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建筑历史故事影视集

魅力泉州~文明影视

<h3>~原创~</h3><h3><br></h3><h3>【泉州建筑历史故事集】</h3><h3><br></h3><h3><br></h3><h3>一,《建筑历史》</h3><h3><br></h3><h3>最近几年,我对闽南文化特别兴趣。</h3><h3>我阅读《八闽通史》《福建省志》《泉州市志》《南安县志》,进一步了解家乡历史。</h3><h3>我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福建四大古郡南安市。</h3><h3>千年古郡,魅力南安。</h3><h3>古代南安在唐朝时期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h3><h3>历史上先有南安,后有泉州。</h3><h3>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南安县九日山晋江河流出海口。</h3><h3>宋元时期,泉州航运发达。</h3><h3>泉州货物从刺桐港起航,抵达南洋,印度洋,中东等地;带去中国陶瓷,丝绸,茶叶等货物。带来香料,蕃薯,胡椒等货物。</h3><h3>宋代,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美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h3><h3>那时,中国是世界贸易中心,泉州是世界海上贸易中心。</h3><h3>宋代是泉州历史上最繁荣时期,泉州与世界各国通商,贸易,带来经济繁荣,文化创新,促进各行各业大发展,泉州建筑吸纳各地精采,形成独特风格。</h3><h3>古代泉州建筑多样性,有闽南本土特色的就地取材,红砖,白石,青草石,木构件。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汉式古民居,还有南洋,西洋,中西合璧的番客大厝,洋楼,五脚架(店铺),骑楼等。</h3><h3>闽南建筑,泉州特色,历经千年继承,创新,发明,形成独特的“南方建筑”,泉州风格。</h3><h3>泉州古建筑,最为经典的风格是以本地建筑材料为主,红砖,白石,木结构;配上古井,天井,石埕,燕尾脊,雕梁画栋,画花画鸟,雕龙雕凤的皇家气派,汉式大厝。</h3><h3><br></h3><h3><br></h3><h3>二,《泉州建筑》</h3><h3><br></h3><h3>泉州:古称“泉南佛国”,“光明之城”。</h3><h3>泉州是首届东亚文化之都。</h3><h3>泉州是世界多元文化中心,美誉:“世界宗教博物馆”。</h3><h3>泉州话把房子叫厝,将汉式民居,称大厝。</h3><h3>泉州房屋建筑,有棋盘厝,还有两落二厅二护十间张大厝,三落三厅两天井两护一石埕汉式古厝,汉式硬山顶五间张大厝等大厝。</h3><h3>清末,民初,泉州建筑,学习南洋建筑风格,流行番客大厝,洋楼,骑楼。</h3><h3>泉州建筑特色,艳丽恢弘,尽显建筑之张扬,而内在则质朴端庄。</h3><h3>壮丽的泉州红砖古厝主要分布于泉州府地,古郡南安,侨乡晋江等地。宝岛台湾,金门,南洋也有泉州风格建筑。</h3><h3>红砖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体系,泉州独特风格。</h3><h3>“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是对闽南红砖建筑特色的形象表述。</h3><h3>闽南红建筑,以红色为主调,白色衬底,加上雕龙刻凤,画花画鸟,美观大方,谓为经典。</h3><h3>我特别喜欢泉州特色的古建筑,仿古建筑,洋楼,骑楼,古大厝,土楼,南洋风格的建筑。</h3><h3>对于泉州建筑,我更喜欢门庭雕花画鸟,屋顶剪瓷雕,燕尾脊;地上古井,天井;还有屋里木门,木窗,木桌,木椅,木床;喜欢古大厝清静安逸,唯我独尊的气派。</h3><h3>回忆儿时居住过的三落两厅十间张古大厝,八户人间,热闹非凡,给我印象深刻,这才是真正的邻居,吃住在一起,白天晚上都不用关门,那时,天下无贼,大家学雷锋做好事,互相帮助。</h3><h3>这是我对古厝的情感,是我对家乡的一种记忆。</h3><h3><br></h3><h3><br></h3><h3>三,【闽南文化】</h3><h3><br></h3><h3>闽南文化传承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的精华。