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文化园

周囯祥

<h3>  曾巩文化园位于抚州市南丰县城西北角,占地746亩,它东临索桥,西峙军峰,南忱盱江,北倚高速公路,道路四通八达,游览方便。集纪念先贤、参观游览、寻根祭祖、旅游休闲和爱国教育等功能为一体,是南丰县最具文化底蕴的活动场所。主要景点有:曾巩纪念馆、子固书院、曾文定公祠、岩刻五十一进士图、墨池、江楼、荣亲园等。</h3> <h3>  众所周知,曾巩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曾氏是南丰旺族,是孔子学生曾参的后裔,曾氏家族以弘扬儒家精神为已任,曾巩祖父曾为朝廷要员,父亲、伯父等都做过地方官,但至曾巩年幼时曾氏家族已逐渐中落。父亲去世后,曾家大小十余口的养家重任便落到了曾巩身上,曾巩带上弟妹,买田南源,边耕种边读书。生活的困顿、连续多年科举的失利,使年青的曾巩尝遍了生活的艰辛,并一度被乡里人嘲笑,乡间有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嘲讽曾巩兄弟的,说“三年一度考场开,落煞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但种种困难并未阻止曾巩前行的脚步,锐意进取,穷且益坚。三十八岁的曾巩携同弟牟、布、从弟阜、妹夫王无咎、王彦深再次上京赶考,并以6人均中进士的佳绩光耀了曾氏门庭。</h3> <h3>  中进士后的曾巩仕途并不平坦,其间遭遇不少人的排斥和挤兑,经历了十年的馆阁生涯后,曾巩自求外调地方,这一去就是12年,先后任过7个州的知事,再次回到京城时已是63岁的白发老人,64岁时擢升为中书舍人,65岁病故。曾巩的一生没有太大的波折,但他走的每一步都扎扎实实,一言一行都践行着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一位真正的“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醇儒巨擘。</h3> <h3>  曾巩文化园主体建筑以曾巩“成长、成才、成就”为主体,重点突出曾巩穷且益坚、锐意进取的自强精神和刚正不阿、严谨自律的廉洁品性。给后人树立一个人人可学、人人崇敬的典范形象。</h3> <h3>  曾巩文化园南大门牌坊是由全花岗石砌成,门牌跨度29.8米,最高门柱高12.4米,门楼上“曾巩文化园”五个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欧阳中石先生题写。 正门居中楹联由欧阳中石撰、赵宏书:“怀仁践德崇儒术,明道析百著文章。”两侧对联由罗崇辉撰、王学龄书:“元丰百卷弘启南丰文脉,泰斗千秋长昭日月圣光。”背面两幅楹联,其一由邱模楷撰、张继书:“北宋文坛聚斗山,幸有先生则圣立言垂典范;南丰艺苑传薪火,能无后学齐贤矢志领风骚。”其二由张山东撰、赵宏书:“嘉树千山应灵均橘颂,曾门百世扬宗圣书香。”</h3> <h3>  牌坊周围,铺筑与主建环绕成三个圆形,寓意“连中三元”,以此来隐示作为书香世家的南丰曾氏,前有曾氏三杰七贤,继而在两宋年间出过51位进士的光芝历史,堪称“江南第一家”。</h3> <h3>  门楼左侧是由黄锈石雕刻的“唐宋八大家”浮雕,浮雕长11.5米,高1.4米,较好地展现了八大家的风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巩与欧阳修、王安石的师友关系,当年,十八岁的曾巩来到京城开封参加科考,与小他两岁的王安石在客栈相遇,两人一见如故,其实曾、王两家本来就是亲戚,王安石的母亲是曾巩的表姐,但此前两人一直未能相见,京城相传后,两人畅谈古今,研讨文学,结下了浓厚的友谊,并从此经常以诗歌相唱和。曾巩二十三岁游太学,首次上书给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表达对欧阳修的尊崇,欧阳修一见其文便奇之,他先后两次对别人提起曾巩说:“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学。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又说:“我始见曾子,文章初亦然。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欧阳修对曾巩不仅有文章指导之义,更有推荐提拔之恩,曾巩也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忠实追随者,拥护都和践行者。苏东坡评价曾巩:“醉翁门下士,杂沓难为贤,曾子独超轶,狐芳陋群妍”,表达了对曾巩才情的极大认可。</h3> <h3>  曾巩铜像高达8.6米,整体为紫铜铸造,雕塑人物手执书卷,神情严肃,目光深邃,内涵厚重,符合朴实、严谨、廉洁的形象。