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编辑制作:马鹏程</h3><h3>插图摄影:易建高</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一书和家乡父老乡亲以及从广水走出去的游子们见面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 <b>广水镇全景鸟瞰</b></h3> <h3> 2018年10月9日部分编创人员在广水老街寻访。从左至右:马鹏程、孟志远、闵选明、易建高。</h3> <h3> 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一书由闵选明同学执笔整理编写。他1953年出生于广水镇北门洞,系原广水市医保局负责人,现常住深圳。其闵氏家族是广水古镇最早的居民之一。</h3><h3> 1971年春,从广水中学初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落户,应山师范毕业当过教师,后考入湖北大学函授学院中文系本科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h3><h3> 几十年来,他先后在应山县教育局、县(市)政府办公室、市医保局任职。</h3><h3> 业余时间阅览群书,笔耕不止,退休后,最大的爱好是到图书馆读书,对现代汉语颇有研究。</h3><h3> 闵选明同学的文章用词造句严谨,交待历史、时代背景时尤为注重出处的准确和权威性。</h3><h3> 他在开篇的第一自然段满怀深情地写到:“我是广水镇人,我深爱我的故乡广水镇,爱故园西边的中华山,爱故里东边的广水河,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古镇蜿蜒长街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我眷念我挚爱的亲人,还有故土勤劳、真诚与善良的故人……”</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 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原名:童年的记忆)在我原稿的基础上重新架构,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譬如:必要的历史与时代背景、人文地理、古镇的文化底蕴和家乡父老提供的新素材等。几个月来,闵选明同学的工作量最大,付出的心血最多,常常工作到深夜。对此,我感念不已,感激之情无以言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 1954年出生于广水镇丁字街的易建高同学,退休前任孝感市农业局纪检组长。</h3><h3> 1973年春,他在广水中学高中毕业后到应山城郊区望城岗插队落户。几十年来,先后在云梦棉纺厂、孝感市文体委、农业局工作。</h3><h3> 他自幼爱好绘画,参加工作后业余时间又专研摄影与平面设计,多才多艺。在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一书的编创团队中,负责封面设计、插图等工作。</h3><h3> 多年来,他每次回广水都走街串巷,用心观察、精心构图,拍下了上百张珍贵的照片,为本书从中精选了三十几幅插图,还精心修复了五张几十年前的老照片,使该书图文并茂。</h3><h3> 影像资料最真实地记录历史原貌,作为对历史的记录与传播,它具有传统一切史料无法比拟的优势。</h3> <h3><b> 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背后的故事一</b></h3><h3> </h3><h3> 为了丰富书稿内容,我们还决定在老广水镇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人群中征集几篇有代表性的回忆文章。本次收录的五篇文章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h3><h3> </h3><h3> 五位嘉宾作者简介</h3> <h3> 1947年出生于广水古镇东菜园的易润泉先生,系原黄石摩擦材料厂服务公司经理。其易氏家族亦是古镇最早的居民之一,祖父易正启,是广水镇方圆几十里的名厨,上世纪三十四年代先后在塔巷子、丁字街戏院对面开过酒楼。</h3><h3> 易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离开广水调黄石工作,至今已四十多年了。他在《从三碗浠饭说起》一文中写到:“人们常说,人老了就爱回忆往事……特别年轻时侯的事情,一件件都仿如昨天。</h3><h3>……我从母亲苦楚而蜡黄的脸上看到了两行晶莹的泪水……清晰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丝毫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忘……第一次上山砍柴……扒荒车到信阳卖蒜苔……”一件件往事都讲述着那个年代许多广水镇人共同的经历……</h3> <h3> 1949年出生于广水镇南门洞一老宅的梅润霞老师,系原武钢灵乡铁矿子弟学校中教一级教师,1966年毕业于应山四中。其梅氏家族是古镇四大家族之一,有名的书香门弟。</h3><h3> 她在《难忘的应山四中学生生活》一文中写到:……三年学习期间,印象最深的是勤工俭学。全校学生,除紧张的文化学习外,就是如影随行的勤工俭学活动……烧砖窑……种试验田……打水井……建学校围墙……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那一代学生更是那个时代的建设者……</h3> <h3> 年近八旬的原广水铁中校长黄康民老先生(图右),1962年毕业于武汉铁道学院中文系,他放弃留汉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家乡——广水铁校教书育人几十年,直到退休。</h3><h3> 在广水铁校校友会的一致推举下,老人家欣然提笔如数家珍的书写近五千字的《广水铁中传奇》一文,令人可敬可佩!</h3> <h3> 出生于1954年的张玫同学,系原武汉公安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现侨居加拿大。</h3><h3> 上世纪六十年代,其父母从孝感到广水中华山林场工作,为就学方便,他寄住在广水镇的朋友家里。文革时期因停课闹革命,他拿着母亲给的十元钱,以红卫兵串联为由游遍大半个祖国,还从广西凭祥越境去过越南,当年在广水的同龄人中曾引起了轰动。