</h3><h3>闽南人在宋代曾经创造世界辉煌,那时泉州是世界海运贸易中心,东方第一大港,满街都是圣人。</h3><h3>闽南文化融合当地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中原文化,海洋文化,而且还吸收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并且吸收创新发展壮大。</h3><h3>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h3><h3>闽南文化包括南建筑,南戏,南音,南曲。</h3><h3>闽南人有自己的语言,戏剧,民俗,文化。</h3><h3>在唐宋元明时代,泉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h3><h3>泉州先人发明创造许多建筑奇迹和建筑精品。</h3><h3>泉州人建造东西两座石塔,经历千年,无论风吹日晒,地震大水,依然牢固。</h3><h3>泉州人建造世界最古老垮海石桥“洛阳桥”,世界最长垮海石桥“安平桥”。安平桥美誉:“天下无桥长此桥”。</h3><h3>泉州人建造“蔡氏古民居群”,几十座汉式民居聚在一起,形成闽南建筑大观园。</h3><h3>泉州人建筑大师林路,在南安建造“林路大厝”,美誉:“有林路富,无林路厝;有林路厝,无林路富”。</h3><h3>泉州人建造“九十九间大厝”,即“福鼎山庄”;白银用船载,大银装麻袋用人工挑运;建筑小工师傅,有肉吃有鱼配,一人打工,养活全家,堪称宏大工程建筑。</h3><h3>泉州人发明创新中西合璧,新式建筑“洋楼”,番客厝,番客大厝,中山街“五脚架”店面排楼。</h3><h3><br></h3><h3><br></h3><h3>四,《燕尾脊》</h3><h3><br></h3><h3>燕子喜欢在民房屋檐下筑巢。</h3><h3>泉州人,喜欢燕子历史悠久。</h3><h3>泉州人认为燕子筑巢在家,是一种好事。</h3><h3>泉州人对燕子的热爱,所以,发明“燕尾脊”建筑。</h3><h3>泉州房屋,在屋顶上建造燕尾脊,更加美观大方。有燕尾脊的房屋大部份都建造在泉州。</h3><h3>燕尾脊是泉州特有的建筑风格,在泉州房屋没有燕尾脊,好象不那么地道。</h3><h3><br></h3><h3>燕尾脊屋顶正脊,也称中脊,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并分叉,形似燕尾,即燕尾脊、燕仔尾。庙宇、祠堂及大厝中多使用。</h3><h3>“燕尾脊”主要流行于福建的莆仙地区和闽南地区的漳州、泉州、厦门。</h3><h3>按照闽南民间的说法,只有举人以上的官宅才可使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地域上,泉州地区民居使用燕尾脊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的“皇宫起”大厝,大多使用燕尾脊,称“双燕归脊”。</h3><h3> 台湾民间也有相似的说法,林道衡先生记曰:“明清时代,在福建南方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中了举人的人家,才能盖燕尾型的房子,一般人家只能盖马背型的。这个习俗传到台湾,南部地区倒是奉行不渝,可是北部各地就不大理会这一套了,只要有钱,不管有没有功名,也照盖燕尾型的房屋不误,台北市及台北县偏多燕尾型的古屋,即因此故。</h3><h3>”闽南、台湾两地民间都认为燕尾脊等级高于马背,而燕尾脊也只在某些地区流传,脊皆用红砖砌成。</h3><h3><br></h3><h3><br></h3><h3>五,《剪瓷雕》</h3><h3><br></h3><h3>小时侯,看到寺庙院庭有雕龙刻凤,龙飞凤舞,狮虎禽兽,将官雕像,感觉有“皇家气派”特别美丽。</h3><h3>最近几年,走访寺庙,旅游区较多。比较喜欢“剪瓷雕”,其实,我只是对“剪瓷雕”作品喜欢,对“剪瓷雕”工艺一窍不通。</h3><h3>随着兴趣深入,求知裕加深。我查阅有关“剪瓷雕”资料。据百度记载:剪瓷雕是福建省闽南各地寺庙建筑中一种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h3><h3>特色</h3><h3>剪瓷雕在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着较大的影响,在那些极具闽南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或园林建筑中,都少不了剪瓷雕的装饰。