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荠菜鲜

甜滋滋

<p>  </p><p> 开了春,田野里的野菜喜气盈盈地冒出头。我的一位同事老大姐相当了得,和她一起散步时,总会发现宝贝似地发现一棵棵野菜:小野蒜,马马菜,猪耳朵,婆婆丁,灰灰菜,婆婆纳……还告诉我该怎么吃,有什么好处。我是一时上心,再一见眼熟,分分钟过后就置于脑后不知其名了。</p><p><br></p><p> 其中让我情有独钟,一眼就能识别的就是荠菜了。“三月荠菜似灵丹”,荠菜营养丰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这一点不是太吸引我,它留于舌尖上的淡淡的清香,唤醒无数味蕾,勾起食欲,这才是我念念不忘的。</p><p><br></p><p> 老话说:“三月三,荠菜鲜。”年一过完,大鱼大肉置办的肠肚哪里挡得了味道鲜美的荠菜野味呢?虽说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卖荠菜的,但自己挖荠菜却是难得的乐趣。春光明媚,春风十里,带着孩子,拿着小铲,挎着小篮,迈着轻盈的步子,奔向广阔无垠的田野……这样的场景单是想想就很惬意,对于久居城市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一种奢望啊!</p><p><br></p><p> </p> <p> </p><p> 我们学校的操场却满足了这份奢望。操场原本铺种的是草坪草,可它太娇嫩了,哪里是蓬勃的野生生命的对手呢?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野草。不知是谁最早发现了有荠菜,又不知是谁第一个去挖了荠菜,于是隔三差五就有挖荠菜的了。我们两三个同事好姐妹都爱吃荠菜,于是一拍即合,经常相约光顾操场。</p><p><br></p><p> 挖荠菜的时节集中在刚入冬和开春后。冬天下雪前,荠菜经霜个子小,绿叶也少 ,多呈紫红色,趴在地上,对抗着凛冽寒风,这时候挖因为小比较费功夫,但也阻挡不了我们爱吃的心。开春后,万物复苏,气温回升,荠菜很快就返青了。它伸着嫩绿细长的齿叶,挺起了腰,形状就像一朵绿色的大雪花。我喜欢挖得深一些,尽量多带出一些根,因为根才是最美味的部分。铲起来,抖掉泥土,细长白嫩的根就露出来。托在掌中仔细端详,翠绿的,叶面叶背及茎上披着一层细细的绒毛,就像刚出生时通体细小绒毛的小娃娃。惊蛰过后,操场上阳光充足 ,一部分荠菜打起花苞开起白花,还有好多隐藏在三叶草中的依然嫩绿。 </p> <p> </p><p> 前日下了一场春雨,我就想这一夜,泥土咕嘟咕嘟喝足了水,又得冒出不少荠菜,得赶紧挖,时节不等人啊。只等天干地晴,我就迫不及待来到操场,春雨滋润后的荠菜挨挨挤挤,丰盛茂密,找寻起来丝毫不费劲,挖起来停不下铲,只一会儿功夫,满满而归。</p><p><br></p><p> 想着明天的荠菜饺子,空气中已经流出了荠菜特殊的青草味,这是春天的味道!</p><p><br></p>