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人都是艺术家”与“素面朝天”

林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谈“人人都是艺术家”与“素面朝天”</h3><h3> </h3><h3><br></h3><h3><br></h3><h3> 是的,离开了讲座现场再写东西,真的太难了。如同离开了美术馆“素面朝天”自由绘画班在展的作品,再来谈感受,就像是离开了饭桌评价大厨。本想的是夜深人静,脑袋安稳下来,再写点东西出来交差,谁知道并不容易。画了一天画,把颜料折腾干净了,罢笔,用洗发膏把笔洗干净,喝口茶,写东西,假装忙碌一阵。身旁是战场一样的一桌文具。</h3><h3> 我自己知道,表面上是来听孔新苗先生的讲座,内心还是希望去寻找自己的需要的东西。面对孔新苗先生大量的信息,一一摊开来写,倒不如直接面对面的与他谈。讲座之前有幸与孔先生一起吃饭,他竟然还记得我曾经向他讨教批评过我的作品,荣幸。现在,我就把自己有感触的小局部,与大家分享一下吧。献丑。</h3><h3> 讲座当中有一个细节我抓住了,就是我们得承认,当下社会确实非常焦虑,归结起来就是每个人都存在一种莫名其妙的“选择障碍”。用孔先生的话说: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以至于忘记了问问自己自己“不需要什么”。链接向军馆长的“红灯”理论:生活中有红灯,但是艺术上不应该有红灯。不过,真刀真枪让我们去选择,可能真的会出现“障碍”。更多的时候,来不及选择,就郑重其事的开始了自己的“勤奋”。也许正是孔先生所言我们“永远在选择”,所以,障碍就越来越多,多到我们不能选择。</h3><h3> 一下子联想到了我自己。三十七岁,男,毫无建树,画的画也是左摇右摆了很多年,更不知道所谓的事业是什么,但我庆幸有我自己的理想。前任单位对人的限制,让我觉得愤懑。因此趁着还算年少,我选择了离开,可我觉得这不能算妥协。阿Q一点说:我用自己的方式炒掉了单位。我还可以非常无耻的说,我骄傲。每次驾车行驶二十多分钟,穿越整个城区来到新的单位,总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郊区的新鲜空气、新单位的领导对我的关爱,对我个性的尊重,让我觉得舒心,你说气人不?聊正经的,现在我才明白,我庆幸自己果断的做出了选择,我不想要那种对教师个性极不尊重的教学体系,我不想要成为缺少艺术创作实践的美术老师,那样会让我觉得很“误人子弟”。若真如孔先生所说“倪瓒代表了古代文人的精神洁癖”,那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很多时候一些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无非是一部分人的“空想理论洁癖”。比如老生常谈的所谓“素质”,我个人认为,爱学习,并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素质。不能一提素质教育,就先把文化学习扔掉。更不应该残忍的强迫他人认同这唯一的理念。</h3><h3> 细思之,生活里对“选择”的磨砺,不就是让我们不再犹豫的选择吗?</h3><h3> 回到讲座的内容。孔先生有言:无论是“勤奋”、“懒惰”、“优雅”、“俗套”,不管我们怎么选择,自然就好,我尤其喜欢这“自然”二字,贴切,准确。工业革命开始,现代摄影技术贬低了手工绘画的技术价值,但是仍旧有不少人不追随历史的车轮,反而选择停住脚步,甚至往回走,这是不能谈“对错”的。时下还有很多人在画写实、现实、古典,我可能还是会套用李贵君先生的一句话“不管做什么,水平决定价值”。我们得确信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最好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这样一来,从事艺术创作,就会“自然”起来。</h3><h3> 时下社会发展迅猛,很多的农村正在消失。在消失的过程中,很多人就会遇到一个新型发展的阶段,既向军馆长前言提及“从农耕生活转变为社区群众”的阶段。这部分百姓,生活已经没有温饱层面的问题,他们渴望用艺术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再去接受系统的学院派理论和技术,太不人道了。所幸,美术馆肩负起了这样的责任。这次展览里的作品,出自于这些社区素人之手,取名“素面朝天”。有的画,画的的确是笨拙、幼稚,可好也好在这里,他们对艺术的诉求更加质朴无瑕,他们与所谓的学院派(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学院)相比,多了纯粹,少了功利,十分可贵啊。卢梭、塞尚、梵高他们都不具备学院教育的经历,但无碍他们成为大师。毕加索,放弃了学院派艺术,才有了如此的建树。诚然,这是在现代艺术的版图内说话。比较起来,我们的社区群众与他们共通的地方,就在于“自然”二字。是的,这些群众画不出学院派的“大卫”,因为他们更像另外一个大卫,他姓霍克尼。</h3><h3> 古代时期,“看”是一种象征着权利地位的东西,大量的作品,百姓是看不到的。到了现代时期,“看”成为了每个人的公权。这样一来,大量的观者有着各不相同的“看点”,于是作品的形式就丰富了起来。我们的自由绘画班,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的重要区域。他们没有必要再向学院派艺术家那样整齐划一,他们没有必要在作品中去讨好谁,这是十分难得的事儿,当然想做好,也并不容易。诚实来讲,他们的很多作品里都能找得到别人的影子,可谁敢说自己的作品没有别人的影子呢?反正我不敢说。</h3><h3> 其实啊,艺术可以是一种高端的生存方式,一部分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养活自己,无可厚非;艺术也可以是一种积极的游戏方式,用作品取悦自己。倘若想得到自己认可的作品,那就请明白一个道理,艺术,是一场苦修。它需要我们保证持久的动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无需要讨论对错的问题。每个人的生活领域不一,生活的境遇不同,正是因为如此,艺术的领域才会是无限的。</h3><h3> 最后,我想借着这个写心得的机会,衷心的祝福自由绘画班的学员,你们的展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艺术本应多元,艺术追求自然。虽然我的路数是写实,但我喜欢看到不同形式的作品,真让我像大家这样画现代派的作品,我实在是做不到,我画不出你们的作品。希望大家记得这次讲座的名字“人人都是艺术家”,也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坚持走下去,享受绘画的乐趣,享受美好的生活,继续用艺术创作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h3><h3> </h3><h3> 我写完了,再去看一会儿我的画,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学院派的老毛病又犯了。</h3><h3> </h3><h3> 文中若有错误,敬请多多海涵。</h3><h3> </h3><h3> </h3><h3> </h3><h3>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9年3月24日星期日晚,写于滨城区第八中学</h3><h3>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林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