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读一本好书,了解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分享一段诗意的情怀,遇见最好的自己。当你学会以干净与安静的心来看待纷繁世事时,你定会看到人生最美的风景。因为那是你的世界,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h3> 我们想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期待你字里行间的温度,我们期待你的感悟与收获,我们想和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h3><h3><br></h3></h3> <h3> 汪精卫,一位幕僚家庭的后代,家族遗传下来的政治基因,让他在人生的几次往返中都未逃出政坛。在他的生命中贯穿着一种旧式文人特有的“精卫情结”,也就是胡适先生给出的”烈士情结”。这种情结催迫他,执著地要牺牲自己去完成一个什么东西,不顾一切地要追求一个不可能的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哪怕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名誉,他都会义无反顾的去做。“我生命尚且不惜,你们还不相信我吗?”他常常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这种性情让我想起了唐吉坷德。<h3> 年轻时为了实现其理想,“愿为薪”自杀式的暗杀行动。这是他自身”烈士情结“的第一次体现。之后追求教育兴国失败而返回政坛,陷入了权利争斗的泥潭。凭良心讲,他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远大抱负,自尊心极强的政治家,他的人品和私德是很好的,执政风格民主,谦和,深得大家喜爱,是那种以精神吸引人,主义感召人的领袖人物。不虚伪,敢于讲真话,勇于承担,这点是我最欣赏他之处。1935年间遇到刺杀,侥幸活下来后,还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之解脱,讲情,这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大度。那么这样一个堪称完美的政治人物怎么会走上卖国的道路?成为一位迄今为止还在被人唾骂的卖国贼的呢?</h3><h3> 我个人认为首先这与之家庭有关,他父亲和大哥都是从事幕僚职业,幕僚在清代称谓”师爷“,其实就是谋士,谋士的宗旨是:只求达到目的,而不计手段与过程。他在父亲和大哥这俩位“师爷”的教育培养中长大,在他以后的行事中,遵循就是:只求达到目的,不计任何规则手段。所以与蒋的数次争斗中,明知张,阎,冯等军阀不可靠,但只要是能名义尊他为领袖,便一呼即到。明知日本人居心叵测,不讲信用,但为了其倡导的“和平运动”,他不顾一切的叛逃出重庆去与狼共舞。</h3><h3><br></h3></h3> <h3>第二点:妥协,底线原则的散失。<h3>第三点:一种近视于妄想的偏执和自信,也就是他的烈士情结。</h3><h3>第四点:中国人自古以来特有的那种小聪明。</h3><h3> 当然最主要还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有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其自身经济实力,工业实力,军事实力,国民素质等等与日本相比,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斗争严重,各军阀相互倾轧,心态都是“保存实力第一,抗战第二”。汪精卫作为当时政府的行政院长主政,蒋介石主军事。中日战争初期,汪是坚决抗日的,当他看懂中日之间的实力悬殊,看清军队里实力派们真实的嘴脸后,才改变其主张,由“距日”转为“和日”。 自古一来,我们的民族精神讲究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么历次对外的战争也好,外交也好,人们一般不会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去考究战与和的得失。只要谁谈主和,那便是卖国求荣。这让许多执政者为保其声誉,而不敢公开谈和,甚至于不计后果的去玉碎,近代史中那位破坏国际外交规矩,在谈判中痛殴对方谈判使团,导致圆明园被洗劫烧毁的僧格林沁被后世誉为了英雄,而大力兴办洋务运动富国强民的晚清功勋李鸿章则被定性卖国贼。还有那位曾国藩曾圣人,在临离休前,也因秉公办理了”天津教案“,差点就被毁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声誉。</h3><h3> 1932年蒋汪搭台主政时,俩人共同制定的对日方针,从后来局势的发展来看,是明智正确的。蒋,汪等主和派他们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不唱高调,在守住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与日谈和,取得了短暂的和平。