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聚寿山石盆河花布施穿越记

往事如烟

<h3>文字来源:【镜新磨】</h3><h3>2019年3月24日,约伴16人探线太行陉晋豫古道丹河峡谷至盐厂段。</h3><h3>上午9:00,车辆来到了聚寿山。</h3><h3>聚寿山,座落于太行山麓的泽州县晋庙铺镇范谷坨村,其山以“藏风聚气、怡情养性、安身凝神”而得名。 </h3><h3>整个聚寿山景点其实是修建在大峡谷之中,所有建筑都以河道为轴线,以山体为依托而建。我们顺着河道向前行。除了寿宝阁,依山而建的楼阁有七八座之多,远处还有一个以山崖为工地的施工现场,吊车忙碌地上下挥动巨臂。 </h3><h3>其实景区内除了一座清代的关爷庙和一些保存尚好的晋南古民居值得一看外,其余全部为近十几年来新建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虽然匠心独具,气势恢宏,努力使得自然天成的灵山异水和浓郁厚重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意蕴深远,尽显和谐之美,生命之真。但是游客似乎并不买账。晋城开通了公交,3A景区也不收门票,春光明媚,游客却少得可怜。</h3><h3>倒是满山遍野粉白的野桃花、金黄的连翘花,让同行的驴友们欣喜若狂。</h3><h3>11:00,离开聚寿山,驱车沿着狭窄曲折的村道前往十几公里外盐厂村。这个以晋盐外运得名的小山村,见证了百余年前晋豫古道的辉煌。</h3><h3>按照老乡的指引,我们从村东的小路,匆匆地进入峡谷,沿着河谷,踏上了那宽约一米左右的石径小路一路下行,翻下险峻曲折的陡坡,跳过洪水冲过的块石,拨开横长丛生的荆棘,努力寻找古道的痕迹。峡谷呈南北走向,两侧山梁相对高度300余米,山势雄拔,山峰奇特,悬崖峭壁,沟深幽静,风景秀丽。山半腰金黄色的连翘花已盛开,金黄金黄的的连翘花海间,一丛丛、一簇簇洁白的桃花梨花点缀,桃红梨白竞相绽放,相映成趣,各领风骚,绽放出一片风情万种的世界,构成画一般的自然美景,千山万壑呈现出漫山遍野的繁花景象,是南太行最美的季节</h3><h3>13:00,走进石盆河村,立即被这里的风景所陶醉。小山村四面环山植被丰厚,到处是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蝶飞蜂舞。极目望去,峰峦叠翠,春色盎然。山村的房子全部是用石头綦切而成,是典型的石头部落,村里的石磨、石碾、石臼因为常年没人用,大多被蒿草所埋没。</h3><h3>一行驴友在老乡家门口支起炉灶,开始包饺子腐败</h3><h3>14:20,沿着宽平的机耕路,盘山而上,翻越晋豫交界的上河岭,前往河南沁阳九渡村的常河。半个小时后,就来到了尸军口。合影留念后,便下到常河村,是九渡13个自然村中最偏远、最有特色的古村,离村部有6公里。整个村落由东南向西北呈扇形布局,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建筑多为两层,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九渡村在2013年8月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中的古寺、民居、古树令一行驴友兴奋不已。</h3><h3>常河,通往九渡丹河峡谷、天池岭、大口均有路,老乡给我们指了条最近的路:从尸军口沿岭脊向西翻上最高的红土咀,上面有宽平的机耕路可以通往花布施,只有五六公路路程。</h3><h3>于是我们转身回到尸军口,上到岭脊,有盘山小路穿过浓密的荆棘丛,向西面的最高峰蜿蜒而上。这条路很长时间没有人走了,中间还有几个岔口,时断时续,对着轨迹,路径还能找到。一些地段很是陡峻,切石头松动,走起来需要倍加小心才行。</h3><h3>16:30,所有人顺利登山红土咀最高点,来到机耕路上休整。一个小时后,来到花布施村口袋333省道上。全天穿越行程16公里,拔高500米。</h3><h3><br></h3> <h3> 穿越南太行,一路荆棘碎石相伴,桃花将败,连翘正开,古村古道,百年沧桑!南太行休闲腐败,祈福聚寿山,赏花尸军口,包饺石盆河,穿越花布施,行程16公里,拔高500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