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1</h3><h3><br></h3><h3>最近有一部热播剧《都挺好》,剧中那位苏大强是一位性格懦弱,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父亲,网友钦称他是位老年“巨婴”。</h3> <h3>剧情反应了当今社会的一些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br></h3><h3><br></h3><h3>苏大强妻子去世以后,他不是伤心,而是像解脱了一般,他住进了二儿子明成家里。</h3><h3><br></h3><h3>他变得不会做饭,不想洗澡,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还请朋友来家玩,搞得乌烟障气。</h3><h3><br></h3><h3>他向大儿子明哲告“黑状”,动不动就说他们夫妻嫌弃自己了,挑衅离间他们的感情。</h3><h3><br></h3><h3>自己乱吃东西,吃坏肚子,还要让大儿子和女儿知道,想他们都来探望,让明哲误会明成照顾不周,完全无视明成和儿媳朱丽对他的好。</h3><h3><br></h3><h3>拿朱丽还他的钱和积蓄去投资理财,做发财梦,结果被骗,想跳楼自杀。逼的女儿明玉,只好骗他说公安局找回钱了,自己掏腰包还给他。</h3> <h3>苏大强还逼明哲给他买三居室,二屋室嫌小,不管不问儿子儿媳的实际困难,即使明玉被明成打伤入院,明城扣押入狱。<br></h3><h3><br></h3><h3>他关心的还是房子,而不是明玉的伤势,明成的前途。</h3><h3><br></h3><h3>并催大儿媳吴非尽快买房,为的是逃避朱丽因为明成的事而对他逼迫,吴非对他看不过眼,放下不管了。</h3><h3><br></h3><h3>后来明哲拿不出三居室的首付,因为价格比原计划多了20万,朱丽又主动跟明玉借了20万给明哲,明成两夫妻又因此而吵架闹离婚。</h3><h3><br></h3><h3>明成抱怨父亲一个人住还买三居室,不管儿子的死活,但苏大强说这是明成欠他的,不但这样还要明哲买新家具。</h3><h3><br></h3><h3>苏大强还死爱面子,跟老同事炫耀儿子有多么好,说自己不要房子,是儿子非要买的。</h3><h3><br></h3><h3>一般的父母,都是想办法省钱为儿子买房给首付,为儿子做家务。而苏大强是要儿子买房,给儿子儿媳增加压力与负担,产生了矛盾。</h3><h3><br></h3><h3>他知道儿子孝顺,利用亲情绑架,如果有能力,是未尚不可的。但是能力不够,只会让儿子儿媳生厌。</h3><h3><br></h3><h3>他还倚老卖老,想看儿女都围着他转。一个60多岁身体仍健壮的人,不算太老,尚可以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照顾也行。</h3><h3><br></h3><h3>但明玉帮他找保姆时还挑三拣四,他就这样整自己的女儿。</h3><h3><br></h3><h3>如今,老龄化社会越来越严重了,一些健康的老年人,把自己全都寄托在儿女身上,生活上都想依赖别人。</h3><h3><br></h3><h3>这样的心态只会让自己失去意志力,一旦生病,就会一蹶不振。</h3> <h3> 2<br></h3><h3><br></h3><h3>说起养老,我有位朋友的母亲,在年前去世了。朋友说自他父亲两年前走了以后,他母亲整个人就倒下来了。</h3><h3><br></h3><h3>不想吃,不想动,本来身体就不好,变得更加差了。她赖在床上,不想起床,不想出门,朋友只好请个保姆来家里照顾母亲。</h3><h3><br></h3><h3>他是做生意的,时间自由支配,为了照顾好母亲,他每天都回母亲家里吃饭,晚上在家里休息。</h3><h3><br></h3><h3>他有个弟弟,在外地工作,每次回来看望母亲,她心情就特别好,还能站起来走动走动,可是弟弟一走,母亲又不想动了。</h3><h3><br></h3><h3>弟弟被弄的回来也不是,不回也不是。</h3><h3><br></h3><h3>我知道他弟弟是个大律师,工作忙得很,能抽时间回来尽孝已经很好了,一次回来好几天,可总不能失去工作吧。</h3><h3><br></h3><h3>朋友的父母,自退休以后家里就请了个钟点工来做饭、搞卫生,父亲对母亲,更是体贴入微,平时母亲生病都是他照顾,两个人天天去公园散步、打牌,出双入对。</h3><h3><br></h3><h3>父亲的离去,让她感到失去了重心,心里没有了依靠,虽然儿子也是依靠,可是儿子总不能寸步不离守在身边吧,毕竟还有工作呢。</h3><h3><br></h3><h3>我去看朋友的母亲时,她想了一会才把我想起来,就从床上坐起来聊了一会,说累了,要睡了。头脑还算清醒,但意志力就没有了。</h3><h3><br></h3><h3>当一个人把身和心都托付给另一个人,几十年来相濡以沫,形影不离,依赖已成习惯,没有了自我。</h3><h3><br></h3><h3>当其中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失去了支点,没有了精神支柱,也会倒下。</h3><h3><br></h3><h3>把精神寄托在伴侣或亲人身上,当他离去,亲人远离,也就崩溃了。</h3> <h3> 3</h3><h3><br></h3><h3>我的邻居住着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老伯是个位退休老干部,老太太是退休老职工。<br></h3><h3><br></h3><h3>他们有四个儿女,个个都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有的都有孙子了。</h3><h3><br></h3><h3>儿女都在本市工作,常常回家看望父母,老太太很热情,有时候还邀请我去她家里吃饭,拉家常,说的都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h3><h3><br></h3><h3>本来这样的家庭,她感到很幸福才对,可她时不时会叹气,说很孤独,儿女若是几天不来,她就打电话去问候,问最近怎么不来了。</h3><h3><br></h3><h3>她说老头子总是一个人出去散步、去老干局娱乐,不想与她一起去,不知道老头子是不是出去找女人了。