</h3> <h3>  曾巩广场的铺装采用圆形设计理念,两圆相接,形成一葫芦状,寄托“福绿寿齐全,子孙兴万代”的美好愿景。整个广场占地16156平方米,呈孔雀开屏状,寓意吉祥太平,盛世繁华。广场有八根花岗岩景柱,呈弯月形排开,每根柱子直径90公分,高5.1米,景柱内容择取“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作品,底座为八大家生平和主要业绩简介,与浮雕景墙相呼应,景柱采用阴、阳文交错镌刻和片断式呈现方式,给人以鲜明的立体视觉,和穿越历史的深邃感。</h3> <h3>  曾巩广场还有四块看似不起眼的地雕,但这看似简单的雕刻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首先看“地灵人杰”的地雕,南丰县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55公里,面积1909平方公里,西境军峰山高耸入云,素称“赣东屋脊”,东面武夷山脉绵延起伏,仿若群峰连珠,盱江自南向北流贯县城中部,河道密布,水量充足,旧时可以通航。全境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苍翠。南丰古时号称“嘉禾”,稻出双穗,千年“贡桔”驰名中外,南丰古傩冠绝古今,此为“地灵”。“丰乃文化之邦,其文风烈烈”,自先贤曾巩开创南丰文脉之源,历史上出过62位名人,有人走进宋元明清国史,有人走进《四库全书》,此为“人杰”。</h3> <h3>  这块地雕叫“独占鳌头”。相传曾巩少年时经常到南山读书岩(园后的原曾巩纪念馆内)读书,疲累的时候便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久而久之,该石块便被兄弟几人卧平,成为石榻,因为石名叫鳌鱼石,石榻便叫鳌鱼石榻。后曾巩高中进士,人们便说他是“独占鳌头”。</h3> <h3>  </h3> <h3>  这块地雕叫“书岩流芳”。南丰县“读书岩”是曾巩及其兄弟少时读书之地,曾留下曾氏兄弟许多的足迹,南宋以来,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先后到读书岩瞻仰先贤,其中南宋理学家朱熹还在读书岩边提“墨池”、“书岩”、“听月”等字,至今,岩畔还保留了朱熹的“墨池”二字。“亭前戏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成为南丰一大胜景。</h3> <h3>  1984年南丰县政府重修了读书岩亭,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亲书“读书岩”匾额,一批文学、书法名家为曾巩读书岩题词写字,使南丰读书岩增添了厚重文气,古韵流芳。</h3> <h3>  最后一块地雕是“笔墨华章”。曾巩在文学上的成就蜚声古今,特别是他别具一格的散文,为历代知名人士所赞许。</h3> <h3>  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苏辙则用“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来概括曾巩的学术成就。《宋史》评论曾巩文章“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我成一家,可谓难矣。”曾巩是一位古籍整理专家,清代散文家姚鼐说:“目录之序,子固独优。”散文家方苞也说:“南丰之文,长于道古,校序古书尤佳。”曾巩的文笔为多人所摹仿,南宋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曾巩,并加以仿效,有“朱子大学或问,皆用南丰体”之说。清代桐城派学习“古文”也喜从曾巩的散文入手。这些都足见曾巩的文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也能诗。现存诗歌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类似其文。</h3> <h3>  曾巩的学术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时,只取曾巩,不取王安石,可见当时风尚。元末明初朱右编选《八先生文集》,开始将曾巩与韩、柳、欧、王及三苏并列。明代唐宋派推尊曾巩,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抄》,将曾巩正式列为八大家之一,这更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h3> <h3>  学道由下至上,多层多级石台阶组成,寓步步高升。