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167efb">六十载风雨兼程,六十载春风化雨,六十载英才辈出。2018年9月21日,天津科技大学迎来了60岁生日。滨海主校区、河西校区旌旗飘扬、草木芬芳,一步一景,处处焕新,勃勃生机。学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和系列纪念活动。各界宾朋、师生、海内外校友欢聚一堂,共襄盛典,同沐荣光,共同见证科大建设的新征程。</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天津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时名河北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轻工业高校之一。1968年学校更名为天津轻工业学院。2002年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天津市和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学校成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的普通高校。</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突出“坚持拓展轻工特色,精心培育行业中坚。矢志服务国计民生”的办学特色,立足轻工、服务社会,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学校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今天,这座曾经见证新中国轻工业发展壮大辉煌历程的高等学府,正彰显出日新月异的蓬勃生机。</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尚德尚学尚行</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爱国爱校爱人</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校庆活动丰富多彩,其中9月21日由造纸学院在滨海校区4号楼U型广场举办“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铜像揭幕仪式”,继续在滨海校区第一报告厅举办“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隆言泉学术思想研讨会”。</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新学校史馆首先开馆,拉开了六十年盛大校庆的序幕。校史馆的落成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科大人献给母校最为珍贵的生日礼物。校史馆里记录着学校的产生、发展、鼎盛与传承。</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和小都参观了新校史馆。序厅有“百年梦想育英才”、沙盘解说两个专题片。《六秩如歌》、《峥嵘岁月》、《开拓创新》、《再展宏图》四大主题展示空间,以时为经,以史为纬,一段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照片,一件件蕴藏历史的实物,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姐妹俩在有关父亲隆言泉先生的记载和照片前驻足、细看,心中充满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隆言泉先生是科大的栋梁,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轻院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其中就有17硕士研究生和15名博士研究生。1985年和1992年两次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学科组奖牌。他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多次获得省</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部、市级科学技术奖,其中填补了国内空白和国内首创,获轻工业部三等科技进步奖。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是美国制浆造纸技术协会国际会员、国际干燥学术会议三届顾问局委员。由于父亲隆言泉教授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突出成就,在1990年获国家教委“从事高教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同时被收入中国社科院《中国名人辞典》,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一等奖之园丁奖。</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是科大历任院长校长之一,为学校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81年8月至1985年5月任天津轻工业学院院长。</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辛勤耕耘,不懈努力,为天津轻工业学院的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在1981年取得了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又取得了教育部第二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这也是全国同学科中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为科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制浆造纸学者,制浆造纸工程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制浆造纸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我国第一位造纸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热爱教育事业,在从教生涯里,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治学严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制浆造纸行业专业人才。在先生的带领下,制浆造纸工程学科1981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这也是全国同学科中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正是先生的辛勤耕耘,不懈努力,为科大制浆造纸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学校60华诞之际,为纪念制浆造纸学术泰斗隆言泉先生的卓越学术成就和崇高师德师风,由造纸学院承办的纪念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滨海校区举行。隆言泉先生弟子、华南理工大学陈克复院士出席活动。陕西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张美云、天津职业大学原副校长孙诚、维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义平出席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韩金玉出席活动并致辞。老领导张管生、谭国民、杨淑蕙出席活动。造纸学院党委书记李忠德、院长刘忠出席活动。隆言泉先生家人及学生代表、海内外专家学者、校友以及在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表达对隆言泉先生的深切缅怀。系列活动由校党委副书记夏静波主持。</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167efb"> 铜像揭幕仪式现场摆放着造纸学院敬献给隆先生的大花篮。</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家人敬献的大花篮缎带上写着:“父亲精神永励后人/隆家儿女及晚辈敬献”。</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夏静波主持揭幕仪式。</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9月21日下午2点18分,纪念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铜像揭幕仪式在滨海校区4号楼∪型广场举行。隆言泉先生铜像捐赠者、华南理工大学陈克复院士和韩金玉校长共同为铜像揭幕。</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韩金玉校长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在天津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隆言泉先生铜像在学校落成,体现了科大人对先生的敬仰。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作为一名教育家高风大智的情怀,留下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朴素的治学主张,留下了讲台上谆谆教导的美好回忆。在科大人心中,先生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个体,而是作为科大几代人的杰出代表,早已与科大事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他号召全体科大人永远铭记先生的嘱托,勤力同心,攻坚克难,为把科大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科技大学而共同努力!</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陈克复院士讲话</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尊敬的韩校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学生以及隆先生的家属:你们好!</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167efb"> 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制浆造纸专家,是我国工程领域的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他的科学方法,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隆先生一辈子为我国的制浆造纸行业以及相关的专业倾注了一生的精力,他在世的时候,经常会对我们讲:我国造纸两大问题必须要解决,可能我们在座的在位的好几位隆先生的学生都听到过。一个就是造纸行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一个是我们造纸装备的落后问题。这两个问题,他说他这一辈子可能解决不了了,他希望我们下一代或者再一下代一定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我们今天在隆言先的塑像面前,我们可以高兴地告诉隆先生,我们造纸行业的污染问题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隆先生嘱托的任务,我们造纸行业的污染问题可以说是基本解决了。大家都知道,我最近接受过采访,也写过这方面的文章。造纸行业污水的排放大户到2015年开始,我们已经排在了化工行业、皮革行业、食品行业的后面,已经不是大户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表明了。因此,我们今天在隆先生塑像面前可以非常骄傲地说:隆先生的托咐,我们没有辜负,我们完成了隆先生所交待的任务。隆先生的精神正像我们的韩校长所说的:隆先生不是他个人,他代表表了我们国家的传承,他把他的精神传给了我们,他把他的思想方法和学术方法、科学方法传给了我们。我们在位的各位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继承隆先生这种高尚的人格,继承他所传授约学术精神。我相信,我们天津科技大学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努力下,我们会做得更好!我们相信隆先生的在天之灵会更高兴!</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 style=""><b> 谢谢大家!