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朋友圈

饭盒子

<h3>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达的今天,微信成了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微信朋友圈成了我们相互交流、了解彼此的重要平台,而刷朋友圈则成了大多数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对于我这个宅男,翻看朋友圈成了我的幸福日常。同乡老刘同乡老刘,是个视书如命的资深“书迷”,上海市内组织的读书活动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还经常参加一些读书沙龙,与同样爱书的朋友交流读书心得,畅谈读书带来的快乐。每一次在朋友圈看到他参加这些活动的剪影,我都非常羡慕,也想置身到书的海洋中,去净化一下心灵。老刘爱书缘于他喜欢读书,他每每读到一本好书,都会在朋友圈与大家分享,他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极其独特,喜欢用哲学的思维、社会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去洞悉作者内心的真实意图,每次看到他的读书心得都让我获益匪浅。在朋友圈里,有人戏称他是当代的鲁迅,我也有同感。像老刘这样的朋友,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还为数不少,我的军校同学小任,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喜欢写作,他的文学作品颇有建树,在他的家乡浙江小有名气,从他的作品中我读懂了他对于部队的无限热爱和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还有我的同乡李画家、军校老领导杨政委、军校同班同学小李,他们都是饱有诗书才气,不仅有很高文学素养,绘画、书法、镌刻水平也相当了得,欣赏他们的作品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朋友老刘,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总,他既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更是一位旅游达人,冰天雪地的南极、酷热难耐的沙漠、美丽如画的草原、碧波荡漾的大海,都成了他的旅游目的地。祖国的大江南北、山川大河,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著名景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每到一地,都用镜头记录下当地的人文风景,他的旅游摄影作品气势磅礴、美仑美奂。我特别喜欢到朋友圈欣赏他的旅游摄影作品,视觉冲击力特别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导游蓉儿,是去年我到日本旅游时认识的带队导游,她是一位专职导游,她带的旅游团主要目的地是东南亚,她每到一地,都会在第一时间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晒到朋友圈,让我们这些“懒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独特风景。透过朋友圈,这一刻我似乎居身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一刻我又似乎来到了美丽风情的异国他乡。而这过程没有时差的困扰,没有旅途的劳顿,更不用担心突发而至的意外,我感到,在朋友圈旅行也不乏是我们这些上班族的一种选择。同事老王同事老王,是我上级单位的一位退休领导,他是一名典型的摄影“发烧友”,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的摄像作品大多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他的作品选材角度都很小,谈不上“高大上”,但都充满着生活气息,特别接地气。我们生活中常常忽略的一些小细节小场面,都成了他镜头里的唯美画面。大到一名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一名志愿者的岗位奉献,一名爱心人士的善举;小到一只猫、一本书、一支花、一片树叶,都是他捕捉的美好瞬间和记录的珍贵镜头。我偶尔会向他讨教一些摄影知识,给自己简单的皮囊装点美好的内容。如果刚好来了兴致,还会在评论里附上一首应景的小诗,让画面更具风情。在我的朋友圈,还有一些朋友也经常发表一些照片,但多数是旅游的风景照,聚会时的合影照,聚餐时的美食照,这些照片很直白但没有内涵,极少引起的兴趣,很难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媒体人鲍老师,是我在一次给她负责的报刊投稿时结识的,她敏锐机智、能言善辩,文化丰富、知识渊博,不卑不亢、一身正气。每次社会上发生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她都会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社会上的假、恶、丑现象,她义正言辞,大胆揭露和批判;对政府的不作为、官员的乱作为,她义愤填膺、深表抗议;对普通老百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正当诉求,她高度关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她在朋友圈的言论,总能引起大家的思考,虽然有时言辞犀利、情绪激昂,但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像鲍老师这样既正直又有胆略的人,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极少,但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敬佩和点赞。微信朋友圈虽然是一个社交工具,但反应是一个大众群体;虽然是一个网络平台,但折射是一个社会阶层。我们每个人既要关注朋友圈,更要用好朋友圈,努力让朋友圈成为我们交流思想的平台,提升修养的载体,获取知识的窗口,传播正能量的渠道。(长河)<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