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游记:那曾经远去的岁月

谧雪情感文化

<h3>做为70后领头猪的我,今年已是人奔五张,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人岁数越大越念旧,现在就非常怀念那曾经的岁月。</h3><h3><br></h3> <h3>今天有幸看到了民俗展,让人仿佛一下又置身于曾经虽苦犹甜的时代……</h3> <h3>那时候的我们,虽然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但很充实,每天上班、下班、做饭,吃饭时听着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半导体收音机,聊着当天在单位或学校发生的事,不象现在,过年都在各自玩着手机,把老人撇在一边不管了。</h3> <h3>说起过年,那就更有意思了,全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习惯,反正我们这儿与老北京几乎差不多。当地流传着这样的儿歌:</h3> <h3>小孩小孩你别馋,</h3><h3>过了腊八就是年,</h3><h3>腊八粥,喝几天,</h3><h3>哩哩啦啦二十三,</h3><h3>二十三、糖瓜粘,</h3><h3>二十四、扫房子,</h3><h3>二十五、炸豆腐,</h3><h3>二十六、炖羊肉,</h3><h3>二十七、杀公鸡,</h3><h3>二十八、把面发,</h3><h3>二十九、蒸馒头,</h3><h3>三十晚上熬一宿,</h3><h3>大年初一扭一扭……</h3><h3>可见老百姓对春节的看重。</h3> <h3>在经过了一年的劳做,初一全家都欢聚一堂,吃了团圆饭后,初二女婿就要陪同媳妇儿带着孩子去给岳父母拜年了,一是为礼数和孝道,感谢岳父母把自己女儿养那么大嫁给了自己,再就为了自己媳妇儿为这个家操持了那么多,应该让媳妇儿去看望一下父母,尽点孝心,中国的传统美德就是“百善孝为先”嘛!</h3> <h3>我们当地70后一般都是初三以后开始轮流与同事、朋友、同学等一起畅饮了,每天都喝的烂醉,第二天接着喝,呵呵!现在知道喝酒不好了,那个年代都这样。</h3> <h3>单位一般初六开始上班,但喝酒还在继续,只到正月十五、十六元宵节,逛完我们一年一度、豫北最大的古安阳桥庙会,才算把这个年过完。</h3> <h3>现在的物质、文化、通讯和科技水平都提高了,但古老的民俗文化还要传承,她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愧宝,永远不能丟失。为什么90、OO后的年轻人过年都觉的没意思了,就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丟失了,虽然其他都进步,但因为中国传统的丟失而造成了我们正在逐步西化,还怎么称得上“四大文明古国”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