</h3><h3> 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夏,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再次轰动广水镇。他在《万里押桃游东北,四十光阴一瞬间》一文中写到:“……四十年后,翻出当年十日游记,往事记忆犹新……天气炎热,骄阳当空……我坐在枕木上,列车突然启动,车轴箱撞上我的后背,我就势一个前滚翻……所幸只是后背皮肉擦破,算我福大命大造化大。”</h3><h3><br></h3> <h3> 1956年出生于武汉的原铁道部江岸车辆工厂党委书记王建源先生,1974~1978年曾是原应山县太平公社徐家河知青农场的知青。参加工作后,其写作的新闻与文章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2003年当选第十届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h3><h3> 他在其创作的散文《故乡广水》中写到:“……母亲是广水人,……每年都跟她回广水看望外婆外公。我把童年存在了那里,觉得那里才是自已的故乡。</h3><h3> 或许有人笑我痴情,笑我“反认他乡是故乡”。可我宁愿痴情,宁愿被人所笑……那里珍藏着我从未走远的童年时光,只要想起它就不禁背涔涔而泪潸潸。我去过且喜欢的地方不少,倘若要我指认故乡的话,自然是广水。其它地方再好也不过是异乡过客,虽则如云,匪我思存。</h3><h3> …… 若见清晨,朝晖洒在凹凸的青石板上,深邃的窄巷便生出光亮,散发着一丝清新与空灵。</h3><h3> 若是月夜,夜色不知何时染成。月光静静地泻在黛瓦上……</h3><h3> 若逢春雨,老街便定格在烟雨中。天是湿的,地是湿的,记忆也是湿的……长大后,每当我走入霏霏就会想起广水,就想去看看、听听、嗅嗅、舔舔那小镇的雨,希望那条狭窄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h3><h3> 作者笔下的广水镇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浓妆淡抹总相宜。读了这篇散文,一定会把你带回半个世纪前的美好回忆,让人留连忘返。</h3><h3> 王建源先生对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非常支持,陪我和易建高同学到印刷厂就书的开本大小、封面及正文用纸、排版风格等方面进行指导,多次应邀到我家对本书电子版认真校对并提出修改意见。<br></h3> <b> 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背后的故事二</b>
<h3><br></h3><h3> 当我看到这张六十年前的老照片时,顿时泪流满面,……照片上的医务工作者绝大多数已年过八旬,有的已经辞世。当年苍耳饼中毒事件发生时,就是他们及时赶来并日以继夜的拼命工作,才把一千多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h3><h3> 广水镇人永远不能忘记他们。</h3><h3> 照片的提供者:黄永红女士(曾用名:黄少红)曾就读于广水铁校,父母五六十年代都在广水铁路卫生院工作,父亲曾任院长,后调武汉铁路中心医院工作。</h3><h3> 当她得知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要印书时,委托蔡武杰先生联系我说:她父母当年都参入了广水镇苍耳饼中毒事件的抢救工作,生前保存了一张1960年元月武汉铁路局抢救医疗队全体成员在广水铁路工人俱乐部前的合影,不知能不能用得上?我当即请她把照片拿到家附近的图文店扫描并发到我的QQ信箱里。照片保存较好,经易建高同学精心修复,效果不错。</h3><h3> 衷心感谢黄永红女士提供的这张珍贵老照片,它让我们子子孙孙都记住这些救命恩人!</h3> <h3><b> 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背后的故事三</b></h3><h3><br></h3><h3> 石振华先生(图中),现任武汉艾特纸塑包装有限公司总裁。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在广水彩印厂、广水卷烟厂工作十余年,他常说广水镇是他的第二故乡。当得知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要印书时,他主动打电话给我说:此举非常有意义,是回报故乡的具体体现。我一朋友是湖北新达泰印刷有限公司的老总,可在该公司印刷,所有费用由我承担。还特别嘱咐印刷公司老总:不要考虑成本,派最棒的排版师,用最好的纸张,最精良的装祯……</h3><h3> 我的老邻居、老领导邓明海先生(图右),原广水卷烟厂厂长、湖北烟草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现常住广州。</h3><h3> 他对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的编创及印刷非常支持,联系供稿人、老照片提供人及印务事宜,时刻关心着工作进展情况并询问有无困难,需不需要帮助。</h3><h3> 还有“广水铁校1964年小学毕业生及教职工合影留念照片”的提供者郭建军先生、“1966年应山四中第八届毕业生暨教职工合影纪念照片”的提供者蔡玉珍老师、“1971年广水中学宣传队饰演郭建光的照片”提供者余东明同学、“1971年广水铁中首届高中毕业生暨教职工合影留念照片”提供者黄康民老校长。</h3><h3> ——这一幅幅发黄的毕业合影留念照,您能认出自己吗,能认出同桌的你吗,能认出传授您知识的老师吗?我想,这些久远的老照片一定会把您带回那个朝气蓬勃、难以忘怀的学生时代……</h3><h3> 还有李木霞同学等二十几位微信群的群主,主动分担该书的收发工作。<br></h3><h3> 在此,我代表所有读者向以上同学、乡亲、朋友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br></h3><h3> 《记忆中的广水镇》一书是我们这代人宝贵的集体记忆,讲述的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经历的故事。但愿此书能为大家留下一缕乡思,让五湖四海的广水人不忘故土,记住乡愁。</h3><h3> 考虑到读者多是40~50后的老年人,因此该书印刷时采用的正文字号比正常字号大一号,正文纸张用了最好的且不反光的本白纯质轻型纸,封面用了275克高档珠光特种纸。</h3><h3> 由于要确保新编《记忆中的广水镇》一书的整体风格,所有插图用纸均与正文用纸一样,这样一来图片效果或要差一些,尤其是几幅毕业合影照。为了利于大家保存,我特意把大部分插图及合影照片放在美篇里,以方便大家下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