</h3><h3> 蒋和汪的分歧,是在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短短一年时间,大半个中国都陷入日本人手里,加上当时的世界局势,西方列强们无暇顾忌中国,他们的宗旨是让中日俩国先拼个你死我活。这时的汪从主和转变到悲观妥协,主张放弃部分国家主权与日和谈,来换取和平,而蒋为了守住国家主权这一原则底线,对日态度转为越来越强硬。正所谓:最后关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在这点上,我特别赞同并佩服蒋。虽然我本人不是个民族主义者,甚至有些反感某些号称扬我国威的行为。但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血性,要有自己起码的尊严,实力不够时可以吃些小亏,让对方占些小便宜,这些都能忍,但前提是,你不能明目张胆的来犯我的主权,来践踏我的尊严。其实做人何尝不是一样,都是这个道理。</h3><h3> 人之本性是追求自由的,从来不会有人主动去当对方的奴隶,也不会有人主动要求去做傀儡和走狗。汪精卫也是一样,当时他提出妥协的主张,也有他的道理,历史上勾践的复国,南宋高宗赵构用妥协换来一百多年的和平,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理由。在汪多次向蒋提出其主张,而未被蒋采纳后,于是汪骨子里的那种“烈士情结”再次得到爆发,于是他叛逃出重庆,与日本人展开了“和平运动”。为求达到“和平”之目的,他遵循的是谋士行事法则,一步步放弃了原则底线,凭借那种中国式的小聪明“曲线救国”的理论,走向了被后人唾骂的道路。</h3><h3><br></h3></h3> <h3>汪精卫的所做所为,到底是不是卖国?迄今为止争论很大。我认为法制社会无需费口水争来辩去,依据国家的法律条款来衡量判断是最佳之方法。<h3>找寻民国的法律条款,只找到1945年11月23日,南京政府正式公布的《处理汉奸案件条例》,我觉得用这个当时为了审判,而专门颁布这个条例做为依据的话欠公平,所以就采用了我国现行的法律条款做为依据:</h3><h3>我国刑法第二编 分则</h3><h3> 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h3><h3> 第一百零二条 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h3><h3> 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h3><h3> 第一百零七条 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h3><h3> 第一百零八条 投敌叛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或者带领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h3><h3> 第一百零九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h3><h3>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h3><h3> 第一百一十条 有下列间谍行为之一,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h3><h3> (一)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h3><h3> (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h3><h3> 第一百一十一条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h3><h3> 第一百一十二条 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h3><h3> 第一百一十三条 本章上述危害国家安全罪行中,除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九条外,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h3><h3> 犯本章之罪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h3><h3> 以上罪都属卖国罪。</h3><h3>那么依据以上法律条款,汪精卫的卖国罪,罪名成立。</h3><h3>也许有些人会提出“成王败寇”之说:假如二战是轴心国获胜,那么汪精卫就是中华民族的功臣。我的回答是:“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如。如果你再讲假如,那麻烦你去看穿越小说。”</h3><h3> 书友 AA↓</h3><h3><br></h3></h3> <h3> 3月的主题是民国历史人物——精卫填海,从我个人的浅见,中国的历史向来是成者王败者寇,尤其是近代史更是罗生多门了,所以不得不多借涉野史和口史。如何解读汪精卫这样既敏感又不可或缺的近代史人物,我更愿意从他身处乱世的背景的框架去看他的命运走向。 