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又到了去玩具吧的时候,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状态,有的三三两两选个取材方便的空地就开始商量想要搭建的作品。有的喜欢搬运很多相同的材料“据为己有”,再慢慢想要搭什么。还有的手拿象征性物品,已经开始了游戏。</h3><h3> 可是活动开始没多久,就有孩子跑来给我告状了:xxx跑来跑去,把我搭的都撞倒了。xxx拿了那么多,我都没有地方搭了。虽然我们活动开始时都给孩子们强调了,不能故意撞倒小朋友的搭建作品,但是淘气的几个孩子,在玩枪战游戏中总是会不留意,加之空间有限,满地散落着的积木没有及时收放整齐,不仅造成场地浪费,还存在安全隐患。</h3><h3> 于是,我灵机一动,“招聘了,招聘了,马路上有车坏的时候需要清障车,现在我也要招录几人,帮我把不用的,散落在一起的积木送回来。”话刚落就有几个男孩子踊跃举手,我也通知,选择了五人来做清障车工作,交代工作任务:</h3><h3>1.明确任务。将散落着的积木送回原来玩具柜并摆放整齐。</h3><h3>2.先问后收。先问积木旁边的小朋友积木用不用,将不用的积木先收拾。</h3><h3>3.有序摆放。整理积木不要太高,避免掉落下来。</h3><h3>说完后,我的小助手就开工了。</h3><h3> </h3> <h3> 刚开始他们选择的方法是将不用的积木抱在怀里,一趟一趟来,可是没多久就觉得单调枯燥乏味。原来踊跃帮忙的小助手也是干一会歇一会,要不就跑去玩一会再来。我觉得单靠重复的动作让孩子们整理,达不到我的预期。观察之后,我给他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底板当车,让孩子们把不用的积木当货物放到车上,送到目的地,可以两个人,也可以三个人合作开车,有人负责装车,有人负责开车,有人负责卸货都可以与小伙伴商量后决定可以轮流等。</h3><h3> 有了调整之后孩子有了不一样的目的,有的尝试怎样让自己的车装载更多的货物,高而不倒;有的在尝试怎样摆放货物,能有效利用空间,装的货物多;有的尝试怎样将不同的货物装在一起。</h3><h3> 虽然孩子们整理的速度慢了下来,但是我想比起急于求成,游戏中的收获和发现才难得可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