的特色是大铁锅炖鱼,炖鸡……还可能炖其他什么的吧,反正我们那天点的是炖鱼(是湖里的鱼)和鸡,过去农村那样的大锅台,大铁锅,烧的是木头板子。想起现在的有钱人又追求起农村生活了,不禁哑然失笑。听人说大铁锅炖出的菜和咱们小锅小灶炒出来的菜味道不一样,我是没品出来,不过,人们的味蕾能牢记幼年时代的美味,应该是有道理的。我还是第一次尝到这种农家风味,也是一种经历!</h3> <h3>午餐过后,又转道到一家酒厂。他们家的高粱酒应该是很有名气。我们亲眼参观了他们的制酒车间,看到了酒的酿制全过程。出来时,不少同学手中都多了一小壶酒。这个酒厂也是当地的一个游览景点,为什么不收门票,从大家手中的小酒壶就明白了酒厂决策层的英明!</h3> <h3>他叫梁正军,也是这次聚会的组织者。小时候就很有正事儿,学习认真,成绩一直不错,最后考进了哈尔滨航运学校,本应是前程无量。但由于命运使然,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自主创业,在商海中历练自己,应该还是能力的事儿,加上他人品好,转战了几个行业都很成功。现在在友谊县城开办了一所养老院。我们都称赞他从事的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真正的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h3> <h3>后排中间的孩子叫朱少军。小时候在班里个子不高,坐在班级的最前排。说他老实吧,他还是有点小淘气,但小脑袋瓜很聪明,学习也一直不错,就在他高中毕业那个时期,国家投资在我们八分场境内建了一座发电厂,那个时候,能进到电厂,都是农场职工梦寐以求的事儿。不知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家长的意思,他选择了进电厂。当时他这个选择,给家庭肯定是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尽管他现在也混的不错,估计也是电厂的基层领导了吧?但我想,如果他能选择考大学,目前肯定又是另一番天地!</h3> <h3>我身后这个孩子叫段余海,在男孩子堆里,要找出比他还老实的恐怕不多了,只看他的外貌,就知道他是那种不用大人操心的孩子。这些年,虽然是在连队种地,听说日子过得不比任何人差,这恐怕与他的踏实能干是分不开的。我想农村离不开他们这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的年轻人!祝愿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h3> <h3>这个美女叫曹冬梅,小时候长得就很乖巧,现在比小时候还好看了。这次聚会,晚上我和她住一个房间,通过近距离接触,才知道这孩子不仅心地善良,心思细腻,而且还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对爹妈,还是公婆,都很孝顺。俗话讲:百善孝为先。就这一孝顺的品德,她就高于现在好多青年人。令我对她刮目相看!</h3> <h3>歌厅端坐的美女叫韩玉霞,这次聚会我才发现她的嗓子那么好,听着她甜美的歌喉,遗憾她没有走上音乐这条路,听说也曾有上学校当音乐老师的机会,不知为什么没有把握住?人的命运有时候也真是很难琢磨的,如果她能进艺术院校深造,现在肯定也能成为当红的歌星。</h3> <h3>李凤荣,在我的记忆中是个很平常的孩子。但这次看到她,却完全改变了我对她的印象。她性格开朗,说话高声大气,还被群主推荐为这次聚会的财务总监。据她自己说她小时候很淘气,最有意思的是有同学形容她,说她开教室门从来不用手,都是一脚踢开。有男孩子风范,她自己说她是个假小子。现在看起来还真是有点名副其实的。而且她还创造了麻将桌上不输的神话!也令我刮目相看!</h3> <h3>前面穿红外套的姑娘,名字叫陈红云。高挑的个子,她和小时候的模样变化不大。估计这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她父亲陈世东原来曾是五队队长,她家只有姐弟三人,生活条件相比多子女家庭要优越一些。她从初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先是从事幼儿教育,然后正式转入教师队伍,看她性格内敛,谈吐文雅,确实也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h3> <h3>晚饭后大家又转战到歌厅,看这三位,两名美女,一位帅哥,性格都大抵相同,温和,低调,更有一个共同点:淳朴、善良。这就是从我们宝山屯走出来的孩子们共同具有的品质,为他们的优良品格点赞!</h3> <h3>张敬民,专程从杭州赶回来参加同学聚会,不知是哪方面的原因,紧赶慢赶还是晚到了一天,确切的说,他与老师只差一个小时,就擦肩而过了,真的很遗憾,只能以后再见了。我看到他发的全家福,没想到当年的小小子长成了大猛男,那时他家哥俩同在一个班,他哥张敬龙,在家排行老五,张敬民就是老六了。老五比较淘气,学习也不如老六好,相对而言,老六应该是讨老师喜欢一些。估计那个时候,老五张敬龙挨老师的批评不能少了,可我都不记得了。民间有句俗语:淘小子出好将。所以,淘小子的人生,也一定很精彩!这次聚会,张敬龙没参加,张敬民又迟到了。