首先我想到的就是民国这个时期是三千年来唯一可以和春秋战国时期媲美的大时期,都是大家辈出的时期,从人文的高度至思想的自由都可有一笔的,日光之下无新事,历史也一直都在重复着他的轨迹,中国的文化璀璨的太早了,凋落的也久远,民国的璀璨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好用昙花一现来挽歌他了。 </h3><h3> 那么究竟什么是命运?我个人的剖析:命,就是基因,姓氏,运,就是性格和体制。国家的命运掰开来讲就是传统五千年的文化的形成这个国家的基因——命,每个时段的国家领导人的体质所决定的国事走向就是国运了,国运对于个人就是大环境了,个人的命运就是遗传父辈的脉络加上后天形成的性格就是命运了。 命,弱者的托辞;运,强者的谦辞。(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把自己的三代直亲的优缺点直线理出来,就会很清晰的看见自己命运何来了) 精卫身处乱世,却怀抱填海之志,实属大无畏也,他悲情价值观很早就注定他的结局,且自己清楚不归路也亦然,正是时代的必然和性格的使然促成他的命运奏响曲。 从汪的亦师亦友秘书——谦谦才子曾仲鸣短暂的一生去反观汪的价值观,略可摸索出汪的人格魅力。我无意也无力去为他翻案或辩解,只因近代史尚需一二百年方可揭露面纱,我自认为自己是看不到。</h3><h3> 再回看汪从的“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时的意气少年,后民国成立,革命成效,却不贪恋权位,再至孙逸仙欲独裁,而汪愤起断交等事件,说明汪立志之时就明确自己所作何求,所明何志,绝无可能因贪慕虚荣,抑或心胸狭隘求自我价值而卖国。近来粗览卢作浮和褚时健的故事,有所感时代赋予个人之命运有如独舟赴海乃一粟耳!体会自己的命运,对历史敏感人物,作为小人物的后人只好无问是非了。儒家的立志是精卫的根本,何为立志?!从曾子《大学》的立说至阳明开悟成《心学》,都阐明立志的标杆性,但都被后人忽略了,甚至误解了。命运,我们有时候明明能够看到自己的定性,却无力去革命,这就是我明明看见所有的好诗人都在走荆棘丛生的路,离不开凄怆的调性,却又无力的喜欢上这样的意境,一边胆战着,一边却又欢雀着,这就是所谓的不作不死!同样,性格的使然导致我自己的爱情观也走向偏执和懦弱。 </h3><h3> 结语:借唐代李翱《复性书上》说“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水之浑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浑,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情不作,性始充矣。性与情不相无也”。观汪其跌宕起伏生涯,故此精卫之志实乃不惑矣!</h3><h3> 书友谢道刚↓</h3><h3><br></h3> <h3> 书友谢↓</h3> <h3> 心的方向 </h3><h3> 上个星期AA推荐的民国四大美男之一汪精卫,我通过查找各种历史资料了解到他的一生:从小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生活在国家危亡文化断裂时代的 读书人。成年后他才华横溢与时俱进怀着满腔热血报国的革命者。他十分仰慕荆轲,曾经在述怀诗中感叹:驱车易水傍,呜咽声如咋,渐离不可见,燕市成荒寞。受之影响他一生性格中深藏一种烈士情结,总希望得一次为国献身的机会。</h3><h3> 纵观他的前半生就是一个抱负远大舍我其谁的革命者。他后半生沉迷于政治斗争,卖国求荣,委屈求全追求所谓的“曲线救国”的路线,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汉奸。历史不能重演时光不能倒流,真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善恶都在一念之中。</h3><h3> 你的心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胸决定了境界心态决定了命运。不管你来自何方并不重要,主要的是你将要去往何方。人生所站的位置不是主要,而是所去的方向,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远不会迷失自我。成与败得与失不是每个人所能预料到的,我相信我们只要勇于承担尽力而为,不管是顺流逆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间美好的一切!</h3><h3> 书友彭伟↓</h3><h3><br></h3> <h3> 汉奸多的是,烈士也多的是。但是像汪精卫这种半生烈士半生汉奸的真是罕见。总之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人。 </h3><h3> 汪精卫的人生很有讽刺意味。如果1910年,他被请政府斩首,就是民族大英雄;如果被孙风鸣刺死,就是大革命家;即便死于河内的那次暗杀,也可以说是一时糊涂。史学家唐德刚曾论述汪精卫的十大错误,社会和历史可以原谅九个,但最后一个做得太绝了,“他也就只有以大汉奸之名遗臭史册了”。