</b></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 仪式上,隆言泉先生的三女儿隆小都代表家人表达了对陈克复院士和学校的衷心感谢。</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答谢辞</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尊敬的韩金玉校长,夏静波副书记,尊敬的陈克复院士、学院领导,尊敬的刘强雕塑师及全体师生代表,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今天,在金秋硕果累累的时节,我们迎来了天津科技大学建校六十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代表隆言泉先生的后代祝贺父亲倾注全部心血的、钟爱一生的科大60年来取得的骄人成绩!衷心祝愿贵校蒸蒸日上,再创辉煌!</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今年正值我们的父亲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您们出于对隆先生的爱戴,出于对他为国家和科技大学做出的贡献的尊崇,为继承他的未竟事业,由陈克复院士捐资,在校方院方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下,今天在校园里竖立了隆先生的铜像。</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此,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们的父亲离我们而去已有整整14年了,他的学校没有了忘记他,他的师生及同事没有忘记他,他的后代也没有忘记他!</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他身上凝聚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对科大的热爱与献策……</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生前,他在学校为他举办的“隆言泉教授从事高教五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上说:“今日的科大日臻强大,不久的将来科大必将成一所国内知名、世界齐名的高等学府,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想以这段话作为我发言的结尾。</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谢谢各位!</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后代</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2018.09.21</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的家人小儿子隆幼泉和四女儿隆晓陆向铜像献上鲜花,仪式温馨感人。</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家人敬献的花篮缎带上恭敬地书写着:“献给敬爱的父亲!/隆家儿女及晩辈敬献”,字迹是由隆言泉先生的大女婿邵荣宽书写的,字体厚重恭敬,有书法行家功力。</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的二女儿隆晓蓉向陈克复院士赠送了当年隆言泉先生与其的珍贵合影照片。那年,隆先生为七旬师者,陈克复正为壮年教师,师生二人在实验室里合影,先生笑得那么慈祥,弟子笑得那么舒心。隆先生四女婿曹光辉精心设计、精美装饰放大了这幅十八寸大照片大像框。当隆晓蓉敬献给陈博士时,他惊喜道:“真没想到!”连声夸奖:“太好了!太珍贵了!我要端挂在书房里!”隆晓蓉和陈博士兴奋地高举起大照片,向所有的来宾师生展示、解说、礼赞,赢得了阵阵喝彩声!</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隆言泉先生与陈克复院士合影照片及相框制作随笔</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曹光辉</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为了答谢陈克复院士,经大家反复商议斟酌,决定制作一幅当年陈克复在轻院造纸系跟随隆言泉先生学习时的合影照片送给他,作为永久性纪念。然而,翻遍了家里保存的所有照片,只找到唯一的一张隆言泉先生与两个学生(其中一个是陈克复)在实验室的五寸合影照片,如何进行照片处理和相框制作,这项工作就交了隆言泉先生的六女婿曹光辉来完成。</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以下为曹光辉自述:</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当我拿到这张五寸合影照片时感到制作起来有很大难度,因为:首先这是一张五寸照片,画幅很小(12.7㎝—8.9㎝),清晰度也不是很好,而且这又是一张三个人的合影,需要进行裁切,裁切后的画幅就更小了,如果要制作成大幅相框,难度可想而知。</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既然得到了全家人的信任,难度再大也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而且要赶在9月21日科大60年校庆的隆言泉铜像揭幕仪式之前制作完成。</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首先,我将照片拿到图片社与专业人员进行商议如何制作,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制作太大,最多放大到20寸(50.8cm—40.64cm),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清晰度,而且制作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保证时间进度和制作效果,我最终决定自己来完成照片的处理,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而且进行过照片后期处理的专业学习,所以,对于照片的调整处理还是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自信心的。</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照片的处理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方法与步聚:</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1.将照片进行高清晰度扫描储存后,使用photoshop2015cc版本专业软件进行照片的处理。</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2.将照片进行裁切,只保留隆言泉先生和陈克复的合影,并将照片调整到合适的比例。</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3.对照片像素进行放大,提高图像的像素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4.对照图像的色阶、曝光度、对比度、饱和度、色彩平衡等元素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5.在照月底部添加了:“陈克复院士惠存~隆言泉先生全体子女敬赠”的文字编辑。</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尽管进行了上述一系列技术处理,经等比例放大,达到最佳效果也只能放大到十八寸(45.72㎝—30.48cm),距大幅相框还有一定的尺寸差距,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又咨询了相关人士并到画框制作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最终与相关技术人员商议后,决定将像框制作成卡芯形式,即在外框与照片之间进行凹凸装饰。这样,既放大了画框的尺寸,弥补了照片幅面不足的缺陷,又使得照片又层次感,并增添了画框的艺术效果。最后在像框的材质上选择了美国本色白桦实木,为了在色彩上达到协调一致,卡芯的颜色选择了浅黄色并镶嵌银色装饰边框。从整体来看,相框既赏心悦目又高端时尚,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像框制作完成之后,我又找到专业制作礼品包装的部门,为像框量身定制了一个红绒里衬的高端丝质礼品盒。因为像框外形尺寸比较大,所以又将礼品盒进行了加厚处理,使得礼品盒显得十分挺括。</font></b></h1><h3> </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167efb">自从接受像框制作的任务以后,从照片的处理到相框的制作,不仅咨询了一些专业人士,寻找相应的专业制作部门,而且五次往返于鼓楼文化街,终于在科大60年校庆之前圆满制作完成,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铜像揭幕仪式结束后,校领导院领导和隆先生的弟子、家人、来宾,合影留念,伟大而慈祥的先生永远和大家在一起。</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这尊栩栩如生的隆言泉先生铜像是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刘强倾注匠心,历时五个月打磨出的精品,得到了院方和家属的赞许。塑像制作感言</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现代造纸术奠基人一一隆言泉 </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167efb"> 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刘强</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接到为隆先生塑像的时候是2018年4月份,和刘忠院长、李建中书记一起观看了隆先生的多幅照片,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角度的教学科研照……我开始在脑海中组织构图隆先生的形象,我没有见过我们敬爱的老校长隆先生,更不熟悉他,一切要从观察众多照片开始,同时要走访和隆先生一起工作的老教授,询问隆先生的研究生……了解到隆先生是一位威严又慈爱、敬业且专注的杰出造纸专家,隆先生照片中记录下的形貌气质和先生的学品人品相融合……我经过一个月的品读思量开始上泥塑造;首先将人物的胸廓做一个向前跨的弧度,以彰显百年不断向前引领的视觉感受,同时头部中正视线平视远方,这样的造型形式,从正面能感受到肩部横向延伸线宽阔,胸部方正,从侧面看胸部弧线有动感,头部庄重平静中有灵动感,这种大势确定下来,我开始征求熟悉隆先生的老师们的意见,不意於做细节的相像,为的是大气象大动势的印象一致,经过这样一个大势调整,雕像与人物势就一致了!然后我才缓缓地一进入面部特征区,这也是最难的地方,要想做得像,就要抓住特征,加强特征,同时要遵重结构的严谨,只有建立在极其严整的结构上才能勾勒出微妙的人物表情,为此雕像者至少要从6至8个角度去审视作品,可以说要透过表面现象去比对骨象之间的高点低点和几个方向的连接,很多时候雕塑家会像个机械师一样运用机械制图原理和公差配合的允许范围去比对雕像作品的构成……这时候我们知道,做什么事不仅需要知识和技巧更需要热情和毅力,我怀着对隆先生的深深敬仰,把这认知表述在作品的大象与精准中……临近完成时我才加上隆先生的眼镜,一直不想早加上,因为那是大家特别熟悉的,越是多努力求证眼镜下形体的真实,加上眼镜后先生的威严厚重音容笑貌才会生动如面!补充隆先生的手书“科技第一生产力”就是受到先生事迹的感动和历届学生们聚会互动中发现的,也是隆先生胸中为之奋斗一生的信念!</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铜像胸前佩戴着‘’全国政协徽章‘’和‘’天津轻工业学院校徽‘’。</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像铜基座背面雕刻着捐赠人陈克复院士编写的碑文:</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生平</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1919 一2004),四川成都人。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曾参加“八百学子从军抗日”。我国制浆造纸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开创者、教育家。曾任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兼召集人、国家教委第一届科技委员会轻纺组委员、中国轻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兼教育科普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科协副主席。