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印象

闲听风云

<h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座风景秀丽的城市,而她的美丽是与西湖相联系的。在我的脑海里,风情万种的西子湖是美丽的、动人的、更是神往的,而我对杭州、对西湖的这种认识却是缘于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千古绝唱的诗句。最近有幸到杭州参加了一个会议,我利用会议间隙独自一人游览了西湖,使我对西湖的感知更直接、更深刻——西湖的美不仅只在于她奇妙美幻的自然风光,更有巧夺天工的人工之美和浓重深厚的人文魅力。</h3> <h3>西湖地处杭州市以西,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由沿湖十多个公园名胜区组成,总面积60平方公里,有风景名胜60多处。湖域面积近7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城。</h3><h3><br></h3><h3>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湖水明净清澈,波光荡漾,晶莹可爱。湖中三岛鼎立,遥相呼应,堤坝锦带纵横,林竹成茵。湖周亭阁掩映,山峦逶迤,花园相连,繁花似锦,各具风韵。此时走在堤上,我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怀疑自己是否走进了一幅画。</h3> <h3>西湖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还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h3><h3><br></h3><h3>西湖秀美迷人的自然风景自唐宋以来便驰名遐迩,多少文人骚客趋之若婺,为之感叹,诗意大发,激扬文字,这更为画意的西湖增添了诗情。</h3><h3><br></h3><h3>袁子才诗曰: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明代王瀛《苏公堤》: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唐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是这样描写的: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道出了人们对西湖的眷恋之情。郁达夫诗云:楼处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苏堤而今尚姓苏。叶剑英元帅赞美西湖: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h3> <h3>西湖有“双十景”,针对不同的景观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恐怕是很难统计的。但在我看来,所有赞美西湖的诗句中最恰如其分的当首推苏东坡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西湖千古绝唱,他对西湖的定评被赞誉为“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h3> <h3>也正是苏东坡的这句绝唱更使西湖成为了绝色佳人的化身,西湖江南丽人的印象再也从人们的心中抹不去、冲不了。</h3><h3><br></h3><h3>于是,秀美的西湖又多了一个个寄寓人们美好愿望、赋作正义与邪恶、善良与虚伪的美丽动人的传说。自从苏东坡将西湖比作西子(西施),西湖便与女色有了瓜葛。西施虽说是越国的巾帼英雄,对于吴王夫差讲却是“祸患”。后来,南宋群君臣耽乐湖山,终至亡国,西子湖又成了祸根之一。在“女色亡国论”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封建时代,西湖误国已成铁案。其实,兴亡衰变与湖光山色红粉佳人有何相干?陈仁锡慧眼独具,不但看出了西湖的“冤情”,而且一言挑明:节侠心即红粉心。岳坟正是西湖的英雄气所在,西湖山水占尽妩媚,并非全是儿女情长,而是节侠、红粉和睦相处,相得益彰。怡荡迷离之外,同样也有使人齿牙尽裂、侠气骤升的一面。爱山爱水与爱国爱家原本是相通的。正因为此,生前最佩服岳飞、于谦二少保、死后与他们一同埋骨湖上的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煌言),兵败被执,坚贞不屈,临刑前,遥望南山,还要无限深情地道一声:“好山色!”</h3> <h3>随着如织的人群,我过断桥、踏游船、登孤岛、进岳庙、憩亭阁、依桃柳,在波光粼粼中,在似锦繁花中,在葱茏翠绿中,我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景,一边追寻着其蕴藏的历史文脉。一个景点、一方匾额、一副楹联、一件文物、一位名人、一个传说,穿越时空在我脑海里荟萃浮现,我仿佛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亲近和由此带来的快乐舒心的惬意。我在想,这也许是人们常说的文化旅游的魅力,或者更确切地说,这就是西湖美之所在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