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杂谈

李娜

病起 <h3>  2019年3月6日,经历了一场全麻手术清除了坏的瘘管后我正式住院了,记忆中这是人生的第一次住院。说到病因,一直不得其解,自认为生活简单健康、保持运动、无不良嗜好的我怎么会得一个男人得病几率更高的病呢?百度、询问医生后得知,压力、劳累、出差、久坐、喝酒应酬、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都是此病元凶。想想自己一线工作几年来,一直处于斗士状态,每天打了鸡血一般,早出晚归、出差频繁、不是跑客户就在跑客户的路上,家族基因不能喝酒,但为了感情也总是赶鸭子上架的喝着,肚子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而指标、考核、风险更像是一把时刻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心理总是处于紧张状态。渐渐的睡眠不好了,吃什么也不香了,眼睛里总是红血丝,肤色不如之前红润光泽了,大姨妈的量也是越来越少……终于在三月的一天当天来回一千多公里出差后,身体隐藏的问题爆发了,而根除办法就是医生毫不留情的说:手术。</h3> 探病 <h3>  既来之则安之,不想描述手术的恐怖和后期护理的麻烦,总之这个记忆是难忘的。大医院小手术,却把小手术做成了大麻烦,未把病灶一次清除干净,又换了一家专科医院再次手术,在小医院中却得到了大医院应有的重视和护理。虽然经历了二次手术,但住在小医院里的心因为护理得当而渐渐安下心来。</h3><h3> 来看我的同事、朋友不少,还有外地专程赶来,几乎都是得知我手术后倍感意外前来探望,病房里鲜花常盛、果篮满满,大家对我的生病满是好奇、关心和慰问。而我也总是一遍遍跟探望者描述什么叫肛瘘,什么原因导致、怎么治疗、后期怎么护理、怎么预防……说多了,就想着在病房的床头要贴一张“肛瘘说明”,让来探望的人一眼就能明白什么叫肛瘘,普及一下病理知识。大家的关心带来了温暖,也抚慰了我受伤的屁股和心灵。</h3><h3> </h3> 病友 <h3>  在这里有一个群体,叫瘘友,我们的名字不叫名字,而是数字代码,比如,我不叫李娜,她们称呼为25床,挺有意思!大概除了监狱,这么用数字代替人名的就是医院了吧。</h3><h3> 病友们相互串门,聊得最多的就是得病原因,时间,手术过程等等,病友见面的问候语是:你几个洞?得知自己比别人少一个洞时不禁暗自庆幸,得知别人比自己多几个洞时不禁感慨同情。有的病友从年前住到现在,被大家笑称“院长”;有的病人看着旁边的床换了一人又一人,希望下一个出院的就是自己;有的病友希望彻底恢复而赖床不愿出院;有的病友谈笑风生跟新病友普及手术与住院事项,俨然自己就是医生助理……</h3><h3> 我的病房老中青三代,大家从彼此不认识,到很快彼此熟悉,大家共享美食、共享病房设施,因为不同的圈子反而更加敞开心扉,家长里短,家内家外,无话不谈,仿佛是多年的老友,亲密而信任!在这里医生格外亲切,病友格外友好,大家因为生病而走在一起,没有了世间的其他纷纷扰扰,唯一关心的就是身体什么时候可以康复。</h3> 窗外 <h3>  看看手机日历,已经入院18天,入院时带了几本书,带了护肤品和面膜,想着安心住院,把工作暂时放一边。专业书翻了翻,倒是杂书更容易入眼,贾平凹的《自在 独行》被我三天看完,追剧追完《伪装者》又追起了《都挺好》。以前生命在于运动,现在生命在于静止,每天只吃不动,慢慢感觉也很难受。唯一对外的除了手机,就只有楼道的窗户,每每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感觉那个世界与自己无关。天气好时,阳光温暖明媚,很想伸手体验阳光的温度,而病房里永远一个温度。</h3><h3> </h3> 小妹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打扫病房的是一个小妹,身材娇小,面目清秀,外地人在长沙打工。她好像对我特别感兴趣,了解到我们来自一个地方,看到我的鲜花和水果比别的病人多,也总是跟我热情的打招呼聊天。我很乐意把鲜花和水果分享给她,在她做事时跟她拉拉家常。她很高兴,每天收拾的第一间病房总是我住的这间,拖地也格外仔细,说第一间拖你的,就不会把别的病房的细菌带到你的房间。还说,你们房间最香了,这么多鲜花!我也打趣说,现在你拖地的巴四消毒水味道比香水还好闻!因为这种味道让人感觉安全、无菌!人都需要被尊重,医生病友如此、医院小妹也如此。如花般可爱的小妹!</h3> 病思 <h3>  一般人在特殊经历时总会有几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也不例外。</h3><h3> 感悟一:陪伴</h3><h3> 病床上躺着不动其实很难受,病床上的我想起了住院时的爸爸。他在病床上一趟就是几个月,后来说不出话,表达不了感受,自己动不了,只能任由别人摆弄。遗憾我未能床前照顾,每每急急回家看望、陪伴后又赶回长沙工作。我想那时的爸爸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陪伴,尤其是我,他看到我时眼睛明显明亮,愿意配合吃东西,也听话很多。我一走他也总是迷迷糊糊喊着“李娜、李娜”……很遗憾我没有拿出十天时间陪伴爸爸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我自责没有做到!</h3><h3> 感悟二:工作</h3><h3> 工作是生存之本,是岗位职责的体现,与职权高低无关,居高位者更应担当、低位者也应尽责。但是它是不是生活的全部?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岗位决定了我的职能,我要认真履职,上要对得起领导信任,下要对得起同事的付出,于是乎,公家的事成了我第一要事,自己和家人的事成了最后的事。对工作,我无愧于心,时间、青春、健康都足足奉献给了单位,对家人,对自己,缺乏应有的关心、照顾。工作中我沉着淡定、生活中却是白痴一个。有朋友说,全世界都佛系了,你还这么拼干嘛?想想,也许是希望在本应奋斗的年代不想选择安逸吧!但真正的智者应该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者,我也不想再做生活的“傻子”,还是要多一些爱家人爱自己,工作生活两不误。除了爱情急不来,生活其他方面都得学习。</h3><h3> 感悟三:大爱</h3><h3> 生病中感受了很多的爱,有同事悉心的照顾,家人的着急担心、朋友的关心宽慰、还有几位远道而来专程看望的朋友,飞机或高铁当天来回。到了医院,陪几个小时再赶回另一个城市。这几位朋友也许平时联系不多,彼此工作也特别忙碌,但日常有事可以电话沟通商量,总能得到第一时间回复。你好,为你高兴;你不好,为你担心;你求助,给你支持;你幸福,为你开心!这种爱,不是小我的爱,而是只要对方好自己就更好的大爱!</h3><h3> 以前不太懂小爱与大爱的区别,当爸爸离开,妈妈孤独寂寞,我对妈妈说,接下来你一定要为自己而活,只要你开心幸福,什么我都愿意!面对同事,我也是这种心理,只要他们成长进步,就是我工作上的最大欣慰!</h3><h3> </h3> 未来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仅为自己也为他人。为自己,是把自己这辈子活得有价值活得精彩;为他人,是把爱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延伸,这样的自己和他人连成一个圈,才是完整圆满的圆圈。</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再过几天,就要出院了,这次老天给了我一个休憩的时刻,给了我一点小小的教训,也给了我思考感悟人生的机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生命的长河继续奔腾,愿此后的人生从容淡定,精彩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