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一方神秘而鲜为人知的净土--红山 。红山,地处天山山脉深处,是一块群山环抱的小盆地,水草丰盈,土地肥沃,有些山峰终年积雪,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妩媚,她是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我的第二故乡。红山距马兰37公里,曾经是马兰核试验基地的首脑指挥及研发中心。那里的科研人员、官兵、职工在其艰苦的环境下顽强拼搏,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以自力更生,志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开始了中国核武器的试验与研究工作,自己动手,白手起家,成功的完成了一颗颗核武器的实验测试任务,从此中国有了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核盾牌,有了神圣的大国地位,有了话语权,抹去了中国近百年来的耻辱。马兰,通过近些年来的媒体传播国人略知一、二,而对红山这个地名却鲜为人知,马兰名字的来历有着诗一般的寓意,而红山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寓意为何无从考证,我想可能是在说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在守护祖国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吧,所以取名叫红山。从马兰向北,沿着崎岖的盘山路进入红山,研究人员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除了繁重的科研任务,还要为生活想方设法,一个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坳,夏天的蔬菜基本上靠自己种植,冬天全靠大量储存的土豆、白菜过冬,鸡蛋是自家养鸡所得,没有新鲜的肉,都是冻肉。研究人员、官兵、职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着核试验测试工作。红山 、马兰,这里的故事是写不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是一个故事,太多太多的故事,让红山人进入那美好的回忆,让后来人去了解红山人,传承马兰、红山精神。</h3> <h3>从马兰向北眺望,天山近在咫尺。</h3> <h3>通向红山的公路。</h3> <h3>山口处有″军事禁区”的警示牌,曾经这里设有哨所,所有进山的车辆和人员都将履行严格的检查,并持有专属通行证方可进山。</h3> <h3>进山道路。</h3> <h3>沿途景色。</h3> <h3>崎岖的山路。</h3> <h3>不知什么时候在这里住了一家人给荒山育树造林。</h3> <h3>山路。</h3> <h3>经过蜿蜒崎岖的山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山的“八.一”水库,这座水库是当年全体官兵指战员用人挑肩扛的方式修建而成的,库水来自天山融雪。</h3> <h3>库区滩地。</h3> <h3>水库景色(一)</h3> <h3>水库景色(二)</h3> <h3>水库景色(三)</h3> <h3>水库景色(四)</h3> <h3>路标。</h3> <h3>从这个大门进去,就到了曾经基地司令部、政治部的办公及生活区。</h3> <h3>红山风光(一)。</h3> <h3>马兰红山军博园,据说这是由《有个地方叫马兰》电视剧的总策划、总编剧白石先生个人投资兴建的,他是在马兰生长的马兰二代。</h3> <h3>红山风光(二)。</h3> <h3>马兰魂造型。</h3> <h3>红山风光(二)。</h3> <h3>红山风光(三)。</h3> <h3>红山风光(四)。</h3> <h3>红山风光(五)。</h3> <h3>红山风光(六)。</h3> <h3>红山服务社一角。当年这里每逢节假日大家有事没事都会到服务社转一圈,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里可是我们红山人心目中的王府井啊...!</h3> <h3>红山服务社。</h3> <h3>这是当年的红山邮局。</h3> <h3>红山白塔。因这里现在住着蒙古族牧民,他们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h3> <h3>红山风光(七)。</h3> <h3>喇嘛庙。</h3> <h3>红山风光(八)。</h3> <h3>红山风光(九)。</h3> <h3>红山风光(十)。</h3> <h3>红山风光(十一)。</h3> <h3>红山风光(十二)。</h3> <h3>红山风光(十三)。</h3> <h3>红山风光(十四)。</h3> <h3>通往研究所的公路。</h3> <h3>红山风光(十五)。</h3> <h3>红山风光(十六)。</h3> <h3>红山风光(十七)。</h3> <h3>这是我们红山唯一的一条河,具体叫什么名字无从查找,暂且就叫红山河吧,过了这条河就到了研究所的区域了。</h3> <h3>这就是通往研究所的桥,不知谁给她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美人桥。这座桥现在已经放弃使用了,在她的紧邻重新修了一座新桥。</h3> <h3>红山风光(十八)。</h3> <h3>通向服务社的老路。</h3> <h3>红山河风光。</h3> <h3>研究所机关办公大楼,现已废弃,草木丛生。</h3> <h3>原某研究室的遗址。</h3> <h3>这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宿舍楼,人走楼空。现为牧民的草料房。</h3> <h3>实验楼遗址一角。</h3> <h3>某研究室办公楼遗址。</h3> <h3>某研究室办公楼遗址。</h3> <h3>原研究所生活区家属楼。</h3> <h3>当年老同志家的菜园子,由于环境艰苦,交通不便,平时新鲜蔬菜供应紧张,大家就自己开荒种菜、养鸡,每家都会用干打垒打起的围墙隔开。</h3> <h3>远眺我们曾经的宿舍楼。</h3> <h3>研究所大礼堂,别小瞧这个不起眼的礼堂,国家领导在里面讲过话,许多国内著名艺术家及名人明星都在这里有过精彩的表演。</h3> <h3>我们当年的饭堂。</h3> <h3>研究所文化广场。用钢筋混凝土砌成的电影幕墙,那时的文化生活很贫乏,每周一、两次的电影也会给大家带来无限的快乐!</h3> <h3>研究所机关办公大楼。</h3> <h3>马兰标志性建筑,马兰广场,大礼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