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岁月的心语,迎语文教学的春天——平度、莱西初中教师素养提升培训(语文第2期)

即墨二中

<h3> 时光流转,走过冬日严寒,迎来春暖花开。在这样明媚的日子里,平度、莱西初中教师素养提升培训继续进行。</h3> <h3>  上午九点国家播音指导施夏老师带来了《让朗读走进语文教学》的精彩讲座,她从“什么是语文?”入手启示大家“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从而揭示出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接下来施老师从“语文中朗读的教学意义”、“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两方面讲解了朗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朗读的意义中,施老师绘声绘色地举《白洋淀》一课的例子,用朗读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而后,施老师亲自示范教老师诵读郑愁予的《错误》,让我们仿佛也见到了那掩帘后的姑娘,真正给大家带来了一次听觉的盛宴。</h3> <h3>  听完施夏老师的讲座,我们深受启发: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留住语文的根——朗读,把朗读还给孩子们,留在语文课。让朗读成为孩子们喜欢语文的金钥匙,让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领略母语的魅力,与作者心心交融,其实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文本极好的解释,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课文优美的意境,象征性的意思都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较好地把握朗读各个环节,对优化课堂提高效率,起到“以车代步”的作用。</h3> <h3>  下午授课的专家是江宏春教授,他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江教授针对“历史视野中的中国道路”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解。</h3><h3> 江教授认为中国道路是共产党领导的,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江教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而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此他列举了八卦、五行、天下大同等例子,生动地向我们解释何为同性相吸,异性相斥。教授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讲解让我们获益匪浅。</h3> <h3>  江教授博古通今,知识渊博,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历史道路,还列举了建国初取得的成就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飞跃成长,并发出号召在中国新征程中要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h3><h3> 江教授的讲座,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角度,站位高远,从民族发展史切入,结合新时代中国道路发展演变史,给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既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更要传递坚定的道路自信。</h3><h3> “毛主席最看重的职业就是教师。”希望我们在今后的道路中不断充电,不断创新,结合一切学习资源,想尽一切学习方法,做一名合格称职而又深受爱戴的人民教师。</h3> <h3>  两位老师一个传递的是语文课不能忘本——重视朗读,培养语感;一个在告诫我们不忘语文课的标——立徳育人,传承民族精神。标本兼治,使大家深受启发。</h3><h3> 愿我们踏着春风,化作春雨,滋润那些渴求知识的生命,共谱春天的歌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