从事高教55年,编著我国最早的制浆造纸专著《纸浆学》、《造纸学》等。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为我国造纸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天津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弟子</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陈克复院士敬立</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2018年9月21日</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铜像基座上镌刻着隆言泉先生的亲笔手迹:“科学第一生产力 ~隆言泉”。</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在 制作雕像的过程中,造纸学院领导和刘强雕塑师两次邀请隆先生的家人前往刘强的工作室观看,诠释他的创作理念,听取家属反聩,并将制作流程的样品陆续发给家属看。</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铜像揭幕仪式毕,随后,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隆言泉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滨海校区图书馆第一报告厅举行。</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报告厅的大投影板上滚动地播放着隆言泉先生的生平、成就简介和在造纸学院教师同事、与培养的博士生合影留下的珍贵资料。</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1939(民国28年)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年20岁,青春帅气!</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内西南联合大学,集全国教育精华的一流大师和有志青年学子,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成就显著,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之美誉。这所大学毕业的学子有3882名,隆言泉先生和他的妻子朱云霞就是其中的两名。</font></b></h1><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3><br></h3>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隆言泉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注册片,至今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1944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图中第一排右起第二人)</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隆言泉先生保存了63年之久的《有机化学》教科书,扉页上有他当年亲笔书写的:“联大被炸日志八月十四日1941”字句,这是对日本侵略者罪行的铁证控诉。上面还盖有他的印章:“隆氏藏书”“隆言泉章”。</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 style=""><b> 此套珍藏的《有机化学》教科书有上下两册。(补充说明:2018年11月1日是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80周年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日,隆先生的子女隆小都、隆幼泉做为“联二代”被邀请参加了纪念活动。隆先生的子女将《有机化学》上册捐赠给了云南师范大学博物馆,返津后又把下册捐赠给了南开大学档案馆。)</b></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钱伟长总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环境与轻纺工程卷第二分册》</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是轻纺工程领域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概览》详细地记载了隆言泉先生简介、成长经历、对中国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主要论著,内容长达十三页。</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制浆造纸学者,制浆造纸工程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制浆造纸学科的学术带头人。1990年获原国家教委“从事高教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同时被收入中国社科院《中国名人辞典》。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一等奖的园丁奖。</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为美国制浆造纸技术协会(TAPPI)正国际会员、国际干燥学术会议(IDS)第五、六、七届顾问局委员,华南理工大学顾问教授。曾任天津轻工业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轻纺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国家教委第一届科技委员会轻纺组委员,九三学社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参议委员,国家教委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人员专家评议组成员,中国轻工业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兼教育和科普委员会主任,中国造纸学会第一届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二届名誉理事,全国高校造纸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第一、二、三届主任,天津市政协第四、五届委员和第七、八届常委兼专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高教组长,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第五、六届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名誉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科协第二届副主席、第三届荣誉委员、天津造纸学会名誉理事长。</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教授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1953年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纸浆学》,先后编纂和主编10部著作。他长期从事制浆造纸工程高等教育工作,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成为我国第一批制浆造纸专业博士生导师之一,先后培养了18名硕士研究生和15名博士研究生。1986年和1988年两次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学科组奖牌。</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科研经历</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国内外刋物上发表了论文100多篇,其中15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和在国外刋物上发表。他编写出版的书籍多是制浆造纸学科最为基础的专业教材。他的制浆造纸专业教材是我国制浆造纸专业从业人员的必修教材。比如《制浆学》、《造纸学》、《造纸工学》、《制浆造纸工艺学》(上、下册)等。</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 style=""><b> 在科大举办的“隆言泉教授从教55周年纪念会”上,天津市张副市长出席祝贺并讲话。</b></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隆言泉先生的夫人朱云霞先生在2004年10月天津科技大学举办的‘’隆言泉教授师德座谈会暨赠书仪式‘’上,时任校长魏大鹏接收朱先生和家人向天津科技大学无偿捐献的隆先生的全部藏书四千余册和外文读书卡片,并向朱先生颁发荣誉证书。</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 隆言泉先生的夫人朱云霞先生在赠书仪式上讲话。</b></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的长女隆小庆在赠书仪式上发言。</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韩金玉校长在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隆言泉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发言中指出,隆言泉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爱校的一生,是勤勉奉献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我们缅怀隆先生,就是要弘扬他孜孜不倦、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我校教学科研的整体实力和学术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缅怀隆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严于律己、甘为人梯的高尚境界,激励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在教书育人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希望大家继承先生的遗志,弘扬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精神,进一步推动制浆造纸学科和我国制浆造纸事业的发展,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科技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的二女儿隆晓蓉女士代表家人发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追忆敬爱的父亲</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们的 父亲隆言泉毕业于八年抗战前沿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刚毅坚卓”的校训,中国教育精神在父亲心中深深扎根。</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毕业前夕,父亲与大学应届男生投笔从戎,应征美军“飞虎队”的翻译员,参加火热的“西南联大八百学子抗战从军”,为抗日救国奉献了青春热血。《西南联大纪念碑》上镌刻着父亲和参军同学的名字,我们子女皆前往瞻仰拜谒。</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解放初期,父亲因执教成绩卓著,学术造诣笃深,三十岁出头就受聘为副教授,我们的母亲和家人都感到无尚荣光。1953年,父亲编著出版了我国制浆造纸业的第一部专著《纸浆学》,后又相继出版了《制浆造纸工艺学》等多部专著,成为高等院校造纸专业最早的教科书。迄今这些专著我们子女都珍藏着,视为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在高教战线上辛勤耕耘了55个春秋,培养的莘莘子和硕士博士研究生遍布国内。父亲一直秉承“实践出真知,理涵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宗旨,经常带领学生到全国各地的造纸厂实习,每年历时数月之久。他与师生、工厂师傅、技术人员的合影最多,而在我们全家福的合影里却多次缺席。