</h3><h3> 汪精卫本质上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士大夫文人,且充满浪漫主义气质。汪从小聪慧异常,而他的诗词,在民国这一代人里面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历史上的他却不会因为文学才华而加分,如李后主是绝代才子,却成了亡国之君,宋徽宗同理,给芸芸众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h3><h3> 汪先生短视,日本虽然强,但奈何不了中国之大,这是毛泽东的想法,日本虽然强,但美国更强,这是蒋介石的想法,汪精卫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成也因为是个书生,败也因为是个书生。因为是书生,所以官费留学,周游天下,有报国之心。所以有一腔热血去刺杀摄政王,可以去慷慨做楚囚,还能被肃亲王看中,留一条命,才能跟随孙中山争取天下,才看不惯蒋先生的江湖习气、地痞做派,要与之斗争。才会被吴稚晖们的说法感动,居然真相信自己搞和平运动,能救中国。自己跟蒋先生做斗争时,也只是个旗帜,没有实权,被粤派桂派胡派利用,才真相信自己对日占区人民不加压迫,不去劝降对手,所以无害。他把政治看得太简单了,真以为自己成立个伪朝廷就能解决问题。他被倒蒋派当枪使,被日本人当枪使,还自以为自己是在做自主选择,可恨也可怜的一个人。他不过是旧时代读书人政客;蒋先生是旧时代江湖乱世投机分子;前者斗不过后者,殊不知跟蒋先生作对的就未必是好人,年少时的热血不代表着老来举措是对的。</h3><h3> 汪精卫的政治行动方式也具有典型的文人特征,政治手段以宣传鼓动为主,从未获得可以真正依靠的军事基础。汪精卫的性格多情、脆弱,而易冲动,不乏舍生忘死的勇气,但缺少强韧的意志和圆融折冲的智慧。汪为人多情,但多情常会使人忘我而冲动,为情绪所控制,缺乏清醒、冷静的判断力,担当大事者,需要有强韧与百折不挠的精神。汪是悲苦而脆弱的,遇挫折就悲观失望,这种脆弱性格和侥幸的心理在政治斗争中最容丧失立场而迷失方向。</h3><h3> 真正的历史是由人构成的,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人类的罪恶与良知,有着共同的生命力。他是个真真正正的悲剧人物。如果非要对他评价什么的话,只能说出生在那个时代,就是他的不幸。我本人从一个人、一个当事人的角度去感受历史的话,就会明白那种面对大局势,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我能感受这种“牺牲自己、酿成大祸、无力回天”的无奈和悔恨感,又无法再对他鄙夷痛恨得下去。虽然汪犯下大错绝对是无可辩驳的,即使这是唯一的选择。</h3><h3> 书友一指流沙↓</h3><h3><br></h3> <h3> 从网上搜了些汪精卫的资料了解其人,觉得其一身有褒有贬,个人认为其性格决定了命运,因选择错误而不得善终。观其一生,出身门第,饱读经书,才高八斗,生活严谨,严以律己,也曾踌躇满志,一腔热血而得到孙中山的重用,继而成为孙接班人,但其性格中的懦弱与无主见个人认为其并无大将之才,尤其是与蒋的相斗中更显格局太小,稍不满意就甩手而去,因而失势。后逐步演变为一己私利,与蒋争权而亲日卖国,也因受其夫人争强好胜之影响而做出如此选择轮为汉奸而遗臭万年。论其一身也算是生不逢时,</h3><h3> 个人认为以汪之才华,性情如在国泰民安之时完全可以胜任文官之职,辅佐天子治理朝政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其性格的懦弱与迂腐注定成不了乱世枭雄。通过对汪的了解也总结出一个不变的规律,性格决定命运,选择大于努力。</h3><h3> 我们性格的形成受原生态家庭影响,三观及思维摸式的形成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决策的选择,最终也就决定我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这其中并无好坏对错分,只是通过去了解别人从而了解人性最终了解自己,让自己所剩人生旅程中不断去修炼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h3><h3> 书友卞飞↓</h3><h3><br></h3> <h3> 汪精卫的一生还是很值得唏嘘的,年少时满怀热血雄心,为了革命,敢于独自一人前去刺杀,虽然失败被俘虏,可是一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成为了绝句,如果此时他死了,那么它将成为一名英雄。回来跟随孙中山先生推行三民主义,也不失为一名英杰,可惜随着权力的腐蚀,也变得追逐名利,逐渐的忘了当年的梦想。年少时刺杀的英勇无畏是真,才情是真,后来的懦弱卖国也是真。不论他之前做过什么事情,在他选择当汉奸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哪怕成王败寇,也不能洗白他的行为。残酷的历史告诉我们,汪精卫曾为日本人提供了超过200万的伪军,还有为日本人提供的物资就不计其数了,他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以及抗日战争做出的伤害是不可忽略的。那么。他必定将成为历史的罪人!