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纯小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活动

李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b>教研,我们行走在路上</b></font></h1> <h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读书亦如此,教学也理当如此!一直以来,段纯小学坚持每周二的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学习展示的平台。在一次又一次的听课评课中,授课教师提高了自己上课的技能,听课教师也从中受益良多,看到了自己课堂中的短板,而学生们也变得越来越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敢想敢说,敢思敢行。</h3> <h3>  3月19日,我们开展了高段语文教研活动,由裴林春老师和王涛老师授课,中心校教研主任李惠强老师也参加了本次活动。</h3><h3> 活动开始了!</h3> <h3>  第一节课由裴林春老师执教六年级《夜晚的实验》。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这件事。</h3><h3> 裴老师从学过的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家导入,为孩子们打开了科学探索的大门。在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出斯帕拉捷这个科学家身上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也就是理解他实验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受到的启发,获得人生的智慧。然后揭示了“仿生学”这一门学问,让孩子们产生对科学的兴趣!</h3> <h3>  第二节课由王涛老师执教五年级《秦兵马俑》。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针对本文篇幅较长,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状况,王涛老师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优势,在展示课上大胆取舍,直奔中心。</h3><h3>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以主问题入手,学生自由阅读文章,在进行课文资料的展示的时候,先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进行,迅速理清全文脉络。</h3><h3>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光,确保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的接触,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h3><h3> 教学中,王老师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h3> <h3> 《夜晚的实验》评课:</h3><h3> 老师们在评课过程中,谈论到课文确实值得学生学习: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需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所感悟的。</h3><h3> 课文很浅显易懂,所以建议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来达到:看到蝙蝠夜飞的人不止一个人,为什么只有斯帕拉捷会去研究呢?斯帕拉捷实验的科学性在哪里?他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实验?</h3> <h3>  《秦兵马俑》评课:</h3><h3> 1、以词串的方式引入教学,让学生于词串中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h3><h3> 2、以主问题入手,一线贯穿全篇,使课文层次在学生头脑中更加鲜明。</h3><h3> 3、教师的评价与过渡语言亲切自然,恰到好处,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h3><h3> 4、朗朗的读书声贯穿在整节课中,使学生真正爱上读书!</h3> <h3>  李老师说,语文重要的是读写结合,不仅启发学生在写实验过程时要注意“有详有略,突出重点”,还要让学生明确第一次实验是怎样写具体的(写了实验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做法、前后想法,重点写清了想法),从而,将“读写结合”落实得更为扎实到位。</h3><h3></h3> <h3><br></h3><h3></h3><h3>  还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教室、学校、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h3> <h3>  文化一词也是本次评课中李老师多次谈论到的话题,我们的语文是文化的传承,我们教师更应该做好文化的传承者!</h3> <h3>  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h3><h3> 继续前行!</h3>

学生

教研

实验

老师

教学资源

课文

评课

秦兵马俑

语文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