学生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958年“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时期,隆先生带领他们去天津造纸五厂搞管道漂白,师生席地而坐,各抒其见,讨论非常热烈,而我们子女在家根本就见不到父亲的身影。</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子女。平日里在家他言语不多,但与登门的批批学生在一起,他话语最多,笑容也最灿烂,长谈学业,畅聊家常,让一旁的我们不免心生妒忌。</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精通英语,还通晓日语、俄语、德语。每天清晨他准时起床,朗朗的外语阅读声将我们唤醒。深夜那“哒哒哒”的打字声伴着我们入眠。他把外文专刋中的重要文章内容打在卡片上,分类别种,为师生提供学习、撰文、选立论文题目和科研的素材。从1944年第一张读书卡片计起,最终竟装满了五斗橱和木箱子,要知道,上世纪父亲靠的是手写和打字机。</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以现身说法向学生、也向我们传授学习外语的方法:见缝插针化整为零、联想记忆法、循环记忆法,常阅读外文专业期刋提高外语水平。当年父亲速成俄语,在一次出差的列车上他背记了一百多个单词,不到半年时间就可以阅读俄文书刋了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藏书很多,最早一本出版于1923年。他览书无数,经常去市图书馆、校图书馆、市造纸研究所等处,阅读大量的国内外造纸书刋,图书馆员统计过,父亲是去图书馆最频繁的一个,以至于造纸研究所还为他留着专座。父亲鼓励师生常去图书馆,指导学生查阅外文期刋和国际前沿的科学论文已成了他的习惯。父亲一生藏有专业书刋四千余册,在他逝世后,我们的母亲和儿女把他的全部藏书和外文读书卡片都无偿地献给了科大的造纸学院。</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到了耄耋至年,父亲紧跟时代,勤学电脑操作,不耻下问,向孙辈请教,在网上查阅资料,笔耕不辍,时时关注着国内外制浆造纸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动态。</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以“业精于勤”为座右铭,将字幅挂在他的书房里,激励着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钟爱一生的制浆造纸专业!我们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上学时个个都是天津市重点中学的优秀生,工作时荣任高校教授、中学校长、国企总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我们人人有出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敬爱的父亲之故事,我们儿女永远讲不完;崇敬缅怀父亲之情,我们儿女永远诉不尽!</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精神永存!</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父亲精神永励后人前行!</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谢谢各位!</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陈克复院士发言(摘要)</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不是造纸专业毕业的,我的本科是复旦大学的力学专业,我学的是力学专业。很多人问我,你复旦力学专业毕业的怎么会搞造纸呢?这就是缘于隆先生对我的教育,对我们的培养。学校对隆先生诞辰100周年和他的学术思想研讨非常重视,我今天非常感动!今天是科大60周年校庆,那么忙的时间,我们夏(静波)书记一直作为主持人,主持隆先生的纪念活动,韩(金玉)校长一直讲话,可以看出是何等的重视。</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作为受益最多的学生之一,我虽然不是隆先生的主课学生,可是后来我进了制浆造纸专业,到了造纸的领域,可以说他是我的第一位老师。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爱国,隆先生不是只挂在口头上,他是每时每刻表现在他的工作方法上。比如,我们拿到科研费,他都会说,来之不易,国家还很穷,我们要珍惜这些科研费。在“六五”“七五”计划时,我都拿到了国家的科研费,是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找到国家财政部要来的。我记得当时一些领导对我说,你不能做项目的负责人,你必须找一个老教师来做你的项目负责人,你只能干活,挂名要挂在老教师名下。我把这件事告诉了隆先生,他说,为什么不行?为什么要挂在别人名下?你拿来的科研项目经费,你干的科研项目。</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老是对学生说,我们当时的老师隆先生是怎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在有股倾向,就理论写论文,往往忽略了了技术在企业的工程化和材料化。国家现在看到了这个问题,多次要改变这种只重视论文,要改变成既重视论文,又重视工程科技,引导到这个方向。其实隆先生多年前已经看出了这个问题,他强调,理论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没有工程实际,理论是悬挂在墙上的,没有用的。1958年隆先生带领师生去天津造纸五厂摘管道漂白,最初搞低浓度漂白,后来搞中浓度漂白,最终搞到了高浓度漂白,大幅度地减少了废水量和用水量。因此我也向我的学生,向我的学生的学生反复强调隆先生的理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指导思想,(尽管我的学生也有的当了教授。)一定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搞理论,是要的,但是不能光搞理论,不搞工程科技,工程科技对我们国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次大家都看到了美国对我们贸易上的矛盾,向我们打贸易仗,国家的科技工程何等重要。这是我讲的第一点,隆先生学术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第二点,我对隆先生学术思想感受最深的,就是多学科、边沿学科、交叉学科的综合性。隆先生在几十年前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学造纸专业的学生光知道制浆造纸的知识还不夠,还要知道其它学科的知识。比如我搞力学学科的要懂得造纸学科,搞造纸学科的要懂得生物学、材料学、环境学科等科学。为此,隆先生没有忘记向国外学习,向先进国家学习。我记得很清楚,1980年,那时候我很年轻,三十来岁。教育部由每一个高校找一个老教师组成一个考察团,由隆先生负责,还有北京轻工业学院的钟先基老先生(前几年刚过世,90多岁),以及其他学校的,由隆先生带队去芬兰考察。</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1983年隆先生为天津轻工业学院拿到了博士点,84年他就尽快地组织了一个指导小组。隆先生说,博士生不能由他一个人来指导,应该由指导小组来指导。记得84年我提升为副教授后,在他成立的博士生指导小组里负责教制浆造纸专业的流体力学工程课。隆先生还找到生物学的丁友仿老师教制浆造纸专业的生物学科。大家想想,在那个时候,隆先生就把生物学、流体力学教师作为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的助手。由此可见,隆先生站得多么高,他的学术指导思想多么前瞻。</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天 津科技大学造纸学院院长刘忠教授发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刘忠</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各位来宾、领导、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今年是我校成立六十周年,恰逢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集会,重温研讨隆言泉先生的学术思想。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让我想起了我在科大学习、工作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隆先生学术思想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点点滴滴。</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于1979年入学天津轻工业学院,学习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刚入学时对制浆造纸一无所知。但很快得知轻院有一位在造纸界十分著名的专家学者,那么由于对这位学者的崇拜,我就很快主动去了解制浆造纸到底包含哪些内容,逐渐知道制浆造纸工程是一个拥有完整课程体系的工学专业。并且天津轻工业学院的这个专业是全国高校中最强的。当然,我也就有了更加要将所学专业学好的动力。</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回顾过去的近四十年,我体会到,隆先生学术思想至少应包念对学科前瞻性的把握,注重学科交叉,理论联系实际。先生在教学科研工作中,选题具备很好的前瞻性,在学科交叉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得也非常好。</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1991年隆先生所带的博士研究生马建华就提出了“造纸工业含纤维素废渣高温厌氧一步发酵制乙醇”的研究课题。</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1994~1996年,隆先生承担的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废纸再生新工艺~生物酶法脱墨和纤维改性的研究。</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主持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造纸湿部化学的研究”,在国内首创了两性淀粉、阴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在造纸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开展“废纸再生新技术~生物法脱墨和纤维改性的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天津市科技成果奖,并取得专利。</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先生确定的研究课题到目前仍不过时,比如,当时开展的生物制浆研究、废液的高值化处理等。</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学科交叉方面,先生火眼金睛,以伯乐的智慧造择了陈克复老师、丁友昉老师,把他们纳入了自已的科研团队,开展了浆料流体输送方面的科研工作和生物技术在制浆造纸方面的应用。</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陈院士刚才的讲话也谈到了在学术方面受到隆先生的学术思想的影响,可以说隆先生对陈院士在学术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取得了极好的成果。</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生物技术在制浆造纸方面的应用,我们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也形成了很多成果。</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先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具体表现是,于1983年将时任山西太原造纸厂的车间主任谢来苏工程师,从太原造纸厂引进到了天津轻工业学院,谢老师的加盟,为现在的天津科技大学制浆造纸工程方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工作,正是由于谢来苏教授具备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才使得科技大学在制浆造纸助剂在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们一定要继承隆先生的学术思想,加大学科交叉,将理论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天津科技大学的造纸专业办好,为我国的造纸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西安交通大学贺延龄教授发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敬爱的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学弟学妹们:大家好!