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记事

绿林少校

岳恒俊广宁 <p class="ql-block">合流,一个不见经传的南方小地,远离城镇,此地,仅一条小河缓缓流淌,先人起名,取意费思量。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哈哈,合流小地,被曾经仙居此地的一个特殊群体牵挂、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解放军原122师师部调防合流,在此,官兵操练、子弟成长。几年光景,乐在其中,转瞬即逝。现今,子弟们大多年过半百,天各一方。有了QQ、微信,有了聚首、有了回首。忆及合流那段部队大院快乐时光,虽各有版本,大肚子、大礼堂、水塔、毛主席塑像、灯光球场等地标地貌,被众子弟津津乐道、如数家珍。</p> <p class="ql-block"> 大 肚 子</p><p class="ql-block">合流,除了一条自然小河,还有一条运河,相向而流,无处汇合。夏季,灌溉所需,上游开闸,运河满水。流经合流,忽有一处扩展,呈半圆形,被形象的称作“大肚子”。子弟们几乎无人不晓此处,泳技大多在此练就。“大肚子”在合流,水面算得上一流,就像京城的水立方。天热,子弟们结伴来此戏水、操练,大多数水性一般,只是在“大肚子”入口处试水,有少数子弟徜徉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想到“大肚子”探险,一试深浅,这个愿望,是在旱季实现的。看到了“大肚子”底细,呈锅底形,没有暗洞,亦没有暗石,无险可言。有一只干瘪的青蛙,趴在坡上,游泳高手,竟然死在岸边,不得其解。如今,那“大肚子”放眼量,不过一处水湾罢了,却是子弟们心中的“水立方”。想当年,多少子弟在此试水、洗礼,日后,经得起大风大浪。</p> <p class="ql-block"> 大 礼 堂</p><p class="ql-block">大礼堂,是合流的最高大建筑,是师部军事、文化活动中心。排以上干部开会、传达命令、首长接见、观看战例片均在此处进行。战例片上演,门岗戒严,子弟难入其里。有聪慧者,事先潜入二楼棚顶,大意将天花板踩裂,露出破绽,被警卫战士五花大绑带出。事后,其母到司令部怒斥管事者,多大个事,还用这样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慰问演出、文艺汇演、师部宣传队编演的《红灯记》亦在此演出。王连举和李铁梅的扮演者,都是军区大院子弟,私下里,两人曾同游“大肚子”,浪漫之事被子弟们传为佳话。也许,人生如戏,好人有好报,铁梅扮演者现如今已是著名演员。连举扮演者,不知其终,但愿不是戏如人生啦。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出大礼堂,一侧为图书馆、一侧为文体活动室,三者呈环抱状。中间为操场,除集会队列操练外,农收季节,还常常晾晒从鸭母港生产基地运来的谷物。让子弟们感兴趣、围着转悠的,当然是晾晒的花生,趁着夜色,干点勾当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 水 塔</p><p class="ql-block">大礼堂正对面,就是水塔,造型简单,呈手榴弹型,不愧为军营造型。塔身涂印着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等巨幅口号,仿佛给水塔穿上了中山装。塔身有一个登塔维修的小门,始终关闭,否则,淘气的定会登塔远眺。那时候,生活简单,用水量不大,水塔基本保障了师部官兵及家属的日常用水。现如今,水塔依旧供水,只是,塔前的口号在与时俱进,让人们感到时代变了。那高耸的水塔,巍然耸立,仿佛是子弟们心中的高地。</p> <p class="ql-block"> 毛 主 席 塑 像</p><p class="ql-block">出大礼堂操场左转,迎面看到的是毛主席挥手塑像。师司令部位于塑像左后、师政治部、后勤部位于塑像右后。远远看去,仿佛是主席亲率我全师指战员,阔步前行。这种塑像,很眼熟,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子弟们对眼前的这尊毛主席塑像,情有独钟。那时候,家住师后勤家属区,每天上学,路过主席身边时,耳旁就响起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声音。顽皮时,那声音就成了耳旁风。看电影、去服务社、去大礼堂,都路过主席身边,老人家慈祥的目光,一直关注着我们的往来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 灯 光 球 场</p><p class="ql-block">灯光球场,是合流最大的户外活动场所。球场,由立体水泥坐台环抱,环抱口处为舞台,在此,上演过球赛、电影、文艺汇演,美不胜收。那时候,文化生活贫乏,一场球赛、一部电影、一场演出,都是子弟们晚间的大事,非去不可。夏日,早去时,可到球场旁的服务社,买支冰棍,吮吸着甜蜜,等待开演。官兵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就坐,子弟们的地位不稳,通常在前排,有时候则被赶到两侧,视角不断变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待到样板戏汇演,几乎天天看电影,有的台词,耳熟能详。英雄没记住,钱广、王帽、温其九、应佳培等反面人物如数家珍。篮球赛时,可以呼喊,最是热闹。记得军篮球队一位队员,球衣8号,高手远投,命中率极高,常常引来喝彩。那投球姿势,被爱好篮球的子弟们,竞相模仿。几十年后,当我们再次来到灯光球场时,这个可爱的场所,是那样的简陋、那样的矮小,却没有让我们丝毫嫌弃。如果说,子弟们有一点文化底蕴、有一点体育底子,那么,这里就是孕育的所在、熔炉的所在。</p> 多少年后,当子弟们回到往日的合流大院时,已是围墙环绕,岗哨威严,里外两陌生。苏式尖顶营房被改成平顶式,并镶贴了外墙砖,有了现代感,却失去亲切感。后勤部、招待所等部分驻地,已是草木葳蕤、残垣断壁,旧时情景难寻,往日辉煌不再。那个年代过去了,不知不觉过去了。<div> 后勤部家属区</div> <p class="ql-block">闲暇时,坐下来,哼着那时候的歌,想想那时候的我、那时候的事、那时候的人,我们的经历惬意的很哎,时光在幸福中流过。 <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