</h3><h3><br></h3><h3>我不相信一个80多岁的老头子会有这么大的魅力。有一次,我出去忘了带钥匙,要等老公回来才能开门,我就去邻居老太太家里等。</h3><h3><br></h3><h3>老伯正在看新闻,我就打开了手机来看,老伯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就爱玩手机,对新闻不感兴趣,不关心时事政治;我说:阿伯,手机有新闻看呢。</h3><h3><br></h3><h3>那我问你,一带一路你知道吗?它是怎么来源的呢;我说就是起源于古代丝绸之路呀,中国的丝绸在古代就出口了,是世界闻名的,当时交通没有现在发达,分陆路和水路。</h3><h3><br></h3><h3>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现在的亚欧大陆,我都跟他大略说了一通,我说我还去过古代的丝绸之路玩过呢。</h3><h3><br></h3><h3>老伯说算你还知道,其实,我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去过那些地方,想了解一下,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买了一本《新丝绸之路》看过。</h3><h3><br></h3><h3>其实老伯比我知道的还多,他又问我:你知道现在开什么会吗?开几天吗?</h3><h3><br></h3><h3>我说我知道开两会,开几天就不知道了,于是他就跟我滔滔不绝的说起来了。</h3><h3><br></h3><h3>原来他每天晚上,都看新闻,关心时事政治新局势,他去老干局跟老同志谈的都是这些。</h3><h3><br></h3><h3>我想,老太太说的话题跟他不同,而且有点啰嗦,想必是老伯就因为这个原因,不想和她一起出去吧。</h3><h3><br></h3><h3>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层面不同,没有共同话题,是很难玩在一起的。</h3><h3><br></h3><h3>比如我老公爱喝酒,爱结交朋友,有时候还叫我跟他一起出去,我就是不愿意跟他去,因为我不喝酒,不爱热闹呀。</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一个人孤独不可怕,精神上的孤独才可怕。当伴侣与自己没有共同话题,只有让自己精神充盈,有自己的兴趣,充实了,才有寄托。</h3> <h3> 4</h3><h3><br></h3><h3>我前不久读过一篇文章叫《清华名教授夫人陈老师的最后一课—— 过有尊严的晚年生活》。</h3><h3><br></h3><h3>文中写的是著名教授赵宝熙的夫人,叫陈司寇,是一位中学退休教师,赵教授在她92岁的时候走了。</h3><h3><br></h3><h3>退休40年来,她尽量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除了请保姆搞卫生,其它的事情都是自理,不需要儿子常来,不想影响他们的工作。</h3><h3><br></h3><h3>她读书看报看电视,做家务,还准备好随时可以“走”的心态。要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h3><h3><br></h3><h3>她学习一些医学保健知识,不盲目看医生,自己摸索保健养生方法,调整心态,坚持运动。</h3><h3><br></h3><h3>她说,任何企图依靠在其他人身上养老的梦想都要落空,无论是再好的医生、再负责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h3> <h3>她爱好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戏剧,体育,她关心时事政治,读书笔记,看电视剧,爱看足球、网球、台球。</h3><h3><br></h3><h3>她建立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不让自己有空闲时间,在她身上看不到寂寞。</h3><h3><br></h3><h3>她92岁患上了肾肿瘤,不去做手术,用意念和饮食、理疗方法调理,精神上超越生死,与种瘤君和平共处两年,用行为感染了身边的老年人。</h3><h3><br></h3><h3>96岁,她病情加重,各种疾病接踵而来,还是坚持不要儿女送去医院就医,她知道去医院也治不好病。</h3><h3><br></h3><h3>为了不拖累别人,为了自己争取走得“快”些的理念,她用断食的方式提早结束痛苦,捍卫了自己的尊严。</h3><h3><br></h3><h3>六六在文章《为老年,我时刻准备着》里说:总在看中国的宣教片,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说话,甚至为不探望父母还立法。这不是我要的老年——充满着弱势的怜悯,无奈地孝道重压。</h3><h3><br></h3><h3>我不想让我儿子一想到出于理法道德不得不来看我就牙疼,我不想让自己老了以后活在整天期盼儿女孙子电话的孤单里。</h3><h3><br></h3><h3>人总会老去,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学会接受“无常”。</h3><h3><br></h3><h3>网络有句话:“这世界上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唯独身体是自己的,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而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好习惯、培养好兴趣,而不是从老年开始。</h3><h3><br></h3><h3>因为好习惯不是你想有就有的,他需要不停地坚持;兴趣不是你想来就来的,他需求不断地学习。当你老了,可以依靠的只有你自己啊。</h3><h3><br></h3><h3><br></h3><h3><br></h3><h3>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