</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38年前,我和郑宝琛作为文革后我校的第一批研究生,踏进了天津轻工业学院的大门。此后,又有幸成为我校第一位博士生,也是轻工业部属院校的第一位博士生。</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是文革后上山下乡的老三届高中生,以后又到工厂当工人。粉碎四人帮后开革开放,使我得到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天津轻院6年半的学习生活弥足珍贵,它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我永远感谢天津轻院的培养。</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离开轻院后,我从西北轻工业学院到荷兰Wageningen大学环境系泰勒环境奖获得者G.Lettinga教授的实验室从事水污染控制的研究。由于天津轻院打下的良好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工基础,我能夠很快转入以生物技术和化工为主要基础的水污染控制领域。此后我又辗转进入西安交通大学,担任环境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负责人,先后从事多项国家级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工作。我出版的著作之一“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连续多年列为“安全环境”领域高校被引图书前十甲。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感在天津轻院收到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也确确实实地感到天津科技大学具有的重视基础、重视实践的学术传统对自己的影响,对比我现在所在的国家重点大学,我感到我在天津轻工业学院受到了一流的教育,这使我在后来的具有挑战性的科研工作中,经受了考验,取得持续的进步。我深切感谢天津轻院老师们对我的培养之恩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此我十分怀念我的恩师隆言泉先生,他是新中国造纸工业科技理论和教学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把西南联大的优良学术传统带到天津轻院,他教给我知识,也把勤奋严谨科学求实的精神传递给我。至今我仍记得他即使步履蹒跚,仍然坚持去图书馆定期阅读资料的情景,忘不了他的耳提面命,对我的谆谆教诲。至今,我们的第一次研究生答辩场景仍历历在目!我也忘不了指导我论文研究的微生物学丁友仿老师,她为我的论文研究注入了大量的心血!我所在的天津轻院的造纸专业是一个强大的集体,在国内享有盛誉,实力一流!许多老师都是大名鼎鼎,我怀念敬爱的石淑兰老师,她品德高尚,为人谦虚,是我和郑宝琛同学的专业老师;还有亦师亦友的胡惠任老师;其他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师陈友庆、邬义明、梁训汉等老师,都为培养我们付出过很多的心血,这些老师都已离我们远去,我深深地怀念他们!还有很多其他的老师,教化工传递约留苏博士包老师、英语的李志谦、石老师,数学的朱老师、哲学的龙老师等等。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在座的陈克复院士,是我和郑宝琛的专业基础课流体力学教师,他为我们讲述了非牛流体的流体力学理论。提到所有这些老师,我们充满感谢,回想起这些老师,可以想见当年天津轻院师资力量十分强大,正因为这些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在毕业后,能在科研教学单位立足,并做出成绩。我也难忘研究生管理部门的陈老师、艾老师给予我们的帮助。难忘化工糸实验室的伙伴们,我的同学郑宝琛,实验室管理人员何秋实等许多朋友,给与我的各种帮助!自我踏入天津轻院已经过去38年了!我没有忘记母校的许多老师和朋友,母校在我心中魂牵梦绕!借此机会,我要对母校的教职员工们表示我最大的敬意!正是许多像你们一样长年在普通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的老师和朋友,才使我们这些学子有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才使天津科技大学一步步走向兴旺发达,迎来辉煌的明天!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庆祝天津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我们为隆先生的雕像揭幕!我希望隆先生所代表的老一代教职员工的优良传统能夠发扬光大,希望我的母校天津科技大学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栋梁之材,祝母校越办越好!</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陕西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张美云教授发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是我国制浆造纸领域的泰斗,他一生践行教育报国、科技强国的理念,长期奉献在制浆造纸专业教学科研第一线,为造纸行业著书立说,他编纂出版了包括中国造纸业第一部专著《纸浆学》在内的诸多教材和专著,为中国制浆造纸工程学科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奠定了重要基础。隆先生以其毕生的才华和心血,见证了中国制浆造纸学科由创立到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足迹,见证了中国制浆造纸工程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为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是西北轻工业学院77级专业本科生,当我在天津科技大学读博士时,隆先生年事已高,我没能在隆先生门下求学,但先生的教育思想、治学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认识先生,了解先生,是从他的1980年版的《制浆造纸工艺学》教材开始的。十年动荡百废待兴,当年我们是拿着没有装订成册的教材如饥似渴地认真研读的。时至今日,这套教材已经出版到第5版,但整个教材大的框架,一些重要的理论基础仍然没有突破当年隆先生打下的基础。从1980年到2018年,38年过去了,我从初学造纸的学生也成长为《造纸原理与工程》的副主编。最近正在编纂第5版,在几个月夜以继日的咬文嚼字中,我深深体会到隆先生学术功底的深厚和难以超越。我们每一个造纸人都要由衷地感谢隆先生,是他奠定了造纸学科的科学体系,是他把生产性经验性有余、科学性系统性不足的造纸学科,与化工原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联系起来,一代又一代的造纸学子从教材中了解造纸,掌握造纸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走上了职业道路。这些教材不仅满足了当时大专院校造纸专业教学的迫切需要,也成为科研和生产实践的重要参考书,对造纸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在这个隆重的研讨会上,我纵有千言万语,也不能概括隆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下面仅孔隆言先教育教学思想对当前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意义谈几点体会:</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1.业精于勤,终身学习。业精于勤是隆先生的座右铭,他一生酷爱读书并善于读书,每天清晨5点时起床,攻读外语和专业书籍,深夜12点以后才入睡。即使古稀之年,仍然初心不改。隆先生取得的成就是和他一生坚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学科动态和做好归纳整理分不开 。2.夯实基础,厚积薄发。隆先生的成功得益于求学期间打下的宽厚的基础和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他认为打好基础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关键,高水平大学之所以能培养一流人才,最大的优势是给了学生雄厚的基础知识。制浆造纸学科的发展需要学生不但拥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能夠理解和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科交叉,产业转型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人才。3.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据统计,隆先生一生培养了15名博士,18名硕士,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0部。这些数据在当下似乎并不突出,然而隆先生的10部著作全是精品,流芳百世。隆先生培养的硕士博士个个成为精英。虽然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种严谨认真、务实创新、精益求精、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的敬业精神恰恰是当前我们最需要的。各位师生:隆言泉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春风育人的优秀品格和献身教育,献身科学,严格自律,甘为人梯的高尚境界,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座丰碑,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朱勇强教授发言</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隆言泉先生与我之间的几则小故事</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教授是我的导师。现聊起他,学生时期的记忆晃过脑海,明亮温暖,依旧能使我嘴角上扬,内心感受到那份温度。隆先生是国内第一部造纸工艺著作《纸浆学》的编者,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的高校造纸工艺教科书,都是由他老人家主编的。先生在我心中堪称 学界泰斗,为人的楷模。现追忆学生时期和他老人家之间的几则小故事,怀念他老人家。</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1】先生利用挂盐水的空档帮我修改硕士论文</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先生是一位勤奋的学者,也是一位很能吃苦的人。</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我即将硕士毕业的时候,写好的论文需要导师修改,我和先生约好了修改时间。但是,就在约好那天的前一天,他心脏病犯了,住进了医院。</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那天我去医院看望他,看到躺在病床上的他正在打点滴,这样的身体,需要花时间好好调养才能慢慢恢复。于是我说道,先生,您现在需要调养身体,修改论文的事情是否都由副导师石淑兰教授代劳了。隆先生拒绝了我的提议,他说每天打完点滴之后,会有几个小 时可以坐起来的,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帮你改论文了。就这样,我的硕士论文是隆先生坐在病床上帮我修改好的。一般来说 ,他有两个助手,石淑兰教授和谢来苏教授,这样的情况,本可以交给副导师来做的,但他还是坚持着自己帮我修改论文,先生这种高度的责任感 和吃苦精神真的让我很受感动。</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2】先生重视创新支持学生挑战难题并亲自助威</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记得我硕士论文课题确定之前,先生曾和我谈话:“勇强啊,这个课题可是比较难的啊,可以算是世界难题了,你敢做吗?”我点了点头,他说 :“好,那我支持你。”为此,隆先生还亲自到图书馆帮我查了30篇国外的文献,打印了一张单子交给我(那时候没有电 脑,是用原始打字机打出来)。