</h3><h3>传播</h3><h3>自唐代陈元光主政漳州时期,中原文化便源源不断传入东山,并从东山再向台湾乃至海外传播。</h3><h3>剪瓷雕为何人何时创造发明难以稽考。</h3><h3>民国时期,东山就有一些工匠应邀到台湾或澎湖修寺庙、祖祠,其中就有专事剪瓷雕的师傅。到了近现代,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剪瓷雕艺术在一批优秀艺人的手中发展到高峰,成为传统民间艺术中一技奇葩。</h3><h3>改革开放以后,国强民富,泉州一带是民营经济走在全国前列。</h3><h3>泉州各区市县大兴土木,仿古建筑特多。一座房屋的外观,有剪瓷雕作品,整座房屋更加美丽,更有皇家气派。</h3><h3>现在“剪瓷雕”的作品,已经达到史上最美。工艺也是历史上水平最高,剪瓷雕在泉州各地寺庙,民居,公园,风景区都有。剪瓷雕是建筑师,画家,摄影家,作家,历史学家喜欢的物品,也是游客观光,欣赏的一处景观。</h3><h3><br></h3><h3><br></h3><h3>六,《出砖入石,成为经典》</h3><h3><br></h3><h3>我喜欢泉州古大厝,是从小时候开始。</h3><h3>我家住和美大厝,是木石结构,有二百多年历史,我住二十多年,至今还在。</h3><h3>我的邻居是民国时期乡里首富旅居泰国华侨黄开泰,他爷爷是六品官骑尉,他父亲是乡村秀才,三代丁财两旺,文武全才。黄开泰四兄弟兴建“福鼎山庄”,俗称九十九间大厝,红砖墙,燕脊尾,石埕,三落两护,后落二屋,仿皇宫汉式古民居。这座大厝,我参观五十多年,至今还在。</h3><h3>我们村庄有许多古大厝,特别是民国时期源源片区,建造十多座中西式建筑,以中式房屋为结构,配上洋钢筋,水泥,再加上牌楼,房屋建筑结构牢固,又洋气,美观。</h3><h3>从小,我就喜欢古大厝,番客厝;经常去那里游玩。</h3><h3>关于出砖入石,我看过很多,也不重视,也不理解。</h3><h3>泉州地区盛产花岗岩,过去,有钱人用成材石料建筑,无钱人用杂石料筑房屋。</h3><h3>古代,泉州建筑师将乱石杂石和砖块拚出图案,成为房屋一处美景。</h3><h3>后来,泉州人喜欢出砖入石的建筑。</h3><h3>泉州经典建筑是“闽南红”。</h3><h3>第一感觉,只有红砖建筑,才能算是地道闽南建筑。比较有代表性是红砖墙,白石基,石埕,木门,砖窗,燕尾脊。</h3><h3>清末民初,泉州人开始喜欢骑楼,番客厝(洋楼),这也是泉州特有的建筑,是中西合璧,美观又耐用。</h3><h3>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过去简易建筑被淘汰,取而代之是高楼大厦,摩天大楼。</h3><h3>今日,泉州古房屋少了,出砖入石的房屋更少,市民们开始怀念“出砖入石”原生态建筑。可是,出砖入石房屋极少,大多数是危房,还有部份是旅游区仿造建筑。</h3><h3>这几天,我在大量删照片,看到这几张“出砖入石”的照片,舍不得删掉,所以触景生情;于是,专题“出砖入石”美篇。</h3><h3>“出砖入石”是一种家国情结,是乡愁,是泉州人对家乡的一种记忆。</h3><h3><br></h3><h3><br></h3><h3>七,《洋楼故事》</h3><h3><br></h3><h3>印象最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我8岁,去外婆家作客,表兄带我去南安县镇山村洋楼,找小伙伴玩需。</h3><h3>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又漂亮的楼房,有红地板砖,滴水鱼,阳台,五脚架,石梯,砖石结楼房,坚固耐用。</h3><h3>泉州是侨乡,晋江市华侨在最多。</h3><h3>晋江不只是华侨多,晋江华侨建造的楼房也多。</h3><h3>闽南人,将去南洋谋生的当地人,称为“番客”。所以,番客出资建造的大厝,称为番客厝;番客建造的二层以上房层,称为洋楼。因闽南人,大部份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简称南洋。而南洋寄回家的钱,称番平钱。南洋钱建造的房屋,叫番客厝,番仔厝,番仔楼,洋楼。</h3><h3>洋楼,一般都具有南洋建筑风格。</h3><h3>洋楼,有的材料是从南洋进口,如水泥,钢筋,还房用配件。还有建筑风格,仿欧式建筑,牌楼式,拱门,拱窗,五脚架等。</h3><h3>泉州一带,各县都有番仔楼,洋楼。清朝时期,泉州就有洋楼,民国时期,建造许多洋楼。解放以后,泉州一带,也建造很多洋楼。</h3><h3>洋楼是中西建筑融合,整体建筑材料都用本土,而建筑风格,用南洋建筑样式,整体美观,大方,耐用,爱泉州人喜爱。