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往西走,美不胜收(2)</b></h1><h3><b>离开昌都的下一站是地处西藏偏隅的察隅,有关察隅的故事已在《中华民族的第五十七个兄弟,僜人》美篇中叙述过,这里就不在赘述,只是欣赏一下去察隅路上的风光。</b></h3> <h3><b>邦达镇,位于318国道通拉萨、昌都、入川的三岔口,交通要道,将来的川藏铁路昌都支线也从这里通昌都。出邦达镇往南就开始爬升大名鼎鼎的业拉山。</b></h3> <h3><b>在川藏线上,4658米的业拉山垭口并不算高,也无啥神奇之处,使它闻名遐迩的是它脚下那令人心惊胆颤的“怒江七十二拐”!这些拐道道都是U字形,再老练的司机师傅到了这里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尽力保证安全,稍不留神下面等着你的就是汹涌澎湃的怒江!尤其那些骑着摩托或自行车走川藏线的骑手们,路过这里留下的只有“荡气回肠”的惊叹,也更为自己的勇气感到自豪!</b></h3> <h3><b>在七十二拐卖佛珠的康巴汉子。我脖子上挂的是向他借的道具,合完影他就不想收回来了,二十元钱让我带走,我婉言谢绝了。其实,要不是塑料的我就收了,康巴人是藏族人中的“犹太人”,呵呵。</b></h3> <h3><b>然乌湖,位于318国道和然(乌镇)察(隅)公路的交汇处,周边雪山、冰川环绕,湖畔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是川藏线旅游的打卡景点;它的美,人见人赞!</b></h3> <h3><b>湖边的草甸,也美得令人心醉!</b></h3> <h3><b>路边山坡上两股瀑布随意飘下,气势虽不宏伟,秀色却也可餐。</b></h3> <h3><b>墨脱,藏语意为“花朵”,历史上称为“博隅白玛岗”,藏语意为“隐藏的莲花”。墨脱最早是珞巴人的居住地,十七世纪中叶,门巴族人开始迁入,并逐渐成为墨脱的“多数”民族。这里因山高路险,地质条件复杂,成为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本人对墨脱可说是向往已久,“年轻”点儿时曾有翻越多雄拉雪山,徒步进墨脱的雄心壮志,种种原因,壮志未酬。2013年10月31日,墨脱正式宣告通车,我的梦也可以成真了!</b></h3><h3><b>从波密包车进墨脱,刚刚穿过嘎隆拉隧道。</b></h3> <h3><b>行驶在波墨“公路”上</b></h3> <h3><b>几乎看不出是路的“路”</b></h3> <h3><b>中途的休息处</b></h3> <h3><b>远眺墨脱县城</b></h3> <h3><b>墨脱“完小”和活泼、可爱的小学生</b></h3> <h3><b>墨脱县城的的制高点和博物馆:莲花阁</b></h3> <h3><b>雾气弥漫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b></h3> <h3><b>蜿蜒穿梭的雅鲁藏布江在耸峭多变的喜马拉雅山中形成了无数个“大拐弯”,最有名,最磅礴的是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但在离墨脱县城约半小时车程的果果塘,也有一个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当地人也叫“蛇形湾”。因为其俯瞰像一个棒棒糖,所以称其为“果果塘”,虽然不是雅鲁藏布大拐弯之最,也称得上是鬼斧神工,叹为观止了!</b></h3> <h3><b>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令人惊叹,路上看到的三座不同年代的横跨雅江的吊桥也叫人啧啧称奇!</b></h3> <h3><b>这座是最“新”的,正在使用的。</b></h3> <h3><b>远处那座是中生代的,已废弃不用了。</b></h3> <h3><b>这座是最原始的藤桥,最老却最具艺术感,但愿永远保存下去!</b></h3> <h3><b>墨脱县城边上的门巴村,珞巴人在历史的生存竞争中被“挤”到更边远的地方聚居。奇怪的是在村中基本上见不到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悄悄的问村里人原因,回答说:活不到那岁数。为什么?水土,还是饮食结构问题,有办法解决吗?</b></h3> <h3><b>笸萝里可不是大米,而是当地特产的鸡爪米。当地人即用它食用,也用它酿酒。门巴族历史上有在酒中下毒的习惯,因为他们如果觉得你很“富态”,“有福”就会在你的酒中下蛊毒,你不在了,你的“福气”就会转到下毒者身上。现在政府已明令禁止这种陋习,但积习能一下全改吗,所以在门巴村里是绝对不敢讨酒喝的,当然城里正规饭馆问题不大,如果只喝啤酒或外来酒就更没问题了!</b></h3> <h3><b>出墨脱路上又见另一个雅鲁藏布大拐弯</b></h3> <h3><b>在波密城南6公里的地方,有一条有些神秘的山沟,叫卓龙沟;顺着卓龙沟而上到雪山脚下的卓龙寺,这里除了当地信徒外,几乎没有外人的踪迹;而就在卓龙寺旁边的原始森林里,隐藏着一片特殊的丧葬群,树葬。</b></h3><h3><b>树葬,是当地珞巴族的一种丧葬方式。按藏区的习俗,婴儿夭折后是不能上天葬台的,藏区各地都有自己的方式来安置婴儿的尸体,珞巴人的方法就是把婴儿幼小的尸体放在小木匣、小木桶、小背篓、小筐子…等等小容器中,再把他(她)平时穿过的衣物,用过的器物一同安放在这隐秘的原始森林中的树杈上,树葬。珞巴人的观念是:孩子的身体消失了,但他们的灵魂却可以从高高的树上升入天堂!这种丧葬方式好像只有波密的珞巴族有,别无二家。</b></h3><h3><b>2007年,我第一次到波密就在旅店老板的指引下来过树葬林。因为出发的晚,山高路远,到树葬林已经是傍晚五点左右了,夕阳西下,原始森林中已经基本上没有光线了,漫山遍野就我一个人,那时才真正懂得什么叫毛骨悚然!</b></h3><h3><b>2015年,是我第二次来拜访这些小精灵。因为已经明白了树葬的来龙去脉,知道这里长眠的都是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的灵魂只会化作善良的小天使,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和快乐,按现在时髦用语,正能量,所以再不会有任何恐惧感!相反,觉得这种丧葬方式太人性化了,甚至可以说很浪漫!活着的亲人们通过这种丧葬方式可以在心灵上得到极大的慰籍。</b></h3> <h3><b>卓龙沟</b></h3> <h3><b>卓龙寺</b></h3> <h3><b>树葬林入口</b></h3> <h3><b>树上的小容器就是那些小精灵的家和储物间。</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