</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不仅如此,导师虽然年纪大了,住院有时候成了经常发生的事情。但导师对我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一点都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减少。隆先生还多次和我讨论课题研究的进展等,导师的指导与重视,让我进一步增强了课题研究的信心。</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3】先生对我的外语学习给予了精心的指导与帮助</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外文的学习上,隆先生对我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记得有一次他找我谈话:“勇强啊,你这个外文,二外是要学的,但不要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最重要的是,要精一门,要学到能拿得出手的水平。”</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之后我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但还是按照先生的意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学习英语上。这次谈话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我的外语学习。</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此外,先生为了让我练听力,给了我一套原版的英文磁带。特别是,当时他担心我跟不上原版音带的语速,又特地找外国的专家,专为我录了两盘减慢语速朗读英文的磁带。先生的指导与帮助对我英文的学习帮助很大,先生为我做的一切深深感动了我静默</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4】先生对我博士毕业的去向非常的包容与支持</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临近博士毕业的时候,副导师无意中发现了我准备用来找工作的求职信,副导师把我的情况汇报给了先生,当时他们也许有些失望吧,因为他们原本以为我会选择留校,传承这一番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我们的专业的。</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记得当时,石淑兰教授找我专门谈话,讨论我今后毕业去向及不同选择之间的不同的优势利弊。最后,副导师石教授说,其实我们大家很希望你能留下来传承我们现在的这一摊事业。因为,几年下来,大家都很了解你的为人处事,都挺看好你的,但是具体怎么选 择,还是由你自己来决定,只要对你的发展有利,我们都是支持你的。</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谈话过后,我觉得这件事我应该和先生汇报我的想法。于是我去找隆先生,汇报自己当时的想法:先生,我知道现在做的这个课题是一个世界难题,全世界也没有开发出来,我也还在研究中。硕博期间,研究有所进展,但是到产业代,还需要一些突破,还有一个过 程。造纸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但是我们的技术还是相对落后。目前这个产品的研发全世界都还处在实验室阶段,也许我能够在外国人之前开发出这个产品,一旦产业化,可以服务于祖国的造纸业,也能为国家造纸行业的发展做一份贡献。但我想先到华南读博士后到那边 开拓一下视野,因此呢,我现在的想法是这样的,其实我今后不准备留在高校,我想走向社会搞产业化,我想把这个研究课题继续推进,做成产品。</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老师听完之后,笑着说:“勇强啊,你有这个信心很好,你这样想,我是支持你的。今后,你如果开公司了,那我也来参股啊。”谈话很愉快的结束了,谈话结束,他当即拿起笔来为我写了一封给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推荐我去做博士后的推荐信,先生写 的这封信不仅评价了我的科研情况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性格,为人处世都做了较好的评价。这封信,我也一直保留至今,很有纪念意义,也提醒自己莫忘初心。</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导师对我的指导与培养,一直铭记在心。他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一位很创新,很开明,很包容的值得尊敬的长辈与大师。</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及隆言泉学术思想研讨会</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发言稿(5minutes)</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天津科技大学造纸学院 裴继诚</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陈克复院士、尊敬的张美云教授、尊敬的贺延龄先生、尊敬的隆先生的家人、在座的各位嘉宾:</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大家下午好!</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是天津科技大学造纸学院老师裴继诚。</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今年,是我们尊敬的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也是天津科技大学甲子校庆。芳华六十载,相逢在津门,今天众多隆先生弟子和科大学子,从世界各地,大江南北,相聚母校参加纪念和庆祝活动。在此,谨让我代表造纸学院向出席会议的各位校 友、各位造纸界前辈、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贯关心、支持造纸学院和建议的学校各级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造纸专家、教育家、我国制浆造纸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天津科技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的创始人,曾担任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院长,为我国造纸工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付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今 天我们在这里追忆先生的一生,付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新贡献。今天我们在这里追忆先生的一生,付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在这里追忆先生的一生、研讨先生的学术思想。先人逝去,可先生的谆谆教导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至今铭刻在我们心 中。</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记得我第一次见隆先生是在1978年。我是77级恢复高考后首届入学的学生。非常荣幸,我们班是由隆先生亲自做的专业介绍,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隆先生。隆先生知识渊博、博学多闻、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对造纸专业的办学历程、师资力量、 知识体系和专业特色、行业背景、生产现状、以及将来的就业岗位都做了简要明了、生动形象的介绍。对我们的提出的懵懂浅陋问题也一一做了详细解答。当时,会场的气氛高涨、充满了生机与朝气,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各个欢欣鼓舞、勃然奋励。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懂得 了什么是“纸”、“纸”的科学、“纸”为什么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从此,我们爱上了造纸专业,开始了大学四年如饥似渴地学习。毕业后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在造纸行业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40年。 如今,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衣锦荣归、告老还乡 。回想起我们的一生,隆先生的教诲让我们一生受益,终生难忘。</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沐风雨,育桃李。我毕业后留校任教,走上了三尺讲台。工作中,亲眼目睹了隆先生对科学潜心钻研,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作风。隆先生博学多才,远见卓识,他指导的研究课题具有前瞻性、研创性,始终处于国际学术前沿。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有所长的造 纸专业精英,如今他的学生们遍布海内外,桃李芬芳!</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业精于勤”是隆先生的座右铭。他集毕生精力在知识的海洋里孜孜求索,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一生博览群书,即使在干休所疗养期间也手不离卷。他惜书如命,珍藏的书籍、期刊众多。病重期间还坚持把那些中、外文书籍认真分类上架,排放得井 然有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还不太普及,他就采取记卡片方式,将各种刊物、杂志中的主要信息和要点用英文打字机打印成卡片,并分门别类地整理入档。自1944年起,卡片的积累工作年复一年,终其一生。经隆先生整理的资料装满书柜。这一张张索引卡 片,记录造纸工业的发展史,也伴随他一生,是他“读书破万卷”的真实写照。</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如今,隆先生离我们而去,但他一生奋斗的辉煌业绩永存于世。先生治学严谨、崇高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先生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让我们共同缅怀隆先生,以先生的精神为鼓舞,励志图强。让我们共同努力,续写科大发展的宏伟篇章!</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谢谢大家!</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2018.9.21</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于图书馆第一报告厅</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167efb"> 隆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结束了。我们~父亲隆言泉的子女和晚辈再次聚集在铜像前合影留念,举行家庭纪念会。</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的重外孙女李心迪发言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作为第四代我很荣幸能参加天津科大的六十华诞和太姥爷的铜像揭幕仪式,太姥爷给我留下的记忆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慈祥地微笑着,他面庞的皱纹上洒满了午后正好的阳光,一切那么和谐,仿佛一张暖色调的油画,这样一幅画面被精心布置在记忆最柔软的地方,每每想起,便好像又回到小时候,太姥爷和我顶头,在我眼里,生活中的太姥爷和“造纸界泰斗”这类听起来遥不可及的词语总是无法联系到一起,其实他和邻家宠爱重孙的慈祥老人是一样的。有时候会有陌生的叔叔阿姨来拜访,他们都是精英般的存在,甚至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而他们都自称太姥爷的学生,每当这时,我幼小的内心不知不觉升起了一丝崇拜,一丝骄傲,一丝敬畏。