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舞蹈老师告诉我,汉服社的学员们正在排练《采薇》舞。第一次,我听说台州竟然也有汉服社,惊讶之余,立即百度搜索,没想到竟然跳出十几条信息。哈,有这么多的人热衷于汉服文化和汉服推广,为何我却从来没有见到过身穿汉服的“小姐姐”从我眼前飘过呢? 而就在几天前,他们还在市民广场开展了“花朝节”传统文化活动呢,祭花神,跳汉舞,偿百花糕,喝春菜粥,场面如此热闹,我竟毫无风闻。</h3><h3> </h3> <h3>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汉服社同袍们秉承“着我汉家衣裳,兴我汉家文化”的精神,效古人之举,行风雅之事。这使我想起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精神。以古典为师,不是复古,而是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h3><h3> </h3> <h3> 中华古典优秀文化灿若星河,而正真被继承普及的却是少之又少。比如,汉服。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和服和韩国的韩服,却有许多国人不知汉服。因为日本人、韩国人在重大节日会穿他们的传统服装,这是一种历史的继承、文化的传承。据记载,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于周朝。周边亚洲国家许多民族的服装深受汉服的影响,可谓历史久远,影响深远。汉服社的同袍们奔走呼号,希望汉服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重大节日的礼服,其志可嘉。<br></h3><h3> </h3> <h3>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窃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实现文化的复兴。只有文化才烙有民族的印记,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丢掉了根本就等于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是一个民族精神之体现。着汉服参加重要节日活动,不仅仅是穿什么服装的问题,而是时刻提醒民众:不管科技如何发展,不管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h3><h3> 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br></h3> <h3>文字:海歌</h3><h3>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