</h3><h3> 书友静静↓</h3><h3><br></h3> <h3>风雨民国动荡不安 懦弱忧愁难成大器</h3><h3>风云时局心安即可 敬畏信仰终成大事 </h3><h3> -----读汪精卫有感</h3><h3>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h3><h3>一、历史简述:</h3><h3> 19世纪末年,由于清朝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志士仁人首先选择革命救国的道路。提出推翻清王朝,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随着维新变法的失败和随之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h3><h3> 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由此进一步阐发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内容的三民主义。从此中华民族、华夏大地均处在一个风雨民国、动荡不安的年代。</h3><h3>二、寻找、改变、摸索</h3><h3> 时代的改变,造就一大批思想积极、思想偏激、思想投机、思想暴力的现象,因为各种思想理念的不停尝试,在摸索中寻找真理,造就了这是个动荡的年代,同时这是个寻找的年代,更加是个改变的年代。</h3><h3> 盲目的跟随,投机的取巧,见势的转舵,人性的贪念等等,均在此时造就群雄上演,同时造就各种人性的表演。但那种思想,那种理念,才能真正拯救中华儿女,也许若干年后,经过历史的洗礼,才能真正让广大百姓信服的,就是毛泽东思想。</h3><h3>三、懦弱忧愁 多难兴邦</h3><h3> 本期推荐的人物是汪精卫,经过查询历史资料,我了解他的一生,也了解他的个性。从小寄人篱下的成长,从青年立志报效革命的热血,从中年权势的盲目争取,到卖国投敌等等。处在这个时代潮流的起伏变化和错综复杂的社会震荡格局里,他的个人特性、行为品德及个人抱负等等,将是影响他一生的命运。</h3><h3> 盲目跟从,采用极端主义处理事情的楞头青风格,造就他在革命时期的名声。当统领一方的时候,思想上的不坚决,懦弱忧愁的性格,造成他办事能力的不坚决,举旗不定,无法控制局面,采用寄托的方式,把自己利益与国家利益,举手委托给敌人进行控制,变成敌人的棋子。也因为出卖国家利益,定为汉奸,从而遗臭万年。</h3><h3><br></h3><h3><br></h3> <h3>四、敬畏与信仰</h3><h3>经过读民国历史,我个人的感悟就是敬畏与信仰的理解与坚持。首先,人要有敬畏的思想,何为敬畏。敬畏就是个人思想的底线。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 "畏"指"慎,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h3><h3>不少人认为当今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骗子横行、腐败成风等现象的出现,这是因为敬畏缺失,其实没敬畏的人未必就没有道德观念,有敬畏的人,也未必就道德高尚。实际上,有敬畏而干坏事的还少吗?所以我个人认为需要理性的敬畏,培养自己理性的思维、正确去学习什么是真正值得你拥有的敬畏,这个需要你自己的修养。在人性的理解,在道德的理解,在思想上的理解等等,均要加强对自己的要求,掌握真正的敬畏。这样你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h3><h3>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信仰是一种灵魂式的爱、关爱,它是人类的一种情绪。信仰的东西往往超脱于现实。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通过理性的树立自己的信仰,它能帮助我们树立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对奋斗历程的把握,自己精神境界的陶冶;对待驭挫勇气的养成;培养自己道德魅力的塑造。可以说,信仰确立了个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个体毅然前行的巨大动力。反之,信仰的缺失将使人生变得迷惘彷徨,了无生趣。</h3><h3>不管社会如何变化,我们需要养成自己的敬畏之心,培养自己的信仰之路,在生活与工作中,掌握理性的思维,把握自己的底线,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识别事物的本质,不愚昧不盲目。少些俗念之心,多些清淡之念;少些追逐之心、多些放手之意。微风细草,烟雨斜阳,若能留意,便可诗意纵横。几杯清茶,半窗月色,寻几位好友陪伴,共话岁月的三长两短,又何尝不是诗意的日子。</h3><h3>心是个容器,盛得下月满西楼,也盛得下流水落花;盛得下渔舟唱晚,也盛得下寒雨连江。心若不安,故园与天涯,便没了界限。</h3><h3> 书友无迪感言↓</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