太姥爷走的时候我还小,小到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奶奶告诉我太姥爷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时的我深信不疑。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理解了,太姥爷一定去了天堂,在那里,他一定去教导小天使成为大博士了吧。</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现在,太姥爷一直是我的榜样,我知道,若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定要如太姥爷一样刻苦钻研,自律自强,所以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一定会砥砺前行,以梦为马,在我的成长路上,有这样一位慈祥而伟大的先辈为我指明努力的方向,给我鼓励与信念。学习上,我会更加自律,继承太姥爷的钻研精神;生活中,我会更加热爱生活,继承太姥爷的乐观精神;艺术学习中,我会更加认真,继承太姥爷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请亲友长辈们见证我的成长,作为第四代,我们定将继续“兴隆发达”!</font></b></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的孙女隆冰即兴发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在场约教授和老师提到的(隆言泉先生的卓越成就学术思想),的确让我感受很深!我觉得,我现在做得还很不夠,以后应该把我爷爷和大伙儿心里的隆教授的思想行动传承下去。我现在没能做到传承,我感到很惭愧,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我也想替我的孩子,也是另外一个第四代说一句,以后等他再大些,会走了,我会带他来看的,太姥爷(太爷爷)的精神是在这里矗立的!</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培养的最后一名博士生~陈夫山在恩师像前满怀激情,即兴讲话良久。</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纪念活动结束后他返回工作单位,专门发来缅怀恩师的文章:</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正值母校天津科技大学60周年华诞纪念我们伟大的导师隆言泉先生</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你的最后弟子(最后师妹刘温霞教授-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陈夫山</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正值母校天津科技大学60周年甲子华诞,学校进行了隆言泉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并隆重举行了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 隆言泉学术思想研讨会,以缅怀和纪念我们伟大的导师隆言泉先生,学生有幸参加系列活动,在隆先生家人在铜像旁缅怀回忆隆先生 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先生对我们的深厚感情和教育,有感而发肺腑之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本人于1981年9月9日开始就读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制浆造纸专业(报考原因:中学没书小学没本,中国发明了 造纸但我们这代人没有纸用),到学校骄傲的获知:制浆造纸专业是轻院的王牌专业,学校院内的自己的造纸车间,专业调整是天津 大学迁入,好多老师还住在天津大学,现任院长是制浆专业的隆言泉教授,非常厉害的教授!一直未见过隆言泉院长,终于在1983年 元旦庆典上,老远亲眼见到了隆言泉院长新年致辞,难以形容当时激动地心情(就像见到了毛主席),这是大学四年里唯一的一次见 到了我们先生。</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1985年有幸考取了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制浆造纸专业研究生,以前考研很难,一般两个班60人左右只能考上2-3 个研究生,我们纸8111和纸8112两个班是超努力的,那年一共考取12人(其中两人调剂到南京林业大学),都说天津轻院造纸研究生 最难考。与先生近距离亲近接触是1986年先生心脏病住院(在天津总医院),有幸安排我给先生送饭送杂志陪护先生半天,先生在住 院期间在病床上还在读书学习,并教导我们搞研究一定要跟踪世界前沿(当时是本领域学术界的最新杂志:TAPPI,他是会员,会费 很贵),这是第一次领受先生搞学问的真谛!</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真正成为先生徒儿是1995年9月10日进入博士阶段,先生77岁高龄身体不好,行走不便,但仍坚持给我们上课(本来他有其他四 位教授:谢来苏教授、石淑兰教授、丁友芳教授和陈克复教授(现为我们造纸领域唯一的院士)都可以给我们授课,我们每节课都是 提前20分钟在门口等候(耳闻先生治学严谨),没想到第一节课我被先生第一个点名说:夫山听说你是满天飞,这回跟我上学可要耐 得住寂寞,做学问要坐得住(我下意识地半开玩笑回应了一句:隆先生您若能走的出去就会感觉到当前造纸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 引进的国外造纸装备)。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上了几十年学,听了无数的课,我受益最深的是先生一周一次的课,我们做了三个大作 业:1.造纸行业的动态(概况):沿用至今的是给学生们第一节课讲;2.中性纸张为什么具有耐久性?从中国发明造纸到现代松香施 胶(酸法造纸),当时松香施胶(酸法造纸)普遍,中性造纸刚刚开始实验(那是1995年做的作业,1997年天津造纸四厂才随进口造 纸设备引进中性施胶);3.我和刘温霞、陈玉放翻译最新刚从美国出版的英文版《造纸湿部化学原理应用》。</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我是三生有幸受先生恩惠最多的弟子:1.硕士阶段是师从梁训汉先生,课题是隆先生和梁先生共同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造纸湿部化学的研究(1985年当年经费10万元,不小的数目),研究的是阳离子变性淀粉的制备及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当时我国 粮食还是比较短缺,选这样课题有很大的争议),三十年过去了,变性淀粉造纸工业中的应用非常普遍而且用量越来越大,我们课题 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代造纸化学品特别是变性淀粉高速纸机依赖进口,甚至在表面施胶抗水淀粉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 2.博士阶段课题是谢来苏先生承担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高效施胶剂、增强剂、两性助留助滤剂的研制及应用研究》(1996年当年 经费60万元,更不小的数目),研究的是高效施胶剂、增强剂、两性助留助滤剂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我承担的是两性淀粉、两性聚丙 烯酰受增强剂和助留助滤剂,取代了进口,获200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中性施胶剂乳化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其中“固体 乳化剂乳化AKD制备新型表面施胶乳液的研究及推广应用”2017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电荷密度树脂型中性 施胶乳液制备新技术开发与应用”2016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固体乳化剂一步法制备树脂型AKD表面施胶乳液新技术开发与 应用”获2017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高电荷密度树脂型聚合物制备及其乳华AKD工艺技术的研究”2014年 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有幸成为先生的第八个孩子(隆先生有五女二子):1.1998年9月27日是我博士答辩的日了,先生请来全 国各地的权威造纸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会,由胡宗元先生作主席(余亦骥先生在美国),由谭国民书记及院长和杨淑慧副院长等老一辈 造纸泰斗为委员,从九点开始一直给我指导,到了1点钟先生未吃饭就回家休息了,他老人家那样的身体状况还坚持了四个小时,主 要是没来得及吃饭回家了(终身难忘)!2.1998年9月28日学校为先生举行了从教45周年的祝贺会,陈克复教授从广东专程来祝贺, 包了一个大红包“9999元,预祝先生长寿久久!我搀扶先生乘学校安排的载鲜花和礼物专车,在路上先生突然提起我们第一节课讨论 的问题:当代造纸技术发展确实太快,教科尽收眼底内容不如新引进的设备和工艺新,你们做学问不能坐在家里还得到生产实践中去 ,我对先生的记忆和学习态度佩服的五体投地(我给他买了一个大玩具-计算机:他每天学习10个小时,上网浏览最新技术和与他的 国外学生交流)。3.回到家中,先生拉住我的手说:十一把家人接来天津我家中过吧,我还有事要跟你说(当时我是山东轻院脱产上 学,夫人和孩子都在济南);十一晚上是家宴,朱先生(隆先生的夫人)主持,隆先生讲话:爱国爱校爱家人;最后宣布让我惊讶的 一件特别也像是开玩笑的话题:夫山是我学生,也是我最小的孩子,就是小八吧!我有了一个为人师表德高望重的老父亲!</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2001年学校有了海河学者,先生又把我调回身边,2004年4月28日我也送走了先生,先生最后是拴住了腿脚,走前跟我说的最后 一句话:我可能不行了,你告诉老干部处的于东江处长,之后先生就昏迷了,我们把他送进了总医院……今夜无眠!明天有会,明晚 接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谨以此献给在天之灵的我们亲爱的隆言泉先生!</font></b></h1><h3> </h3><h1><b><font color="#167efb"> 您的学生孩子:夫山</font></b></h1><h3><br></h3> <h1><b><font color="#167efb"> 郑宝琛教授(右起第一人)参加纪念活动后,专门写的的纪念文章:</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纪念中国造纸学泰斗隆言泉教授诞辰100周年</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一一郑宝琛(隆言泉先生培养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font></b></h1><h3> </h3><h1><b><font color="#167efb"> 天津科技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 院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中央部委属院校——天津轻工业学院,2002年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校授 予权,具有培养博士后、接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是为军队培养后备军官的签约高校,2008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等级。</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今年是天津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也是隆言泉教授诞辰100周年。2018年9月21日,本人应天津科技大学造纸学院刘忠院长的邀请 到天津科技大学庆祝校庆活动,并参加纪念隆言泉教授100周年诞辰座谈会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同时还参加了天津科技大学为中国工 程院陈克服院士等为隆言泉教授捐造的铜像揭幕仪式。</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中国造纸界泰斗隆言泉教授,1919年出身于四川。抗日战争期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工系。在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后,1948年开始 在乐山任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副教授,此后他在四川大学、四川化工学院、成都工学院、天津大学、天津轻院(天津科技大学)等 院校都任过教。