只能看我们的美篇,来感受一下我们聚会的热烈气氛吧!</h3> <h3>这是张敬民他们的第二天的聚会,人数比正式聚会那天可能少了点,但同学的情意是一样的深!</h3><h3>几盘乡土菜,三五几童真。</h3><h3>虽未血缘系,亦如兄弟亲。</h3><h3>谈今多爽朗,忆旧更销魂。</h3><h3>杯酒何言少,犹然醉在心。</h3> <h3>这是我们聚会全班人员的合影,一共是十七人,那天刘忠和冯启骏俩人只点了一下卯就离开了,估计他们都很忙。特别是冯启骏,听说同样的是在连队种地,而他种地的规模,比其他同学都大得多。在他们这班同学中间算是羊群里的骆驼了。我们都希望他的事业越做越大!</h3> <h3>春有百花秋有月,</h3><h3>夏有凉风冬有雪。</h3><h3>若无闲事挂心头,</h3><h3>便是人间好时节。</h3> <h3>云卷云舒抬望眼,</h3><h3>花开花落且赋闲。</h3><h3>金钱名利全看淡,</h3><h3>不是神仙赛神仙。</h3> <h3>白驹过隙一瞬间,</h3><div>人生苦短几十年。</div><div>悲欢离合天注定,</div><div>随遇而安享自然</div> <h3>路行百里九十半,峰登极顶景方完。</h3><h3>奋斗不应晚来歇,拼搏理应早谋篇。</h3><h3>与时俱进岂少壮,柑橘逾秋老更甜。</h3><h3>棋局越到收官处,人生曲终谨操盘。</h3> <h3><font color="#010101">应该说,这是我这些年以来参加的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宝山屯里是一家,今日重逢话晚霞。</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年少已步风尘去,白首奋身绘余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自信人生三万日,笑看沧桑浪浣纱。</font></h3> <h3>天南海北懵懂娃,</h3><h3>月老引领垒小家。</h3><h3>养儿育女度岁月,</h3><h3>追星赶月逝芳华。</h3><h3>青春已步风尘去,</h3><h3>白首携手看晚霞。</h3><h3>待到耄耋清骨日,</h3><h3>促膝同吟浣溪沙。</h3><h3>看见了吗?少军的夫人不仅人长得漂亮,更主要的是贤惠,有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公婆如亲身父母,为她高尚的品格点赞!</h3> <h3>认识温秀春的先生吗?那可是武术教练啊,而且把自己的下一代也带成体操教练!令人羡慕啊!</h3> <h3>张敬民一家。看他们的儿子,又高又帅,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h3> <h3>王秀萍一家的全家福。儿子长的太像妈妈了!这么帅的小伙子一定能找个漂亮的媳妇回家来。秀萍你赶紧做当好婆婆的思想准备啊!</h3> <h3>这是刘强家的全家福,你们认出来吗?我连刘强都没认出来。当年的小男孩都当爷爷了,真的是岁月不饶人啊!</h3> <h3>这是王作江的全家福,这次聚会,最早是王作江张罗的,遗憾的是,当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又"遍插茱萸少一人"了。感谢作江同学组建了这个微信群,让分散了几十年的同学又聚到了一起,作江,希望你在异地他乡要保重身体,经常上群里来和大家聊天,也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新鲜话题!</h3> <h3>来去匆匆行程急,</h3><h3>转瞬即将话别离。</h3><h3>微信群里常相聚,</h3><h3>下次重逢盼有期!</h3> <h3>相见时难别亦难,</h3><h3>意犹未尽万千言,</h3><h3>世上哪有不散席,</h3><h3>送君千里终须还。</h3><h3>阴晴圆缺事常有,</h3><h3>悲欢离合古难全。</h3><h3>祝愿诸君多保重,</h3><h3>再叙衷肠待他年。</h3> <h3>两天的聚会一晃就过去了,我带着别样的心情返回哈尔滨。见到四十年未见的学生们,心情自然高兴,聚会过后,又多了一层欣慰。因为亲耳听到,亲眼到看到我的这些孩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生活都很好。虽然他们有一部分还没离开故土,也还继承者着老一辈的事业,与土地打交道,但令我感到欣喜的是他们的生活质量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他们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也都能自强自立,每个人也都还有个健康的身体。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功!我为这些孩子们的成功感到骄傲和自豪!祝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h3><h3> 谨以此篇,献给我可爱的学生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