</h3> <h3>  学道两旁各有四座曾氏石雕像有:南丰曾氏开基祖曾洪立、祖父曾致尧、曾巩、曾布、曾肇三兄弟、侄子曾纡、曾绂、孙子曾怘。</h3> <h3>  “三曾”纪念馆已基本建成,“三曾”是曾巩、曾布、曾肇三兄弟,是南丰曾氏“三杰”。</h3> <h3></h3><h3>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愧为北宋文壇巨星。 其弟曾布同年进士,参与支持熙宁变法,成为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之一,元符三年(1100)官拜右相。 小弟曾肇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微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两任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于直言;在14个州、府任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著有《曲阜集》40卷。</h3><h3></h3> <h3>  江楼是整个文化园内地理位置最高的一处重要景点。江楼原位于南丰古城上水关外,与南丰曾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曾致尧作《题刘居士江楼》,其中“春风花对岸,夜月水当轩”作为名句。宋元符年间,曾宰的儿子曾公懋从南丰刘氏手里购得江楼,曾布第四子曾纡作《江楼记》。</h3> <h3>  子固书院,曾巩在抚州创办了兴鲁书院,意在“兴五帝三王之道,……上承曾子这家学,以继周公孔子之传者。”南丰自古文化昌盛,重视教育,重视书院建设,历代有南丰书院、紫阳书院、南台书院、嘉禾书院、琴城书院、琴台书院等,现曾巩文化园仿古代书院形制建书院,以曾巩的字命名,彰显曾巩崇儒重教的精神,以继承曾巩的教育思想。</h3> <h3>  曾巩文章所记墨池位于抚州文昌桥头,一个呈长方形的小水池,环境清幽雅致,是“书圣”王羲之任临川太守时临池练字留下的胜迹。北宋庆历八年,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为彰显墨池这一胜迹,题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几个字,并请曾巩写记,曾巩应邀写下了这篇《墨池记》流芳后世。</h3> <h3>  曾巩自称“家世为儒”(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法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不久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知州,元丰三年,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神宗对他“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三班院勾判。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公”。</h3><h3> 为纪念这位大文学家,邑人曾在此建祠立坊,以志旌表。后因年久失修,公祠与坊楼,仅存断垣残壁。1983年政府在原址上重建曾文定公祠及坊楼,公祠红墙青瓦,二重二厢,中为天井,前重作陈列馆。</h3> <h3>  在文化园后面的鳌山石壁上,存刻有栩栩如生的曾氏51进士图。这是依据史料记载,遴选出两宋期间曾氏家族51位进士,将其求学或为官的经历浓缩,镌刻于鳌山之壁,以展示曾氏一族的兴盛,激励后学才俊,十分珍贵。</h3> <h3> 齐州桥</h3> <h3>  襄州桥</h3> <h3>  园内建有齐州桥、襄州桥等七座桥。七桥,最初见于曾巩的诗《离齐州后诗》“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常到木兰舟”。曾巩在熙宁五年(1072)任齐州(济南)知府,任职期间修建大明湖,为官清廉,政绩显赫,两年后离任时,济南百姓不愿意他走,将城门关闭,于是他趁着夜色悄悄离开,这是他离开济南之后写的诗,怀念在济南的时光。园内取曾巩一生中做过官的七个州的名字为园中七桥命名,以此来纪念曾巩。</h3> <h3>  曾巩为学刻苦自励,为官清廉,以惩奸除恶、去民疾苦为首务,治下黎民均得以安居安业,深受百姓拥戴。</h3> <h3>  曾巩著作十分丰富,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这些著作是我们古代文学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