</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教授终身勤奋好学,治学严谨。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念书和做实验,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和实验室,即使在办公 室或家里,他也总是在看书。他家的日常生活(包括隆先生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他的贤内助朱先生负责。隆言泉教授终身生活勤俭朴 素。我多次去过他家,他的家就在天津科技大学老校址旁边的老旧普通教师住宅楼里,房子面积很小,没有装修,也没有高档家具, 只有大量的书和科技资料。他的物质生活水平大约相当于80年代一般知识分子的水平。隆教授日常极其平易近人,尽管他社会职务很 多,在目前爱戴高帽子的时空里,他依然要我们喊他“隆先生”,不要喊职务。上级要他写简历,写到职位时,他总是先写教授,后 写院长、校长之类。他与我说过:“我就是一个教授,这是我终身喜欢的职业,那些天津轻院院长之类,都是无所谓的职务”。</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最令我感动的是,我曾经带领福建省造纸工业研究所一些骨干工程师(如周港溪、黄和培、林峰等)去拜见隆先生,起先福建纸 所有工程师们还担心因为身份相差悬殊,隆先生不见他们。但是,隆先生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热心地询问他们学习生活情况,详 细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很多学术问题,而且还迅速翻出他积累的许多资料,当面证明他说的观点。离开他家后,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 “想不到隆教授如此平易近人!看来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是谦逊没架子。那些装腔作势的人,大多是肚里没东西。”</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今天我们纪念隆言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就是要怀念他对中国造纸工业所做的贡献,学习他终身淡薄名利,努力学习,认真做学 问的品质。学习他严谨的学风和创新的思维,推进我国的造纸工业科技工作更上一层楼。</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的弟子 郑宝琛</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2018年9月28日 </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的高徒们(部分)在恩师雕像前欢聚合影。</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的家人和隆先生培养出的研究生们合影~左起:王高升博士生、隆小都、贺延龄博士生、邵荣宽、郑宝琛硕士研究生、隆晓陆、朱勇强博士生、陈夫山博士生。</font></b></h1><h3><br></h3> <h1><b><font color="#167efb"> 隆先生的子女、女婿和第三代孙女、第四代重外孙女(部分)与隆先生栽培的研究生(部分)济济一起,于铜像前恭敬合影。</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先生的小女儿隆小云十月二日从美国旧金山回国探亲,乘机飞行12个小时,不顾长途劳顿,不虑时差困扰,第二天就前往天津北仓公墓为父母大人扫墓,转天又由四姐隆晓陆陪同,外甥曹培开车,前往科大新校区瞻仰拜谒父亲的铜像。</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167efb"> 姐妹俩向父亲纪念雕像敬献鲜花。</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曹培和小姨无比敬仰地向姥爷雕像献花。</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隆言泉先生的长女隆小庆一直致力于纪念敬爱的父亲。几年前,她和科大造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隆先生的得力助手石淑兰一起倾心倾力,撰写出《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环境与轻纺工程卷第二分册》中有关隆言泉的全文,长达十三页。近一两年,从造纸学院领导有为隆言泉先生竖立纪念铜像和召开学术思想研讨会的立意起,到今年科大校庆60周年校庆,9月21日纪念隆言泉先生诞辰100周年塑像届时落成揭幕、隆言泉先生学术研究会的如期召开,其间,隆小庆不间断与院领导和雕塑师联系沟通,召开了无数次隆家会议,商讨配合院方的诸多事项,亲自撰写发言稿,付出了许多心血。但是由于突患疾病,不能亲自参加庆祝活动,不胜遗憾,然而住院期间她仍然一直关注着。校方院方为隆先生举行的隆重纪念活动圆满成功,隆小庆思量周全,决议为致谢院方领导和教师,隆家子女在翰金佰大酒楼举办答谢宴,她致答谢辞。宴席上,大家欢声笑语,互叙肺腑衷言,来宾追忆隆先言的恩师恩德,家人缅怀父亲的如山父爱,美好的场景,难忘彼宵!</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答谢宴席后,全体合影留念。</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第一排,左起:隆晓陆、靳强、隆幼泉、邵荣宽、隆小庆、隆晓蓉、隆小都。</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第二排,左起:王高升、裴继诚、刘忠院长、曹光辉、侯院长、刘强。</font></b></h1><h3><br></h3> <h1><b><font color="#167efb"> 2019己亥年正月初五,长女隆小庆率她家三代人:隆小庆、卲荣宽、卲辉、乔玉梅、邵津、张宇、邵思铭、张天泽,来到天津科技大学(塘沽校区)瞻仰父亲(姥爷、太姥爷)的铜像,并致献敬词。</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尊敬的太姥爷: 您好!我是您的重外孙邵思铭,这次与您相会的方式很独特,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仿佛上次见面还在昨日,虽然和您见面的次数不多,但却令我印象深刻。记得在我4岁那年,同我的父母和奶奶爷爷一同前往您的家中拜访,桌上用罩子罩住了饭菜,您好像刚做完研究,身着朴素的衣服,,戴着一副沉重的眼镜,那时候年岁小,对您比较害怕,其实更多的应该是敬畏,记得您很少说话,个子很高,在我眼睛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也许是时代的不同,又或是赶上了贪玩的年纪,对您的感情并没有那么深,知道你与世长辞的那一年,我还记得奶奶悲痛万分,随后几年里的时间还写了一本回忆录。 对您一生的了解,更多的还是从哪本书开始。您生于1919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那个年代,能够存活下来本就不易。通过您,我知道了西南联大;通过您,我知道了那个年代学者们的不易。奶奶常说您平时沉默寡言,张口就是工作上的事。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完全投入于自己事业的一种体现。您的一生奉献给了科学事业,造福了我们这一批后代。 如今再来看您,,我已步入大学校园,也即将毕业面临读研,我承认我在学习钻研上并不刻苦,这是我的一个缺点。优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予理会。这次前来本就是怀着一颗求学谦虚的态度,向您学习来的。您教会我的,是如何将自己从事的事业做到极致,是一种工作态度、人生态度。我希望今后的自己,也会有一份自己热衷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在奋斗中摸爬滚打,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最后,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传承。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生命中的许多珍贵时刻都可以用先进的技术记录下来,但情感是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的,照片再多,也只能帮我们回忆,而不是创造回忆。传承您留下来的,给予我们的“财富”,不单单只是知识,文字,更重要的是精神传承,人与人之间的传承。我作为家族的新力量,会认真学习您的精神,端正好自己的学习态度,对自己能够严格要求,希望能够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向您看齐! 您的重外孙 邵思铭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2019.02.09</font></b></h1><h3> </h3><h3> </h3><h3><br></h3> <h1><b><font color="#167efb"> 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汗水,离不开勤奋。无论是否拥有天赋,勤奋是永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的太姥爷是我们所有家庭成员的榜样。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但是我早就听说过他的学习精神了。妈妈告诉我,每天早上天还没有亮,太姥爷就开始挑灯读书了。他对教学、工作、研究的孜孜不倦,业精于勤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太姥爷的曾外孙,我要和他一样,用勤奋去攀登智慧的巅峰;用知识这个金钥匙去打开成功的大门;用自己火热的青春点燃光辉灿烂的明天。</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 style=""><b> 重外孙:张天泽敬上</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style=""><b> 2019.02.09</b></font></h1><h3><font color="#167efb" style=""><b><br></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style=""><b><br></b></font></h3> <h1><b><font color="#167efb"> 亲爱的爸爸:</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今天是猪年的大年初五,我率全家老少来您的科大看您来了!</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看到您慈祥的面孔、魁梧的身影我的崇敬爱戴之心油然而生。</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回想少年时期的您不留恋舒适的家庭生活只身来到成都著名的石室中学求学;大学就读于举世闻名的抗日大学~西南联合大学,该校优良的学风和抗战热情把您铸造成了一位热爱祖国、努力钻研、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教育家和科学家。</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从事高等教育五十五年来,您培养弟子数千名,很多成为了各界的精英和栋梁。</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您把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制浆造纸事业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科大没有忘记您,全校师生和历届学生没有忘记您,您的子孙更没有忘却您!您的精神永存!</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您的学生陈克复院士和科大为您竖立了一尊铜像以鼓励后人向您学习。</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您和您钟爱的学校、您敬业奋斗的造纸学院師生永远在一起。</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您的精神永垂!</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您的长女小庆率全家敬上。</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 style=""><b> 2019.02.09</b></font></h1><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