</h3><h3><br></h3><h3><br></h3><h3><br></h3><h3>八,【闽南红建筑】</h3><h3><br></h3><h3>我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我特别喜欢泉州古建筑,以及有泉州特色的近代和现代仿古建筑。</h3><h3>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是东亚文化之都,是世界多元文化中心。</h3><h3>这里有自己地方的语言“闽南语”,有的独特的文化“闽南文化”,还有闽南特色的建筑。</h3><h3>泉州南音,南曲,南戏,南建筑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h3><h3>泉州在宋代美誉:“东方第一大港”,古代文学家朱熹称刺桐城“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泉州是“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世界宗教博物馆”称号。</h3><h3>闽南建筑,泉州最有代表性。</h3><h3>古代泉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h3><h3>据记载古代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h3><h3>闽南建筑最大亮点为红色,我把它称为“闽南红”。</h3><h3>如果离开红色,我想代表不了闽南建筑。因为中国人喜欢红色,闽南人更喜欢红色,红色代表喜气洋洋,代表红红火火。</h3><h3>“闽南红”不是一般的红色,它是古代闽南人劳动智慧创造出来,是一种本地人喜欢的本地生产的红砖红瓦红地板砖的建筑材料,用这种建筑材料,建造成的房屋,汉式民居,大厝,建筑群美观耐用。</h3><h3>“闽南红”建筑材料,那种颜色,是当地人最喜欢,最熟悉,最原生态,最接地气的建筑材料。是海内外闽南人永远的记忆,这种印象终身难忘。</h3><h3>外地的砖和瓦,跟闽南砖瓦颜色不一样,建筑风格也不一样。</h3><h3>古代闽南人建筑喜欢用红砖,本地生产的红砖,红瓦,建造城墙,房屋,寺庙。</h3><h3>闽南古民居,古寺庙,古城墙,古大厝,古桥,古塔都喜欢用“闽南红”建筑材料,这种材料,经典,美观,实用。</h3><h3>现代建筑,仿古建筑,还有怀旧情结,传承古建筑精华,延用“闽南红”建筑的精华。</h3><h3>“闽南红”风格建筑,红遍大江南北,台湾,东南亚,美国,欧洲等许多地区,特别是华人,也采用“闽南红”特色建筑特色。</h3><h3>泉州市最经典的建筑,就是是“闽南红”。</h3><h3>“红砖白石双坡曲,</h3><h3>出砖入石燕尾脊,</h3><h3>雕梁画栋皇宫式” 。</h3><h3>最能体现出闽南特色,离开这些构件,就不是地道的闽南建筑。有红砖,白石,燕尾脊,雕龙刻凤,木门,木窗,大厅,石埕这些材料构成的建筑是最地道的南建筑风格。在泉州传承千年的“闽南红”,是泉州人最喜欢,最有家的味道。</h3><h3><br></h3><h3>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3><h3><br></h3><h3>2019年3月25日(黄文明 图/文)</h3> <p class="ql-block">中国闽台缘博物馆</p> <h3>燕尾脊</h3> <h3>剪瓷雕</h3> <h3>凤舞吉祥</h3> <h3>飞龙在天</h3> <h3>兽瓷</h3> <h3>建筑构件</h3> <h3>花砖</h3> <h3>番客厝(洋楼)</h3> <h3>出砖入石</h3> <h3>闽南红,古大厝。</h3> <h3>红砖雕刻图案</h3> <h3>洋楼</h3> <h3>宫殿寺廟</h3> <h3>泉州古建筑</h3> <h3>古城夜景</h3> <h3>紫雲衍派,黄氏祖祠。</h3>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塔。</p> <p class="ql-block">泉州~洋楼</p> <h3>作者:黄文明(历史文化爱好者)</h3><h3>摄影:黄文明(泉州市摄影家)</h3><h3>编辑:魄力泉州影视工作室</h3><h3><br></h3><h3>2019年3月25日编辑制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