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茂陵董仲舒公祭大典圆满举行

董要重

<h3>在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学识渊博和治学严谨的著名学者董仲舒,茂陵是西汉五陵之一,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规模最大的西汉帝王陵。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茂乡,故称茂陵。陵周陪葬墓尚有董仲舒、卫青、霍去病等著名大臣和大将的墓葬</h3> <h3>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乡汉武帝茂陵以北约500米处,有一座村庄叫“策村”,235户村民中除8户外,全系董姓。这些村民就是在这里世代相继住了二千多年的董仲舒后裔。</h3> <h3>策村东南约250米处,有一座南北长71米,东西宽30米,封土残高14.3米的古冢,村民称为“策冢”,这就是董仲舒的墓冢,紧邻卫青 霍去病墓冢</h3> <h3>为什么叫“策村”“策冢”,却不叫“董 村”“董冢”呢?据村民们说,这是因为他们的祖上董仲舒曾进呈“天人三策”有功于汉,为铭记先人功绩,遂以之为名。</h3> <h3>近一个世纪以来,口头历史学已发展成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口头历史学的史料可靠性得到学术界广泛承认。村民们对策村来历及策冢墓主的说法。</h3> <h3>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h3> <h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革,使儒学的地位提升到绝对权威的正统地位,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提出加强君权,使中央集权上升一个档次。</h3> <h3>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的主要理论来源是战国时的阴阳家邹衍,他认为历史中朝代和政权的更替是由五德运行来决定的。当时董仲舒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改,他认为朝代的更替是依据“三统”,即黑统、白统和赤统来依循的</h3> <h3>董仲舒第二个思想主张是提出了朱莫甘娜的“君权神授”理论。在汉朝以前的历史中,所有君王的君位都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当时西汉的开创者是一个平民,他要君临天下不仅需要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撑,更需要一种理论来加以强化他的帝位。董仲舒就因时制宜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不仅来自于祖先聚成,更重要的是来自上天的旨意,这就为君权神授统治权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h3> <h3>董仲舒第三点就是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和信”。这一理论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和继承,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和规矩。</h3> <h3>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董仲舒所提出的这些理论无疑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理论都是错误和严重压抑人的个性的东西。</h3> <h3>汉朝国力强盛,又想要平定匈奴,实现“大一统”。那么道家这种“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的思想是无法满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需求的。这时候,汉武帝就特别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既要符合统一的局面,又要为皇权专制做一个理论支持。于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这样诞生了。</h3> <h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开始实行之后,汉朝开创了两个新政策。第一举任贤才、广纳儒生,这个曾经在刘邦时期也有人提出过,但是刘邦并没有采纳,直到汉武帝时期,儒生才终于得到重用。第二实行教化,兴太学。这个政策的实施,使得教育可以全面化,让更多人接触儒学,学习儒学。<br></h3> <h3>董仲舒三年不窥园</h3><h3>相传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便对读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官僚家庭,家里面有丰富的藏书,这对于董仲舒来说简直是没有更加让他感到兴奋的事情了。于是他夜以继日地熟读家中的藏书,有时候读到入迷处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他的父亲董太公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担忧。为了让孩子在读书之余可以放松一下身心,他决定在家后面的空地上修建一个花园,这样董仲舒在读书读到疲乏的时候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歇息一下了。</h3> <h3>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介绍</h3><h3>在中国儒学发展的的历史上,除了开创者孔子和孟子之外,董仲舒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诠释了儒学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主张。其中最主要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等重要的思想,这些思想主张都被当时的汉武帝刘彻所采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h3> <h3>我们来看一下“大一统”思想的产生背景。当时的汉朝经过汉惠帝、汉文帝和汉景帝“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后,出现了非常繁荣的局面。史称为“文景之治”。等到汉武帝刘彻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大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同时也削弱地方王侯的势力,同时大力招募贤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董仲舒逐渐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h3> <h3>董仲舒认为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是三个:天、地、人。其中天和地满足了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而君主在董仲舒的理论中是天地人三者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这点从“王”这个字可以看出来:“王”是有三横连在一起的,而这三横代表的就是天地人三者。“王”就是天派来和人进行交流和传达天的旨意的,因此君主的权力就是由来自上天的授予。但是另一方面,君主虽然是天所授予的,但是如果他滥用权力,就会造成政局的混乱和腐败,甚至国家的灭亡,因此董仲舒又借助天来限制君主的行为,指出君主如果违背天道,上天就会给予惩罚。</h3> <h3>董仲舒就这样把天地人和君主联系在了一起,既巩固了统治,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h3> <h3>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什么意思哪?”</h3> <h3>只要人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是董仲舒的重要经济思想,是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h3><h3><br></h3> <h3>语出《汉书· 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正其谊不谋其利”,正:纯正;谊:交情;谋:谋求;利:好处.意思是说,应当端正与人相交往的态度,不要为了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取某种好处或达到某种目的,才决定和他人结交.</h3> <h3> 董仲舒名言</h3><h3>1、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董仲舒</h3><h3>  </h3><h3> </h3> <h3>董仲舒名言</h3><h3>2、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董仲舒</h3><h3>  </h3> <h3>董仲舒名言</h3><h3>  3、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董仲舒</h3><h3>  </h3> <h3>董仲舒名言</h3><h3>  4、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董仲舒</h3><h3>  </h3> <h3>董仲舒名言</h3><h3>  5、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董仲舒</h3><h3>  </h3> <h3>董仲舒名言</h3><h3>  6、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董仲舒</h3><h3> </h3> <h3>董仲舒名言</h3><h3>  7、圣人为天下兴利也——董仲舒</h3> <h3>董仲舒名言</h3><h3>  8、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